6月26日,一场以“非遗雅集·文旅焕新”为主题的广东特色文化交流暨南粤工匠进课堂活动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清远校区举行。活动聚焦国家级非遗“英石假山盆景技艺”,通过大师分享、沉浸课堂研学教学活动与产教对话三大环节,搭建非遗传承活化与职教产教融合的创新平台,旨在增强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与传承,强化职业技能培养。国家级非遗项目《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彭伙强、英德市研山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舒克等行业专家授课,40多位教师和同学同堂共研,学院副院长伍燕青主持了活动。

本次活动也是文化旅游学院深化“党建+专业”融合的生动实践。教师第一党支部将其作为特色党员活动,党员教师与学生共同担任“非遗传播者”。文化旅游学院党委书记桂爱民在致辞中指出,英石技艺的精髓与学院“文脉红旅”党建品牌高度契合,本次活动是推动非遗从“活态保护”迈向“创新发展”的关键探索。她强调,学院将持续以学校英石非遗文创大师工作室为依托,打造“党建引领—产业驱动—人才赋能”三位一体发展格局,为清远文旅产业升级培养兼具工匠精神与创新能力的复合型人才。


活动现场,国家级非遗项目“英石假山盆景技艺”代表性传承人彭伙强以《英石非遗技艺的守正与传承》为题,生动讲述了该技艺的千年历史与核心美学“瘦皱漏透”,其现场展示的山水碟景作品令师生叹服。英德市研山文化艺术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范舒克则带来《英石非遗商业实践》分享,从产业视角解析“教育链、产业链、创新链、人才链”四链融通的发展路径,为非遗注入市场化动能。

在英石非遗盆景制作研学环节,学生们在非遗创作师丘淑怡、阮航的指导下,亲手打磨英石、设计造型,深度体验“指尖上的非遗”。“第一次触摸英石的质感,才真正明白‘瘦皱漏透’背后是匠人千万次的雕琢。”一位参与学生感慨道。这种沉浸式实践让抽象的文化变得可触可感。

随后的产教融合座谈会上,校企双方围绕“如何让非遗传承‘活’起来”展开深入探讨。彭伙强表示将依托学校“彭伙强英石假山盆景非遗文创技艺大师工作室”,探索五金实现路径,深化“金师团队”建设。范舒克则提出构建“非遗文创研学”产业链,推动技艺与文旅产业无缝衔接,实现可持续发展。

(文/图 周慧君 刘钰婷 校对 张习涛 初审:伍燕青 终审:吴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