媒体关注

媒体关注

首页 >> 媒体关注 >> 正文

【南方日报】“约”出好乡风,“绿签”传文明!英德启动好乡风主题活动

编辑:梁儒风 发布日期:2025-11-08 浏览次数:


11月5日上午,由中共英德市委宣传部主办的2025年英德市好乡风主题活动暨护苗系列活动启动仪式在英红镇博物馆举行。活动以“约出英德好乡风,绿签传递新文明”为主题,将生动的文明课堂搬进热闹的集市,吸引了众多学生和市民朋友的积极参与。


2025年英德市好乡风主题活动暨护苗系列活动在英红镇博物馆启动。英德市宣 供图

2025年英德市好乡风主题活动暨护苗系列活动在英红镇博物馆启动。英德市宣 供图


活动现场,围绕“文明乡风+护苗行动”开展形式新颖的主题集市,设置了宣传摊位和游戏摊位,把移风易俗宣传与版权保护、绿色阅读教育内容深度结合,为群众打造了兼具知识性与互动性的参与平台,各宣传摊位前人头攒动,众多学生和市民朋友们手持“盖章卡”,在互动体验中学习知识,传递文明。


众多学生和市民参与主题集市活动。英德市宣 供图

众多学生和市民参与主题集市活动。英德市宣 供图


据介绍,“好乡风”系列活动将通过聚焦农村地区移风易俗主题,持续策划开展村史馆展览展示、集体婚礼、鱼干节等系列民俗文化活动。今年以来,英德市紧紧围绕“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深入开展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创新“民俗活动+文化惠民”“文明培育+文明实践”“深化校地共建”等模式,涵养刚健朴实、向上向善的文明新风,为英德市“百县千镇万村高质量发展工程”注入强劲精神动力。


“民俗活动+文化惠民” 推动乡村移风易俗


发挥“以文化人”作用。据了解,英德市通过创作采茶小戏《欢喜林家村》、快板舞蹈《移风易俗入民心》、童谣《笋宝谣》等契合本土特色文化的文艺精品,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传播文明理念。组织基层乡村新闻官拍摄《清远市乡风文明新十二条》主题宣传短视频14个,用乡言乡语深化移风易俗,破旧立新。

创新民俗活动形式。英德市以移风易俗、文化惠民为切入点,举办舞火麒麟、赛龙舟、“外嫁女回娘家”等民俗活动,在民俗活动中设置“签到打卡”“情景歌词”“快板舞蹈”“种植新绿”等文明新风主题环节,巧妙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元素,打造出“回娘家、感亲恩、倡新风、促发展”等移风易俗主题品牌项目,促进基层群众践行文明乡风。


众多学生在主题集市签名打卡。英德市宣 供图

众多学生在主题集市签名打卡。英德市宣 供图


强化优秀文化传承。今年以来,英德市组织举办城乡文艺演出75场次、文化公益培训班37个班次、民间技艺传习活动5场,组织开展线上线下全民阅读活动222场次、主题文化展览5场。持续推进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完成王道桥抢险加固,修缮南山摩崖石刻,组织划定红旗茶厂旧址保护范围,建设青塘考古遗址公园,制定《英德市传统村落保护工作协调机制》,形成跨区域、跨部门的保护合力,有力赓续优秀文化根脉。


“文明培育+文明实践” 涵养乡村善美乡风


实施“文明素养提升行动”。1月至今,英德市始终坚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扎实开展“文明交通”“文明旅游”“文明餐桌”等文明培育活动;组织开展“强国复兴有我”“学四史”“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等理论宣讲活动,推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千家万户。

实施“先进典型示范行动”。英德市通过进一步拓宽典型选树渠道,建立“好人库”,加大好人事迹挖掘力度,整理事迹材料并报送中国好人8人、广东好人17人;持续做好礼遇帮扶工作,为16名道德模范、先进典型拍摄形象照,开展“拍摄全家福”道德模范专场福利活动;持续打造“英模闪亮”道德模范宣讲品牌,建立“奋进·英德榜样”宣传专题专栏,向社会源源不断注入正能量。

深化拓展文明实践。目前,英德全市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325个,镇街图书馆和文化馆分馆24个、村级服务点72个,特级文化站4个,非遗展厅及非遗传承室3间、技艺传承基地4处,乡村粤书吧4个,延伸建成实践基地和实践点31个,持续提升文明实践阵地建设水平;打造了“微心愿”“微光行动”“微实事”“文明小使者”等一大批文明实践活动品牌。其中,英德市“圆梦微心愿”公益品牌活动自2020年开展以来,已开展圆梦活动29期,送出心愿礼物1357份,成功为1357户特殊人群“圆梦”。


深化校地共建 赋能乡风文明建设


英德市通过着力构建需求精准匹配、资源高效共享、人才持续培育三大机制,推动了“青年三下乡”和“‘百千万工程’突击队”行动深入基层开展服务。

构建需求供给“双循环”体系。英德市创新建立了“基层点单—团委派单—高校接单”服务模式,推动高校志愿服务从“三下乡”向“常下乡”转变。依托粤政易“校地通”小程序归集基层需求,2025年累计对接项目187个;线下试点“母校—英德”高校联络站,发挥清远籍大学生生源地优势,累计联系1200名学子返乡服务。

搭建校地互通文明实践平台。英德市以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为依托建立校地共建基地,联合华南师范大学、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广州大学等高校,打造了“艺术科创公益夏令营”“非遗小传人成长艺术夏令营”等品牌项目,开展音乐、美术、科创、非遗等主题活动2000余场,不断丰富乡村精神文化活动,赋能乡风文明建设。

构建成效转化激励机制。英德市通过“返家乡”“展翅计划”提供众多实习岗位,鼓励高校学生参与暑期实践;举办“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成果大赛、“青春打call百千万”短视频征集、“文明推荐官”随手拍等活动,以展促建、以赛促育,多维度展现青年参与文明实践和服务基层的成效,彰显“百千万工程”突击队积极奋斗的精神力量,激发校地共建的创造力与引领力,为乡风文明建设注入持续动能。


南方+记者 焦莹

通讯员 林佰威

ink快速链接
校内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