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校专业建设的一次把脉诊断
6月29日专业评估外评情况通报
6月29日我校专业评估(第二轮)在行政楼607室举行外校专家评审会,"机电一体化"等14个专业的专业负责人及专业团队参加了评审会,并以良好的精神面貌,向专家们展现了各自专业建设的情况和特色。学校刘安华校长全程参加了评审会,不少二级学院的领导也亲临会场听取了专家的点评。
本轮专业评估外评邀请外校富有高职教育和专业建设经验的专家。在评审过程中,专家们认真听取各专业的汇报,结合进校前网评了解的情况,分别对各专业进行了把脉诊断,既肯定成绩,也指出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专业建设的宝贵建议,现将基本情况汇总如下,以供各专业参考。
一、各专业基本能按照专业评估指标体系作专业剖析,能反映各专业论证、定位、建设条件、校企合作等要素,建设的指标也达到不错的程度,对专业发展也有不错的思路,说明了几年来学校专业建设还是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专业的特色也逐步凸显。
二、各专业不同程度地存在不足的地方,以下各点是根据记录整理的,供各专业参考:
1、部分专业存在人才需求的调研不充分,专业定位不清晰和人才培养目标不准的情况,人才培养方案叙述不清晰,不全面,不准确,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设置、教学方式等方面的考虑都有所欠缺。
2、部分专业汇报思路不清,主线不清楚,支撑材料比较散,有缺项。反映出部分专业带头人对专业建设的思考,实践不足。
3、有的专业汇报概念不严谨,如人才培养模式与教学模式混淆,有随意创造概念现象,如"三早","三化"等。有的专业将人才培养目标写成了专业带头人内容、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写成了职教体系改革、如何培养学生写成了教师的激励。还有的数据不严谨,概念不清,如"生师比"的概念,"创新创业"的统一说法,"全程化校企合作"、"全程化职业指导"、"四个递进"等。"师傅带徒弟"、"校企共同开发课程"还远远算不上深度合作。有的提法要慎重,如"工学交替"要慎用。
4、有的专业建设工作是做得不错的,但没有很好地总结;有的专业的特色未能很好地总结提炼,特色不突出或特色太多,有的甚至总结出6个特色,应该提炼,一般不超过3个。总体上各专业在总结提炼自身专业特色上还是很欠缺。"万讯"合作的案例要好好提炼,建议到番禺职院取经。
5、课程体系构建的支撑不足,实践教学的支撑不够,实践基地的建设较弱,而且基地建设的主体是谁的?要表述清楚。有的想法及概念提出是很好的,但汇报中呼应不够,实践支撑不够,显得虚了。
5、各专业的科研社会服务工作体现不够,要重视科研社会服务,并且归根到底要落到人才培养的出发点和目的上。
6、有的专业建设网站不够完整,里面很多内容还没有,缺内容较多,特别网络教学资源很缺,浏览量少或没有显示。
7、有专家透露,"说专业"与"专业剖析"不同,说专业是说给学生听的。
8、"标志性成果"列出的必须是含金量高的,层次太低最好不要列,如"省级教学成果培育"不算成果。
9、"科技特派员"是一个亮点,但需展示科技特派员所做的工作成绩及影响度。
10、有的专业生源好,就业好,进出两旺,但要在跟同行比较中找差距,差异发展,形成特色。
11、专业汇报的PPT的制作也不够规范,影响了汇报的效果。个别老师汇报时的姿态不够自然。
希望各专业通过这轮评估,进一步总结专业建设的成绩与不足,切实做好专业整改工作,为示范校建设和创新强校工作夯实基础。
目前,本轮专业评估的结果已经公示,教务处将按照程序上报学校审批公布。
教务处(教学质量监控处)
2016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