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百战雄师插上信息化翅膀

发布时间:2012-08-05

 

百战雄师插上信息化翅膀
——记成都军区某装甲旅旅长卞晓明
2012年8月5日 来源:经济日报
 
卞晓明,1986年入伍,从排长一路摸爬滚打干到旅长,参加过无数次重大军事任务,入伍26年来,无论岗位、角色如何转变,一颗瞄准实战、矢志打赢的决心从未改变。军区首长称赞他是“一心谋打赢的优秀新型指挥员”。
走在战争的前面
卞晓明指挥的装甲旅是一支英雄辈出的部队,不仅是战争年代的百战雄师,和平年代也曾在西南边防立下赫赫战功,被中央首长誉为“丛林猛虎”。
在长期的带兵实践中,卞晓明发现,享受改革开放成果、在蜜罐里长大的士兵,不少人身上缺少了前辈的精气神;就连一些基层带兵干部,脑袋里的打仗意识也越来越淡薄,有些难度高、危险性大的训练科目被束之高阁。“战士的职责就是打赢未来战争,怎么能因为保安全而牺牲战斗力?”卞晓明的话掷地有声,引起了旅党委班子的深刻反思。此后,高寒山地障碍场上龙腾虎跃,5公里越野赛场你追我赶,硬碰硬的比武赛场传来战士们震天的吼声……
“只有始终走在时间前面、走在战争前面、走在敌人前面,才能打赢未来战争”,这是卞晓明常常告诫全旅官兵的一句话。有了强烈的忧患意识,该旅官兵每一次战备拉动,都设置复杂的战术背景,越野考核主动关闭GPS定位仪、“北斗导航”等高科技装备,时刻准备面对不可预知的未来战场。
一场旅合成营进攻战斗实兵演习在驻训地打响,这是卞晓明任旅长后第一次真枪实弹的实兵演习。很多人为演习的安全问题捏了一把汗,卞晓明丢下一句硬邦邦的话,“军人哪有怕流血牺牲的?战时怎么打,平时就该怎么练!”在他的指挥下,合成营官兵远距离昼夜奔袭,完成了履带行军、野外宿营、战场生存、实弹射击等科目,部队在陌生地域的作战能力得到显著提升。
向知识要战斗力
卞晓明本是炮兵出身,传统炮兵是依托阵地为步兵攻击提供火力支援的兵种。刚任旅长时,许多官兵对他指挥装甲部队的能力有些怀疑。官兵们疑惑的眼光,激发了卞晓明的学习潜能。
早在2000年,面对新军事变革信息化建设浪潮,他就成为钻研信息化的带头人,并代表军区参加了全军“砺剑2000”参谋比武竞赛。伊拉克战争期间,他密切跟踪战争发展进程,经过深入研究,领衔汇编出《伊拉克战争诸兵种信息战运用》学习参考教材,率先提出“信息主导、体系集成”、“积极稳妥、复合推进”、“全面协调、整体联动”等新观念,为部队信息化建设做出了积极探索。
卞晓明的眼睛紧盯世界新军事变革前沿,军事理论每发展一步,他学习的脚步就跟进一步。在国防大学学习期间,他潜心钻研信息化条件下联合作战新理论,撰写的论文《联合战役机构训练重难点问题研究》被收入全军优秀论文库。2011年以来,他围绕国防和军队建设主题主线重大战略思想深学细研,撰写了《信息化环境建设初探》、《找准部队信息化建设的突破口》等10余篇学术文章,在学界引起强烈反响。
在多年的带兵实践中,卞晓明始终坚信“人才就是战斗力”,他不仅从自身做起,强化专业知识,还常常到基层连队与官兵们聊训练心得,从中发现优秀人才着重培养。在最近的一次坦克兵专业特级考试中,该旅参考的54人中有51人通过考核。
打造信息化劲旅
卞晓明告诉记者,“面对武器化装备‘多代同堂’、信息化程度参差不齐的传统装甲部队,只有坚持把信息主导思想贯穿于军事训练的全过程,部队战斗力生成模式才能实现质的飞跃”。
卞晓明带领课题组日夜攻关,通过对老式装备进行信息化升级改造,构建起数字化指挥控制系统,使各坦克分队实现了由“联不上、通不了”到一点定频联通,再到多点跳频联通的提升。他还综合运用车载电台、北斗一号等通信装备,带领官兵成功构建起以短报文数据为主、语音为辅的营连信息平台,有效解决了传统指挥线路单一性和单向性的制约,提高了各层次、各作战模块之间“动中通”、“扰中通”、“抗中通”的能力。
观看了一场实兵演习之后,记者方才领悟:变化的并非仅仅是硬件设施,而是隐藏在武器装备之后的“软刀子”。就拿车长李伟驾驶了10多年的老坦克来说,依托新开发的车载电脑,整个战场态势尽收眼底,不仅能够随时发现、修正自己的攻击位置,还能通过共享无人侦察机传回的信息,看到整个战场态势。演习中,他实时接收营长指令,带领乘组圆满完成了作战任务。
随着部队转型步伐加快和信息化训练内容增加,装甲旅原有训练场地难以满足部队训练要求。卞晓明又一次大胆创新,仅用5个月时间,就建成一个占地数千亩,以军官训练中心、模拟训练中心、共同训练场、专业训练场为主体的大型多功能综合训练场。新的训练场不仅能同时保障20余个兵种的专业技术训练,还能实施网络化、模拟化对抗训练。大量先进的战场模拟系统和高科技软硬件的投入,使综合训练场具备了指挥控制、视频监控、文电传输、效果评估等多重功能,为部队提供了近似实战的信息化训练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