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专家称北斗系统提升中国在卫星导航领域话语权

发布时间:2012-11-04

 

20121104    来源:中国新闻网
    1025深夜,中国在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三号丙运载火箭,成功发射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图为发射前夕,星箭组合体在发射塔架进行联合测试。中新社发陈本科
  中新网114日电(阚枫)随着1025日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成功发射,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近年来,世界各大国围绕卫星导航系统,在深邃星空中的竞相角逐也日益激烈。
  今日起至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七届大会在北京召开,这也是中国首次举办ICG大会。专家分析,在北斗系统逐步融入世界卫星导航系统的大背景下,注重在竞争与合作中发展自我的北斗,正在提升中国在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话语权。
  816星的中国速度北斗导航引世界关注
  10252333分,中国第16颗北斗导航卫星在长征三号丙火箭的托举下顺利发射升空。这颗地球静止轨道卫星将与先期发射的15颗北斗导航卫星组网运行,形成区域服务能力。
  根据计划,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将于明年初向亚太大部分地区提供正式服务,这标志着中国北斗区域卫星导航系统即将建成,中国正式迎来北斗导航时代。
  中国北斗卫星导航系统建设遵循先区域全球三步走发展战略。从1994年北斗卫星定位试验系统开始建设,启动第一步发展战略,到2004年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再到2012年区域导航系统最终建设完成,实现第二步发展战略,自2000年以来的短短十余年时间,中国完成了16星的密集发射。
  据中国卫星导航系统管理办公室介绍,北斗卫星导航系统自20111227日正式宣布提供试运行服务以来,系统运行稳定,已逐步拓展到交通运输、气象、渔业、林业、电信、水利、测绘等应用领域,产生了显著的经济、社会效益。
  根据第三步计划,到2020年,中国将建成由30余颗卫星组成的北斗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北斗导航系统建设完成后,中国也将成为继美国、俄罗斯之后又一个独立拥有导航系统的国家。
  卫星导航系统,不仅是一个国家科技水平的体现,也是综合国力的体现,2004年北斗卫星区域导航系统正式立项至今,816星的中国速度背后是中国几代科研人员的探索积累。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国际学院副院长翁敬农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卫星导航系统可以服务于社会各个层次的多样需求,无论从战略还是战术上来说,中国的北斗导航系统都会逐渐显现出其不可替代的作用。
  星空中的国家安全:多国角逐卫星导航领域
  作为国家安全和社会发展不可或缺的信息基础设施,卫星导航系统体现着一个国家的国际地位和综合国力。
  在目前卫星导航系统的全球格局中,美国和俄罗斯分别开发了GPS和格洛纳斯卫星导航系统(GLONASS),欧盟则致力于建设独立的伽利略系统,这些与中国的北斗系统共同被联合国确认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四大核心供应商。除此之外,印度、日本也在积极谋求建设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
  虽然各方的卫星导航系统在都日益发挥着民用效益,但追根到底,各国竞相发展卫星导航系统的最初动力还是源于国家安全和战略,免于在突发战争中受制于人,保证国家安全的根本命脉。
  由于在外层空间重要的同步轨道上,为了避免卫星相互干扰、撞击,卫星必须有一定的安全间距,按照联合国国际电信联盟的规则,卫星频率的使用权属于先发射的一方。因此,尽早发射导航卫星,不仅是技术积累的需要,也是占位的需要。近年来,世界各大国在空间领域的角力的火药味也开始浓烈。
  据媒体报道,美国为确保卫星导航系统的霸主地位,适应2030年未来对卫星导航系统的需求,计划总耗资190亿美元,部署由7090颗卫星组成的GPS-3,以取代现在30颗卫星的GPS系统星座。而俄罗斯方面,在2012年至2020年期间,俄罗斯的格洛纳斯(GLONASS)系统还将发射13GLONASS-M卫星以及22颗新一代的GLONASS-K卫星,以替代过期服役的卫星。
  在欧洲,尽管伽利略系统建设遇到了一些困难,但是欧盟也计划争取在2020年前完成由30多颗卫星组网的导航系统建设任务并投入使用。此外,日本、印度也在谋划自己未来的卫星导航系统。
  由于美国、俄罗斯等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较早,世界上适合于卫星导航的频率资源和卫星轨位资源大都被占领,中国要想发展独立自主的卫星导航系统,势必与其他国家的系统间存在频率协调问题。中国科学院院士杨元喜日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国际卫星导航领域的竞争是必然的,也是长期的,这种竞争还包括系统提供服务的竞争和应用市场的竞争。
  对于北斗的竞争力,翁敬农称,还在处于发展阶段的北斗,是一个建设中的系统,在目前全球导航系统的四大供应商中,大家的发展路线既有大同之处,也有不同特色,在技术手段和技术路线上,中国有自己的独特之处,这些这将是中国参与国际竞争中一个有利方面
  竞争与合作并存 ICG大会首次在中国举办
  虽然竞争激烈,但是卫星导航领域中的角逐也不是有你没我的零和游戏,近年来,卫星导航系统间的兼容共享也越来越被国际社会所重视。
  作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核心供应商之一,中国也致力于推动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建设和产业发展。通过国际交流合作,实现与世界其他卫星导航系统的兼容互操作,同时,融入国际民航、海事等标准体系,提升北斗的国际地位。
  114日至9日,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第七届大会将在北京召开。作为当前国际卫星导航领域重要的多边平台,成立于200512月的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国际委员会(ICG),是在联合国框架下的政府间非正式组织,旨在增强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兼容与互操作,促进卫星导航全球应用。每年一度的ICG大会也成了世界卫星导航领域的重要会议。
  而自ICG成立以来,除第一届大会由ICG秘书处主办外,印度、美国、俄罗斯、意大利和日本五国依次举办了ICG大会。有专家称,这次大会在中国举办将实现四大全球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和两大区域卫星导航系统供应商主办ICG大会的一个完整轮次,具有承上启下的特殊意义。
  全球导航系统是一个可以造福全人类的科技产品,在技术、应用方面开展国际合作对于参与各方都有益处。翁敬农称,除了竞争,中国也需要在合作中发展自己,在合作中提高自身的影响力,交流与合作本身也能让世界了解中国航空航天领域进展的一个窗口。
  翁敬农表示,ICG大会是当今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中最重要的一个会议,中国举办本次会议,也是深入参与全球卫星导航领域事务一个表现,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交流可以提升中国在全球导航格局中的话语权和影响力,这也是中国走出去战略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