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1月17日
来源: 上海侨报
“与其让一个生意人来当总统,还不如让一个读书人来当。”奥巴马成功连任美国总统后,一位并没有特别倾向的华人选民这样说。关注此次美国总统大选,对美国400万华人而言,其特别深远的意义是,华人的投票率总体较往年有明显增长,部分投票站的华人投票人数为历史最高。而在华人选民的支持下,纽约州华裔众议员孟昭文成为美东地区第一位华裔国会众议员,将与获得连任的华裔众议员赵美心一起在国会为华人发声。
与此同时,许多华人对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提出了期望和建言,希望他在履行振兴经济、实现移民改革诺言的同时,要加大力度查处欺诈粮食券、住房补助、联邦医疗补助计划等社会福利的人士,终止“鼓励养懒人”的政策等。
值得注意的是,不管是积极投票,抑或提出自己的建议主张,都表明在美华人的参政意识越来越强。套用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的一句话,今年的大选或许开启了美国亚裔政治觉醒的新时代。
“我的权利!”
华人辗转四小时去投票
2012年11月6日,是四年一度的美国总统大选日。在位于纽约皇后区38街的投票站,清晨5时多,工作人员就开始做投票前的最后准备。早晨7时左右,已有选民陆续前来投票。一些习惯早起的老人手扶助步车或乘坐轮椅前来投票站投下慎重的一票。
而在华人集中的法拉盛和布鲁克林8大道等几个街区的投票站,选民大排长龙的情景随处可见。不少人选择赶在上班之前去投票,于是从早上6时投票站一开门,就有不少选民排队等待投票,有的队伍甚至长达两个街区。
“我已经连续多年参加总统大选投票,感觉今年参加投票的华人比往年明显增多。”70多岁的华裔林老先生,已经在美生活近40年,6日早晨7时多他就与女儿一起来到投票站。
为方便少数族裔在现场投票,很多投票站现场特设中文、韩文、西班牙文的翻译,还有工作人员随时讲解投票方法。纽约皇后区法拉盛投票站的工作人员大多为华人翻译,他们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纽约华人的投票目标主要集中在总统候选人和亚裔候选人,华裔与韩裔以及其他族裔之间暗中较劲。从投票的实际情况看,华人投票踊跃胜过韩裔。”
布鲁克林一位投票站的华人工作人员表示,平常选举每个投票站的华人最多时也就20、30多人,这次到下午5时左右,在105小学、310小学、176小学、97小学等投票站,华人投票者都超过300人。在8大道附近的105小学投票站共有580名华人投票,创历史纪录。
数据显示,目前在美华裔人口已达400万,是美国亚裔中人数最多的少数族裔,其中纽约华裔居民达50万。但由于历史等原因,华裔在美参政热情一直不高。
“在2008年的美国总统大选中,华裔登记选民投票率不足50%,今年这种情况明显改善。”美国国际领袖基金会执行长董继玲说,今年两党候选人都在积极争取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少数族裔选民,各种竞选广告的宣传材料、争取选民的拉票电话,都有中文、韩文、越南文等,表明包括华裔在内的亚裔在美国大选中扮演的角色日益重要。
让人欣喜的是,随着华人在美国社会各个领域的扎根和发展,许多人对大选投票的态度,已经从起初的“事不关己”慢慢转为“我这一票很重要”的主人翁姿态。比如纽约的孙先生,虽然因为飓风“桑迪”的肆虐,他家中断水断电而只能暂居亲友家,但这并没有影响到他投票的热情。由于不知晓受“桑迪”影响的选民可以在任何投票站投票,他特别来回花四个小时坐公交车、转地铁去投票。问他为何如此费力辗转也要参与?答曰:“这是我的权利!”
记者采访了解到,不少耆老和大学生都是第一次参与大选的投票。美国华人全国委员会主席薛海培说,在美国12个摇摆州中,弗吉尼亚州亚裔选民占比7%,内华达州占比8%,今年选情如此胶着,选民支持率提高1-2个百分点,都可能改写大选结局.在这种情况下,两党候选人都在积极争取更多的亚裔选民投票,也促动了华裔参加投票的积极性。可以说,今年大选开启了美国亚裔政治觉醒的新时代。
“越过越糟!”
华人小商业者盼“改变”
旧金山华埠画廊老板叶先生伉俪是奥巴马的支持者。叶老板认为,过去的4年,奥巴马为民众做了不少实事。
“奥巴马从小布什手中接过的是一个烂摊子,在金融海啸中出任第44任总统。他在任期间,推出数千亿美元的刺激经济方案,减税和增加政府开支。同时通过立法,加强金融监管,拯救了美国的汽车业。并推行全民健保、梦想法案、降低失业率等,阻止了美国进入第二次经济大萧条。”叶老板说,虽然这些与他们经营的小画廊扯不上什么直接关系,但却能看到未来的希望。
“奥巴马出身社会中下层,对少数族裔、草根民众的需求有较深刻的体会。”叶老板认为,选民对经济的满意度将成为奥巴马能否连任的关键。他表示,大部分少数族裔和低收入家庭的选民应该都希望奥巴马成功连任。
作为一名自由职业人士,叶老板也给奥巴马投下一票。他希望奥巴马在未来的4年里,撇开各种束缚,放开手脚,真正实现4年前要“改变”的承诺。
奥巴马顺利连任,其支持者当然为之欢欣。而对大部分的华人小商业者来说,他们对奥巴马的第二个任期有着更迫切、更明确的期待。
事实上,这些年的金融危机持续影响着华埠的小商业者们。尤其是最近飓风“桑迪”的天灾打击,令纽约华埠的业者无不叫苦连天。
记者采访了几位经营小店的华人业主,他们纷纷表示,希望奥巴马连任总统后,能尽速提出振兴经济方案,提供小商家更多补助和协助,帮助他们走出经济不振的阴霾。
在华埠摆也街卖服装的梁女士之前在坚尼路上开店,一开就是13年。她告诉记者,自己眼看着金融海啸以后,华埠经济受影响越来越明显。
“我的客人大多都是中产阶级,本来就没什么大钱。现在经济不好,有些人也遭遇了失业;没有失业的,手头也都很紧,生活真是越过越惨。希望总统连任以后除了振兴经济,还要增加就业机会。”梁女士说。
就短期而言,梁女士希望联邦政府能拨款补偿小商家在飓风“桑迪”期间停电的经济损失;长期上则希望有政策来扶持中产阶级,重振经济,创造更多工作机会,对小商家能有租金补助。
另一位华人业主王先生在勿街开店售卖皮包和小礼品也已有八九年时间了。谈起当前的经济发展,他苦叹道:“以前经济最好的时候一天卖皮包和礼品就达1000多美元,现在能维持在200至300美元。”
王先生已经连续亏损了好几个月,更不要提这次飓风的损失。“经济好,大家才能有钱消费是不是?”王先生无奈地说,一家四口人都指望他赚钱养活,“经济不好,苦的都是老百姓。”
在东百老汇开超市的林老板则表示,希望总统在新的任期中,能放宽移民、进出口贸易和贷款政策,造福老百姓。“我身边很多朋友面临家人团聚的问题,所以我希望能加快移民申请程序,让更多移民早日家人团聚;另外作为超市业者,很多货品都需要从中国等地进口,如果能降低关税就好了;还希望能放宽地产贷款政策,银行能降低购屋要求,让更多人都买到自己的房子,一圆美国梦。”
“都去投票!”
法拉盛首现华裔国会议员
除了奥巴马的连任,另一位华裔议员的当选也值得关注。纽约州华裔众议员孟昭文在11月6日举行的纽约州国会第六选区众议员普选中,以绝对优势战胜共和党竞争对手何乐阮,成为美东地区第一位华裔国会众议员。
据不完全统计,孟昭文获得66%的选票,她的共和党对手获得32%的选票,另一名绿党候选人获得2%的选票。孟昭文也是继赵美心之后全美第二位华裔女性国会众议员。孟昭文成功当选的消息6日晚引来纽约华人社区的一片欢呼,华人选民奔走相告,传达孟昭文当选的好消息。
在选举前,法拉盛大小商家、街道都能看到孟昭文的竞选海报,在11月6日的投票中,法拉盛地区华人的投票率甚高,他们基本上就是冲着支持孟昭文去投票的,这给孟的胜选起到了关键作用。
有政治分析家指出,孟昭文的此次胜选反映出纽约市亚裔参政实力的突飞猛进,也是纽约华人参政“天时”、“地利”、“人和”的必然结果。她的胜利也是法拉盛地区选民,特别是华裔选民团结一心取得的胜利。
为协助华裔移民而于1984年成立的吴阿姨服务中心,是孟昭文服务社区基层的首个基地。创办者“吴阿姨”吴世珊回忆,当年在孟广瑞牵线下,孟昭文接掌中心辖下的华人妇女会会长一职。
吴世珊说,当时孟昭文还只是个年轻人,而早期法拉盛华裔面孔根本不多。她感慨道,自己一生支持华人打入主流,像她这些早期来美国的移民,根本难以想象有一天法拉盛可以产生华裔国会议员。
因为选区重划,首次划出亚裔人口近40%的第6选区,孟昭文终于成为首名美东华裔国会议员。吴阿姨服务中心义工、前艾姆赫斯特图书馆馆长钱宁娜说,孟昭文将有助亚裔向外间展示良好的形象,不过华裔仍未完全达到融入主流社会的目标,需要更多年轻人一起参政,才可获得在政坛上的话语权。
自上世纪90年代起,前纽约州众议员孟广瑞、杨爱伦、市议员陈倩雯都陆续向市州级议会等提案,要求将农历新年定为公校假日,孟昭文成功连任州众议员后,开始于2011年联络社区学校向政府施压,并于任内联同州议长萧华、州参议员史葛静两次提案,但始终无法签署成法。
“背后原因是我们(亚裔)力量不够。”农历新年假法案经过6民选代表之手始终未能成法。前25学区委员朱宝玲表示,亚裔人口虽然不断上升,但投票的人不多。如果大部分亚裔登记选民每次都踊跃投票,足可成为一股受主流社会重视的力量,“就算人数不够,每次选举都要去投票,因为投票就有记录,有人出来,力量就不一样”。
孟昭文当选国会议员,对华裔社区来说极具象征意义。不过孟昭文从政仅4年,是政界和国会的新人,朱宝玲认为,华裔社区不应期望太高,目前华裔在国会的人数仍不多,孟昭文只是435个国会议员之一,没有选民力量作后盾,难以发挥作用。只有亚裔力量强大起来,才会对整个亚裔社区有真正的帮助。
记者手记
美国大选,全世界都在关注。这是一场关于政治与金钱的博弈,而在这场博弈中扮演重要角色的选民们,究竟能否有一双慧眼,看穿候选者们的华美词藻和各种承诺背后的真相?
要有这样的慧眼,没有岁月的积淀和历练是万万不能的。那些最早追寻着美国梦的华人们,为了生计,为了扎根而不得不奔波打拼。他们被视为“外族”,遭到了各种不平等的待遇却无能为力。
时移世易。如今的华二代、华三代们,他们变得更从容、淡定、开放,他们比他们的父辈更了解,也更加融入了这个环境。他们开始利用一切能帮他们改变的人和物,而不再是甘心被掌权者操控。
在采访的过程中,记者接触到的华人选民,几乎每个人都有自己明确的态度,他们对候选者所提出的各种主张有着自己的见解,并且十分看重自己的参政权利,这无疑令人振奋。
早期来美的华人完全不会想到,有一天,在唐人街上,华人会用选票把代表他们声音的议员“送”进国会。这些逐渐扎根的炎黄子孙,在美国的政治舞台上,越来越自信和踊跃,因为他们意识到,这么做不是为了别人,而是为了自己。(周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