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大选之后的美国经济

发布时间:2012-11-19

 

   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奥巴马赢得了连任,共和党继续把持住了众议院,美国国会的“坡脚鸭”政治还将延续。由于美国的民主与共和两党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政治僵局之中,奥巴马政府要想破解“悬崖”难题,共和党是不会轻易让其过关的,新一轮的政治搏杀即将上演。
财经:大选之后的美国经济
周金涛   美国“大选景气”已走向高潮
  美国劳工部最新公布的数据显示,经季节性因素调整后,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71000人。而据另一项针对美国家庭的调查显示,具有重要政治意义的失业率在10月份上升0.1个百分点至7.9%。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计,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增加125000人,失业率为7.9%。
  美国9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经修正后为增加148000人,初步数据为增加114000人。8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经修正后为增加192000人,初步数据为增加142000人。自春季以来,美国就业增速显著加快。美国10月份非农就业人数的增量全部来自私营部门,当月私营部门的就业人数增加了184000人,制造业就业人数增加了13000人,与此同时政府部门的就业人数减少了13000人。
  得益于总统大选前的几个月消费者和联邦政府开支增加以及住房市场的改善,三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加快。美国商务部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第三季度国内生产总值折合成年率增长2.0%,较二季度的1.3%有明显回升。此前接受道琼斯通讯社调查的经济学家们预计,美国第三季度GDP折合成年率增长1.8%。
  尽管美国经济复苏缓慢,并且前景存在不确定性,但第三季度美国民众的消费仍有所增加。当季实际个人消费支出增长2.0%,增幅高于第二季度的1.5%。耐用品支出增长尤其强劲,增幅达8.5%。政府支出在两年多以来首次对经济增长做出贡献,主要是联邦国防支出有所增加。第三季度联邦政府总支出增长9.6%,第二季度为下降0.2%。各州和地方政府开支略有减少。住房市场的改善推动住宅固定资产投资增加14.4%,从而使这类投资连续实现大幅增长。
  从就业市场的显著改善,到消费者信心指数创出近年新高,零售数据持续增长,再到三季度GDP增速超预期,美国经济在大选来临之际创造了一波“大选景气”。
  在全球经济哀鸿遍野之际,美国经济的“优异”表现成了全球唯一的亮点,究其原因既有美国科技创新成果的推动,还有为美国家庭和制造业提供了持续动力的“页岩气革命”,更有美国政治周期来临之际,政治因素助推创造的“人为”景气,比如美联储推出的QE3,先前的扭曲操作和多次延后的低利率保留期间,各种税收优惠与支出削减政策的延长(大选之后到期),以及大选活动所耗巨资对经济的直接带动效应。
  
未来调整恐难回避——大选之后的美国经济
  虽然美国是市场经济最发达的经济体,市场在资源配置过程中起主导作用,但是政府作为社会经济活动的一个重要参与者和调控者,在其经济运行的过程中仍能明显看出某些政治干预的痕迹。在美国的民主政治体制之下,执政党为了能够讨好民众从而赢得继续执政的机会,在大选来临之前存在明显的应用政府资源创造选举景气的动机与痕迹。
  综观近20多年来美国经济在大选前后的运行特征,在之前的5次大选中,大选之前美国经济的运行态势均好于之后。虽然2000年和2008年两次大级别危机期间是单边下跌,但明显大选之后比之前跌的更深,其余的三次选举中(1992、1996、2004)均存在选举之前上升,选举之后回落的态势。
  回顾本轮大选,在美联储扭曲操作、数次表态延长超低利率水平期限未能使就业市场有明显改善,经济增长依旧低迷的情况下,在大选投票即将来临之际又再度推出了没有设定最后截止日期的QE3。美联储经济政策的独立性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质疑。美联储不遗余力地经济刺激也终于在大选临近之际创造出了经济景气回升的景象(尽管通用前CEO杰克韦尔奇直接怀疑数据的真实性)。
  那么本轮的大选景气能否跳出历史上大选景气的短命规律呢?我们认为概率非常的小!这是因为我们发现美国经济运行存在比较稳定的库存周期波动,而且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经多次分析过,库存周期的律动对美国经济增长的波动形态有显著影响,如图7所示。从图6可以看出,美国大选来临之际的本轮库存景气相比以往持续的时间已经够长,库存增速的峰值也已经到了历史拐点的水平。而且考虑到美国难以在财政悬崖问题上全身而退,财政去杠杆化仍在持续,全球经济的低迷形态仍在延续,国际贸易额不断萎缩,未来美国经济复苏面临的挑战不可忽视。
  因此不管是基于历史经验的分析,还是对当前美国经济面临的挑战而言,我们都认为美国的大选景气都是难以持续的,或许伴随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圣诞节销售备货完毕,美国经济本轮的库存周期也将进入相对低迷的去库存阶段,大选景气也将随之而进入调整阶段。
  美国商务部之前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商业投资持续疲软,非住宅固定资产投资下降1.3%,第二季度为增长3.6%。贸易也对总体经济增长造成负面影响,第三季度出口额出现三年半以来的首次下滑,表明海外需求疲软对出口造成负面冲击。进口也有所下降,但降幅低于出口下降速度。荷兰经济政策研究局发布报告称,8月份美国、日本和拉丁美洲的出口量均出现下降,当月全球贸易量下降0.4%,降幅与7月份相同,6月份为下降1.3%。报告称,几乎所有地区的进口量都出现了下降。
  
财政悬崖已成美国政坛新的博弈热点
  美国大选已经尘埃落定,奥巴马赢得了连任,共和党继续把持住了众议院,美国国会的“坡脚鸭”政治还将延续。由于美国的民主与共和两党已经陷入了深深的政治僵局之中,奥巴马政府要想破解“悬崖”难题,共和党是不会轻易让其过关的。新一轮的政治搏杀即将上演,大选之后的首个交易日美国股市即出现暴跌,可见市场对“财政悬崖”博弈的复杂性也已经提前反应。
  美国参议院9月22日通过了具有权宜之计性质的2013财年预算草案,美国联邦政府将因此获得六个月的运作资金,进而能够维持到2013年3月27日。临时预算草案虽然不是破解财政悬崖的最终方案,但是它却保证了美国政府未来不会因为财政悬崖的激烈博弈和僵局而陷入关门大吉的尴尬,可以称之为解决“财政悬崖”威胁的一个缓兵之计。同时,“缓兵之计”的达成也意味着两党博弈的回旋空间更大,妥协方案的达成也将更为复杂。
  美国大选尘埃落定,备受国际关注的财政悬崖问题如何应对已成为美国政坛又一个博弈的热点。但是正如我们在之前的报告中已经分析过,财政悬崖对美国经济的拖累效应是美国政府及在野党都难以承受的(美国国会预算办公室之前的估算,如果所有税收优惠如期结束,财政削减预案如期执行,将会使美国经济增速下降4%)。
  而且对于财政悬崖问题,民主与共和两党的主张并非是水火不容的,相反从最近一个时期以来两党候选人阐述自己经济施政理念的过程中可以发现,两者在一些方面已经都存着交际,比如在财政悬崖中占比重最大的布什税收优惠问题上,共和党主张继续延长优惠的时间,民主党只是主张延长夫妇年收入25万美元之下家庭的税收优惠。我们也都明白,在竞选期间两党候选人施政主张的分歧肯定会远远大于具体施政举措,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围绕这一问题的博弈过程中,两党肯定不会冒鱼死网破的风险,达成一个双方都能接受,经济和社会也能承受折中方案将使大概率事件。
  临时性预案虽是对“财政悬崖”作的一个“缓刑”,不过这个“缓刑”的预案很大程度上预示着美国终将越过“悬崖”的可能路径。美国历史上削减财政赤字法案执行不力,最后不了了之是有先例的(老布什时期)。在美国经济持续低迷不振的情况下,适当的放松减赤标准以提振经济和增加就业也是“合情合理”的。
   总之,以目前美国财政不可持续的尴尬状况和其经济复苏已经十分疲弱的现实约束,我们认为美国难以从财政悬崖中全身而退,但也不会掉进悬崖的万丈深渊,相信民主、共和两党未来经过激烈的博弈之后达成一个中短期的妥协方案将是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