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研究会公布了2009-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学术研究成果评选结果,我校共获2项奖项。其中,思政部主任方燕教授等著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荣获专著类二等奖,宁晓菊副教授的论文《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力研究》获得论文类优秀奖。
据悉,本次评选活动经过层层遴选,全省共评选出25部专著、78篇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其中,专著类成果评出一等奖2名,二等奖4名,三等奖8名,在一、二等奖专著类获奖者中,我院是唯一一所高职高专院校,成绩来之不易!
此次获奖,是对我校马克思主义和思想政治教育理论研究工作的认可。今后,思政部将本着严谨务实的工作态度,认真为学的科研态度,踏实奉献的教学态度,一如既往,为广东高校思想政治教育教学工作作出更大的贡献。(思政部 供稿:晨曦 审核:方燕)
附件1:
2009-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专著获奖目录
序号
|
专著名称
|
姓名
|
出版社
|
单位
|
出版时间
|
奖励等级
|
1
|
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丛书(7册)
|
杜小明 王迎军 张振刚 房俊东 殷 姿 雷育胜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2年11月和2013年3月出版
|
特别奖
|
2
|
思想政治教育合力研究
|
刘社欣
|
人民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3年12月
|
一等奖
|
3
|
破与立的双重变奏
|
谢迪斌
|
湖南人民出版社
|
广东工业大学
|
2009年4月
|
一等奖
|
4
|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特点及机制研究
|
李辉
|
中国书籍出版社
|
中山大学
|
2013年7月
|
二等奖
|
5
|
政治观念文明与人的发展研究
|
申群喜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2010年6月
|
二等奖
|
6
|
当代大学生思想特点及成长成才规律研究
|
谭德礼 江传月 刘苍劲
|
人民出版社
|
广东财经大学
|
2012年11月
|
二等奖
|
7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基本问题研究
|
方燕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4月
|
二等奖
|
8
|
当代西方的科学社会主义运动
|
倪新兵
|
中山大学出版社
|
广州涉外经济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12月
|
三等奖
|
9
|
探索?出路与启示——毛泽东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
周连顺
|
人民出版社
|
华南师范大学
|
2009年3月
|
三等奖
|
10
|
当代大学生工作学
|
许国彬 林绍雄
|
广东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010年8月
|
三等奖
|
11
|
中国共产党农民思想政治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
高岳仑 唐明勇
|
中国农业出版社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2009年7月
|
三等奖
|
12
|
从农民到公民:中国农民政治社会化问题研究
|
匡和平
|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2009年6月
|
三等奖
|
13
|
每个人的自由发展何以可能
|
贾孟喜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2009年6月
|
三等奖
|
14
|
育人之路--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育人攀越
|
吕志
|
中央编译出版社
|
广东药学院
|
2013年12月
|
三等奖
|
15
|
河洛文化与客家优良传统
|
刘加洪
|
河南人民出版社
|
嘉应学院
|
2010年10月
|
三等奖
|
16
|
感觉幸福就是幸福—高校辅导员心的修炼
|
梁思影
|
吉林大学出版社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8月
|
优秀奖
|
17
|
华园校训文化研究
|
林林
|
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3年5月
|
优秀奖
|
18
|
南京国民政府的国联外交
|
洪岚
|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0年7月
|
优秀奖
|
19
|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当代中国外交
|
肖刚 黄文叙
|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
|
2013年10月
|
优秀奖
|
20
|
文化现代化—从“自由的文化”到“文化的自由”
|
杨竞业
|
武汉大学出版社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2012年12月
|
优秀奖
|
21
|
和谐社会视域下思想政治教育实效性研究
|
杨经录
|
中国出版集团现代教育出版社
|
广东警官学院
|
2009年4月
|
优秀奖
|
2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渊源研究
|
余信红
|
暨南大学出版社
|
广东金融学院
|
2010年5月
|
优秀奖
|
23
|
当代中国政治主导研究——以经济全球化为背景
|
唐元松
|
人民出版社
|
东莞理工学院
|
2012年12月
|
优秀奖
|
24
|
中职德育调查与研究
|
汪永智
|
高等教育出版社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013年1月
|
优秀奖
|
25
|
内引外延: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模式探索
|
黄坚
|
清华大学出版社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12月
|
|
附件2
2009-2013年度广东省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优秀论文(研究报告)获奖目录
序号
|
论文名称
|
姓名
|
发表刊物
|
作者单位
|
发表时间
|
奖励等级
|
1
|
发挥高校哲学社会科学育人功能的方法论思考
|
张振刚
|
中国高等教育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1年第3期
|
一等奖
|
2
|
马克思人类解放理论的叙事结构及实现方式
|
刘同舫
|
中国社会科学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2年第8期
|
一等奖
|
3
|
当代大学生网络生活的虚拟实践指导——兼论虚拟实践与现实实践的关系
|
孟源北
|
青年探索
|
番禺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2期
|
一等奖
|
4
|
意识形态在价值教育中的合理定位
|
林滨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中山大学
|
2011年第9期
|
二等奖
|
5
|
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历史演进和本质特征
|
李国兴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南方医科大学
|
2010年第8期
|
二等奖
|
6
|
网络社会群体意识的发生与引导
|
陈联俊
|
政治学研究
|
暨南大学
|
2010年第2期
|
二等奖
|
7
|
党的全国代表大会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形成
|
潘利红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华南农业大学
|
2012年第8期
|
二等奖
|
8
|
增强高职院校教师基层党组织战斗力的思考
|
韩光道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第9期
|
二等奖
|
9
|
休闲教育:构建和谐社会的一种路径
|
刘海春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
2009年第1期
|
二等奖
|
10
|
当代大学生对主流意识形态宣传与教育认同状况研究-基于离散选择模型的实证分析
|
万欣荣
|
教学与研究
|
中山大学
|
2011年第10期
|
三等奖
|
11
|
对西方和马克思社会保障理论的现代诠释
|
李怡
|
马克思主义研究
|
华南理工大学
|
2009年第12期
|
三等奖
|
12
|
“体温表”与“试金石”:青年党的军事活动1923-1935
|
李翔
|
近代史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
|
2013年第4期
|
三等奖
|
13
|
为自由的民主计划和社会技术
|
关锋
|
社会学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3年第1 期
|
三等奖
|
14
|
主体问题的存在论本质——重读《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
|
张青兰
|
哲学研究
|
华南师范大学
|
2011年第8期
|
三等奖
|
15
|
政府契约治理的核心要素与实现机制
|
沈海军
|
学术研究
|
汕头大学
|
2013年第8期
|
三等奖
|
16
|
论当前我国社会价值观的偏差及其矫正
|
江传月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
广东财经大学
|
2011年第1期
|
三等奖
|
17
|
中共“二大”研究争议中的六个历史问题
|
窦春芳 苗体君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广东海洋大学
|
2012年第6期
|
三等奖
|
18
|
大学生诚信缺失表现、程度的调查与成因分析
|
陈 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星海音乐学院
|
2009年第5期
|
三等奖
|
19
|
科学发展观视域下教育价值取向分析
|
周国琴
|
江海学刊
|
广州美术学院
|
2012年第2期
|
三等奖
|
20
|
围绕民生开发执政资源的逻辑与路径
|
赵中源
|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
广州大学
|
2013年第2期
|
三等奖
|
21
|
全球化背景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
|
欧清华
|
科学社会主义
|
嘉应学院
|
2009年第2期
|
三等奖
|
22
|
反思与构建:论思想政治教育的批判性
|
王小卫
|
江苏高教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第5期
|
三等奖
|
23
|
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实践教学课程化构建探究
|
刘建涛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
|
2013年第1期
|
三等奖
|
24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工作的发展历程及启示
|
丁妙珍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广东工贸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2期
|
三等奖
|
25
|
主体性视域下形势与政策教育方式的转换
|
叶忠明
|
高等农业教育
|
广东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9期
|
三等奖
|
26
|
日本、韩国、新加坡学校道德教育比较研究
|
张社强
|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
广东理工职业学院
|
2012年第1期
|
三等奖
|
27
|
高职院校学生党员发展质量调查分析
|
何文华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广东女子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第7期
|
三等奖
|
28
|
美国和新加坡的思想政治教育比较及其启示
|
权麟春
|
思想理论教育
|
华南师范大学增城学院
|
2011年2月下
|
三等奖
|
29
|
论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文本路径
|
何鹏举
|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2013年第3期
|
三等奖
|
30
|
新媒体技术与高校德育发展关系研究
|
黄建榕 冯小宁
|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华南理工大学
|
2010年第3期
|
三等奖
|
31
|
新时期高校民族团结教育论纲
|
李琴
|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012年第6期
|
三等奖
|
32
|
台湾民众国家认同问题研究——基于文化认同与价值建构的研究视角
|
刘燕
|
研究报告
|
中山大学
|
2013年4月
|
三等奖
|
33
|
高职院校学生思想政治状况调查报告——以江门职业技术学院为例(2010—2013年)
|
邓复群 谢进伟 欧阳燕嫦
|
研究报告
|
江门职业技术学院
|
2010年—2013年
|
三等奖
|
34
|
毛泽东的社会基本矛盾理论及其当代价值
|
张龙林
|
求实
|
中山大学
|
2013年第1期
|
优秀奖
|
35
|
“以羊易牛”与仁慈美德
|
童建军
|
道德与文明
|
中山大学
|
2013年第4期
|
优秀奖
|
36
|
马克思早期思想中的共产主义概念
|
熊进
|
伦理学研究
|
南方医科大学
|
2013年第6期
|
优秀奖
|
37
|
反思与超越——贝克风险社会思想探究
|
刘秦民
|
广东社会科学
|
广州中医药大学
|
2012年第5期
|
优秀奖
|
38
|
规范伦理视域下知情同意原则的局限及其补救
|
聂文军
|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汕头大学
|
2013年第4期
|
优秀奖
|
39
|
反思与建构;非主流意识扰动下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对策研究
|
邓欣欣
|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
|
广东财经大学
|
2013年第4期
|
优秀奖
|
40
|
新加坡学校公民道德教育中隐性教育资源的运用及其启示
|
孙淑秋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广东海洋大学
|
2012年第3期
|
优秀奖
|
41
|
“巧实力”也有反作用力
|
张建刚
|
《人民日报海外版》
|
广东海洋大学
|
2013年1月22日
|
优秀奖
|
42
|
学生危机事件情境下的高校网络舆论引导
|
李伟东
|
思想教育研究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2011年第7期
|
优秀奖
|
43
|
青年学生价值观的变迁与六十年代美国大学生运动
|
胡小芬
|
青年研究
|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
|
2013年第6期
|
优秀奖
|
44
|
论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中国文化自觉、自信、自强的三重逻辑
|
刘小龙
|
求实
|
广东药学院
|
2013年第10期
|
优秀奖
|
45
|
论当代青年精神追求的基本特征
|
朱白薇、郑永廷
|
思想教育研究
|
广东药学院
|
2012年第7期
|
优秀奖
|
46
|
陆贾治道伦理及其当代启示
|
徐平华
|
伦理学研究
|
广州美术学院
|
2013年第6期
|
优秀奖
|
47
|
宗教文化的传播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启示--以艺术院校思想政治教育为例
|
梁健惠
|
思想教育探索
|
广州美术学院
|
2012年第2期
|
优秀奖
|
48
|
从民间到政府:网络反腐的路径分析
|
李尚旗
|
中国青年研究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010年第3期
|
优秀奖
|
49
|
|
陈杨
|
学术论坛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2011年第2期
|
优秀奖
|
50
|
“闲”与“德”之关系研究及其现代启示
|
黎海燕
|
学术论坛
|
广东石油化工学院
|
2012年第7期
|
优秀奖
|
51
|
多元文化与主导文化的冲突及其解决
|
周茜蓉
|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社科版)
|
广东警官学院
|
2012年第3期
|
优秀奖
|
52
|
党的十八大关于权力监督问题的理论贡献
|
董世明
|
江汉论坛
|
广州大学
|
2013年第9期
|
优秀奖
|
53
|
新中国成立初期叶剑英促进民族和谐的实践与启示
|
谢基昌
|
学术论坛
|
嘉应学院
|
2013年第5期
|
优秀奖
|
54
|
道教身体政治学论纲
|
吕有云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东莞理工学院
|
2012年第5期
|
优秀奖
|
55
|
清末民初新宁的地方自治及其影响(1909-1914年)
|
王传武
|
学术研究
|
五邑大学
|
2013年第11期
|
优秀奖
|
56
|
以QQ平台优势加强大学生教育与管理
|
卢秀平
|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
肇庆学院
|
2013年第7期
|
优秀奖
|
57
|
新时期我国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
|
曾祥耿
|
求实
|
广州民航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4期
|
优秀奖
|
58
|
对变革期我国政治社会化问题的三层分析
|
李宽松
|
社会主义研究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学院
|
2009年第2期
|
优秀奖
|
59
|
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形成的主要矛盾及成因分析
|
罗佳
|
思想教育研究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2010年第11期
|
优秀奖
|
60
|
关于“学习型”的分析与思考
|
林冬妹
|
科学社会主义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4期
|
优秀奖
|
61
|
思政课改革与高职生职业核心能力培养
|
朱振玉
|
中国成人教育
|
广东食品药品职业学院
|
2012年第19期
|
优秀奖
|
62
|
纠结时代道德链断裂探源与道德建设转向
|
范卉敏
|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5期
|
优秀奖
|
63
|
高职院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体系构建探析
|
高耀志
|
广西社会科学
|
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6期
|
优秀奖
|
64
|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对新生代农民工影响力研究
|
宁晓菊
|
求实
|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第3期
|
优秀奖
|
65
|
我国社会主义民主政治进程对青年成长的影响探究
|
谢慧敏
|
中国青年研究
|
广东青年职业学院
|
2010年第6期
|
优秀奖
|
66
|
多元社会思潮对大学生价值观的影响与引导
|
谢春红
|
前沿
|
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19期
|
优秀奖
|
67
|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社会化应对论——着眼于地方党政对地方高校之责任
|
戴春平
|
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河源职业技术学院
|
2009年第1期
|
优秀奖
|
68
|
代大学生宗教接纳的层次性分析
|
李木柳
|
现代教育科学
|
汕尾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2期
|
优秀奖
|
69
|
中国道路的经验与规律之辨
|
曹峰
|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中山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1期
|
优秀奖
|
70
|
关于高职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有效教学
|
邓振芳
|
职教论坛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
2011年第5期
|
优秀奖
|
71
|
高校网络德育场的构建和运行机制研究
|
赵建伟
|
探索
|
罗定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第3期
|
优秀奖
|
72
|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政治整合价值
|
李霞
|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顺德职业技术学院
|
2010年第4期
|
优秀奖
|
73
|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实践教学与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统合研究
|
余展洪
|
学术探索
|
南华工商学院
|
2012年第8期
|
优秀奖
|
74
|
立德树人视域下高校思政课教学模式转换
|
曾学龙
|
思想教育探索
|
广州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第2期
|
优秀奖
|
75
|
道德认知视阈下大学生网络交往的实践与干预
|
董馨
|
河南社会科学
|
吉林大学珠海学院
|
2012年第9期
|
优秀奖
|
76
|
细节决定成败:思想政治理论课互动教学常态化的细节考量
|
彭先兵
|
思想教育探索
|
东莞理工学院城市学院
|
2013年第3期
|
优秀奖
|
77
|
国格理论与实践研究
|
高桐杰
|
求索
|
韩山师范学院
|
2009年10月
|
优秀奖
|
78
|
高职思政课教师师德建设的规律与特点调查分析报告--以广东省高职院校思政课教师为例
|
黄伟萍
|
研究报告
|
广东建设职业技术学院
|
2012年7月
|
优秀奖
|
79
|
以课程项目教学模式为主体和架构、融合其它教学法的高职高专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改革路径研究
|
李友谊
|
研究报告
|
清远职业技术学院
|
2013年3月
|
优秀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