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两主体 教学两相长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方法改革研讨系列活动之学生座谈会
2016年5月5日下午,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系列活动之五——学生专场座谈会在行政楼607隆重举行。会议邀请了来自全校9个二级学院的23名学生代表参与座谈,就“你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你的人生发展有何价值?”、“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哪个更重要?”、“你如何评价我校当前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效果?”、“你如何评价我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状态和参与度?”等9个问题展开讨论。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吴丽清主持座谈会,方燕院长做总结讲话,马院所有专兼职教师参加座谈会,认真倾听学生心声和诉求,并与学生代表热情交流,实现课上课下充分互动。
座谈会伊始,吴丽清副院长代表马院所有教师感谢学生们的到来,并预祝座谈会圆满落幕。话音刚落,学生代表们便就自身关心的问题积极发表观点,表现出对我校思政课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的极大讨论热忱。
管理工程学院2014级电子商务(电子商务师)班温宏宇同学就“思想政治理论课对你的人生发展有何价值”和“你认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作何改革和创新”等问题谈了谈自身看法,他指出,通过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锻炼了自己明辨是非的能力,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维,学会了运用辩证的思维方法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懂得了透过现象看本质的道理。他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课内外实践活动形式丰富,效果很好。以本学期为例,概论课通过开展“十八届五中全会精神解读”、“2016年两会报告解读”、“我眼中的港澳台”、“纪念孙中山先生诞辰150周年汇报”以及“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诗朗诵”等活动,帮助同学们树立爱国热情,关注时政热点,及时捕捉政策导向和实事动态。通过小组活动,也帮助同学们树立了团队合作精神和竞争意识。在谈到“你认为我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应作何改革和创新”这一话题时,该同学指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课程内容与高中阶段一脉相承,部分知识点早前已经掌握,故而大学阶段的思想政治理论课应更加侧重思维观点的引导和正确价值观念的树立,以培养学生积极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而非传统知识点的灌输。结合我校地理位置特殊,周边高校密集,该同学还建议马院应多多开展校际间交流合作,加强学生间沟通了解,借鉴其他高校教学经验成果等。
针对“你如何评价我校学生学习思想政治理论课的精神状态和参与度”等问题,多数学生代表表示,其所在班级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学习积极性较高,对教师上课效果较满意,对课程活动参与度较高,但也存在个别同学上课玩手机等现象。当谈到“你认为教师应如何提升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吸引力”这一问题时,学生代表坦言希望教师注重师生互动,增加课堂活动,丰富教学手段。在具体做法上,代表们建议开展诸如课堂辩论赛、圆桌讨论、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志愿服务等,将理论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在“做”中“学”,达到教书育人的教学目标。针对“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思想性和趣味性哪个更重要”这一问题,代表们意见不一,多数学生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由于其课程的特殊性和内容的针对性,课堂教学应更加注重思想引领性,侧重思维启发和价值引导,培养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而非一味追求趣味;但也有个别学生代表认为思想政治理论课的趣味性更重要,原因是要避免传统理论教学的枯燥性。其他与会学生代表都对思政课实践课程给予高度评价,希望今后能多搞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实践中成长。
最后,方燕院长做总结讲话。方院长在感谢同学们对马院教育教学工作宽容理解的同时,也坦言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上课难度和背负的历史使命。她指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渠道、主阵地,关乎为党立言、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大业,也关乎能否培养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大事。因此,马院教师在日常教学过程中尤其注重培养学生积极的思维方式,侧重运用理论知识对学生加以正面引导,努力探索趣味性和理论性的契合点,将枯燥理论以学生喜闻乐见的方式传授出去。但思想政治理论有其特殊性,教师在上课时绝不会一味迎合学生的个人口味,片面强调课堂的趣味性,而丧失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本质属性和政治责任。方院长指出,目前同学们提出的许多做法,马院在日常教学中都已付诸实施,如参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课堂辩论赛等,会后,马院全体老师将认真研究同学们的意见和建议,继续探索适合高职学生特点的思政课教学模式,使思政课成为学生真心喜爱,终身受益的课程。
本次学生座谈会是是暨“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学方法改革研讨系列活动之名家专场”、“广东部分高职院思政部主任研讨会专场”、“外出交流学习专场”、“内部教学经验交流会”后的又一场教学方法改革研讨会,旨在探讨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改革新思路,丰富教学手段。
(马克思主义学院 晨曦 供稿 方燕审核)
学生代表畅所欲谈
讨论会议现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