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国内 >> 正文

师魂•教师节特刊(三)

发布时间:2012-09-10

 

2012910 来源:中国教育报
师魂·使命
你是中国教育挺立的脊梁
强国必先强教,强教必先强师。这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改革举措频出的新时代,这是一个敢于创新的新时代。1700万教育工作者,是你们,肩负时代赋予的崇高使命;是你们,挺起中国教育的脊梁,为中国教育的明天不断创造新的辉煌。
全国教书育人楷模、中南大学教授金展鹏和他指导的学生在国际相图测定与材料设计领域已发表论文170多篇,被SCI收录89篇。图为金展鹏和学生一起。
 
陕西省子洲县马岔乡中心小学校长蔡旺德有个形象的比喻:“学校如同大树,学生就像鸟儿,栽好梧桐树,‘凤凰’自然来。”图为马岔乡中心小学教师申琴在给学生上英语课。
现年25岁的共产党员左华,是湖北省十堰市郧县刘洞镇九年一贯制学校的一名资教教师。2008年6月,她走进了位于鄂豫陕边界的这所偏远的乡村学校,深受学生的欢迎。
25年、2公里湖面、往返3万多次,为了接送学生,壮族乡村教师石兰松撑坏了8艘小木船。
    教育是强国之基,教师是强教之本。教育,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受到空前重视。教师,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备受尊重、备受关爱,走向教育发展新时代。
回顾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近十年来,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历程,我们不得不为这支1700万人的教职工队伍发生的巨大变化所震惊,不得不为这支队伍舍身取义、默默奉献的英雄主义所折服,不得不为我们这个教育大国优秀教师辈出的绵绵生命力和活力而激动、自豪。
强教必强师。素质不断提高、结构不断优化的教师队伍,正成为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巨大推动力和最活跃因素,将为提高国民素质、实现教育规划纲要目标、推动教育事业新跨越做出新贡献。
 这是一个尊师重教的教育发展新时代——
教师正成为最受尊重的职业
国将兴,必贵师而重傅。教育兴,关键在于教师。10年来,中国教师迎来了备受关心、支持和厚爱的新时代。
在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说,要在全社会大力弘扬尊师重教的优良传统,使教师成为最受社会尊重的职业。要采取更有力的措施,提高教师地位,维护教师权益,改善教师待遇。温家宝总理指出:一个国家重视不重视教育,首先要看教师的社会地位。
亲切有力的嘱托,传递着国家对教师的期盼;温暖贴心的话语,激发了千万教师献身教育的热情。在党和国家领导人的率先垂范下,尊师重教成为时代风尚。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正成为广大教师和教育战线提高自身素质、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奋斗目标。
待遇上得到保障,地位上得到尊重,是优秀教师大批涌现的根本前提。10年来,党中央、国务院对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视前所未有,全社会对教育工作者的尊重与关注前所未有,提高教师地位、落实教师待遇的政策和措施之多前所未有。
两年前颁布的教育规划纲要,以专章对加强教师队伍建设进行论述。从加强师德建设到提高教师业务水平,从提高教师地位、待遇到健全教师管理制度,不仅对各级各类教师队伍建设提出要求,也对关系广大教师和教育工作者切身利益的诸多问题逐项明确。这是党中央从国家发展战略高度确定的教师队伍建设方针,也是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推动教育事业科学发展的关键举措。两年来,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要求,正在全国各地得到贯彻落实。
今年教师节前夕,国务院专门发布《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其中切实保障教师合法权益和待遇的五大重要举措强调:教师是教育事业发展的基础,是提高教育质量、办好人民满意教育的关键。
从全国教育工作会议到教育规划纲要,到国务院专门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发出通知,一个又一个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升教师地位的举措不断推出:师范生免费教育、特岗教师计划的实施,义务教育学校实施绩效工资制度,《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重新修订颁布,统一中学和小学教师职务改革试点启动,国培计划连年实施……
从中央到地方,提高教师地位、保障教师待遇的政策暖人心、激斗志,成为广大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的强大动力。如今,全国义务教育学校绩效工资制度已全面落实,覆盖在职人员1051万人,退休人员382万人,教师收入从根本上得到保障。
为了改善农村教师生活居住条件,各地千方百计加快教师周转房建设。
为了给农村教师更多机会,从中央到地方,培训指标向农村一线教师倾斜,当老师几十年也没有接受过培训的情况一去不返。
当老师好!当老师光荣!在党中央尊师重教的倡导下,越来越多的教师从心眼儿里产生对教师职业的认同感和自豪感,更加坚定终身从教的决心。
这是一个举措频出的教育发展新时代——
教师队伍培养力度空前
2007年,一项改变中国教师队伍素质和结构的重大决策出台:国务院决定在6所部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由国家出资培养未来的教师。这一重教举措在4年里成果频现:生源改善,吸引到了优秀学生报考师范生;师范院校课程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活力增强;部属师范大学本科毕业生到了基层学校任教……
国家项目发挥了示范作用。迄今为止,全国已经有16个省(区、市)出台与免费师范生培养类似的政策,教师培养力度空前。
新鲜血液的注入,极大地推动了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和结构的改善。2011
年夏天,10597名首届免费师范毕业生全部到中小学任教,其中90%以上的人选择到中西部任教。
国培计划,是近年来影响我国教师队伍建设的另一重大行动。5.5亿元,是上一年度拨款的10倍!20107月,中央财政用这一举措回应了广大教师学习充电的呼声和热情。得到中央财政巨大支持的国培计划,当年就培训中小学教师115万名,其中,110万人来自农村学校。如今,国家财政对国培计划的支持力度不减,越来越多的教师有了学习培训的机会。
因为几个年轻人的到来,贵州省威宁彝族回族苗族自治县乌蒙山区的宝塔村第一次用上了自来水,孩子们第一次见到了乒乓球、足球、水彩笔,放学回家路途遥远常常要走夜路的孩子们有了手电筒。村小教师的平均年龄从42岁下降到28岁,学校第一次有了英语、美术、音乐等专业师资。短短3年,学生成绩从平均分10多分提高到60多分……这一切,源于国家的一项重大举措:农村教师特岗计划。
这是近3年的情况:2010年,中央财政用于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的经费达30.5亿元,招聘国家特岗教师60898人。2011年,特岗计划招聘5万多名特岗教师,2012年,招聘6万名特岗教师。
2006年开始实施这一计划以来,22个省份、1000多个县、3万所农村学校,近30万名国家特岗教师奔向大山深处,塞外边陲,不仅提高了教师队伍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还为偏僻落后的乡村带去了现代文明。今天,特岗教师将自己的命运和祖国的农村教育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他们中87%的人3年服务期满后选择继续留在农村任教。
今天,农村学校教育硕士师资培养计划的实施范围已经由中西部21个省份扩大到全国31个省份,参加推荐免试工作的高等学校由58所增加至86所,承担培养任务的高等学校由30所增加至73所。
城镇教师支教规模在不断扩大,支教规模超过5000人次的省份已经有20多个,其中云南、广西等省份超过1.5万人次。目前,全国参加对口支援的高校已经达到100多所。西藏地区所有高校和新疆地区的本科高校均实现了对口支援。
教育规划纲要提出的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工作正稳步推进:农村教师特殊岗位津贴、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中小学校长职级制改革以及中小学校长队伍专业化建设等改革试点正在平稳进行。中小学教师职称制度改革试点顺利完成,共有121514名中小学教师进行了职务过渡,15560名中小学教师获得晋升及聘任,其中正高级教师37名。中小学教师公开招聘制度、幼儿园教师配备标准、统一城乡中小学编制标准等一系列针对实际问题的工作计划正在加紧制定。不断深化高校人事制度改革,职务职级相结合、学校人员分类管理的模式获得普遍欢迎。以强化养成教育和教师考核为重点,形成师德建设长效机制。
目前,我国已经基本形成了包含教师资格准入、编制管理、聘任、职务晋升、工资福利、奖励等人事管理制度在内的完整的教师管理体系。全国已有2300多万人取得教师资格。
一系列卓有成效的教师补充机制,拓宽了优秀教师的来源;一系列有针对性的培养培训计划,拓宽了教师素质提高的渠道,为我国教育事业注入生机活力。我国幼儿园、小学、初中、高中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超过了96%99%98%95%。在新增教师中,具有大学专科、本科学历的年轻教师成为主体。
这是一个敢于创新的教育发展新时代——
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优秀教师代代相传
社会急剧转型、全球教育变革,从有学上上好学,从关注规模到聚焦质量,人们对优质教育的渴望、对优秀教师的期待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时代不仅挑战着师德——教师怎么让学生信其言行其道,也挑战着教师的专业水准——怎么用最好的方式让学生乐学爱学。
努力造就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结构合理、充满活力的高素质专业化教师队伍。2010713日,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胡锦涛总书记对教师队伍建设提出了殷切的希望。
敢于创新、业务精湛,成为当代中国教师提升专业化水平的新追求。
因为创新,中国人民大学附属中学校长刘彭芝奔走呼吁,成立了创新人才教育研究会;因为创新,北京十一学校的教师们办起了枣林村书院;因为创新,上海中学有了聚焦学生志趣;因为创新,北京大学有了元培学院、有了特色通识教育课程体系,北京师范大学推出了“4+X”人才培养体制改革。
这个时代,不乏勤奋学习、与时俱进的优秀教师。全国十大教书育人楷模、八十高龄的于漪老师说:我做了一辈子教师,但一辈子还在学做教师!
这个时代,课堂上循循善诱,课堂下和学生心灵相通,备受孩子们喜欢的优秀教师层出不穷。北京中关村一小的刘畅,追求的是办一所有生命力有幸福感的学校、一所孩子们喜欢的学校。北大附中的张思明,坚守的是用心做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校园里受学生喜欢和拥戴的老师爸爸老师妈妈层出不穷。
让最优秀的人教小学,温家宝总理的期盼在不少学校已经变为现实。目前,我国教职工队伍的总数已经达到1700万。中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已经全部达到90%以上,中青年教师成为主体,高学历教师成为新增教师主体。
2011年,在增选的51名院士中,一批来自高校的中青年学者尤为引人注目。他们的成绩,归功于自身对科学研究的专注投入,也得益于不断加快的高校青年教师队伍建设工作。开辟绿色通道,吸引海外拔尖人才归国立业;完善培养机制,激励优秀青年教师尽显其才;创新人事制度,激发教师队伍活力。高校教师队伍结构日益完善,素质日渐提高。
强教先强师,越来越多的优秀教师,正肩负时代赋予的使命,挺起自己的脊梁,为祖国教育的明天再创辉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