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国内 >> 正文

58年的安全坚守

发布时间:2012-11-25

 

——广州军区联勤某分部汽车二连素描
李华敏 周彦涛 龙叶林
20121125   来源:经济日报
58年,行车3660万公里,零事故,零抄告,这是广州军区联勤某分部汽车二连的行车记录。被誉为“八桂铁骑”的汽车二连组建以来,辗转于东海之滨、云贵高原、五指山下、湘西山寨……执行抗美援越、抗震救灾、抗冰救灾等重大任务108次,次次高标准完成,无一差错;驻守在路况复杂、交通繁忙的国际旅游城市桂林,始终是零违章,被誉为“永不褪色的红旗车队”。
安全从“心”开始
繁重的运输任务,给官兵带来很大的心理压力。推开汽车二连心理咨询室的门,舒缓的音乐徐徐飘来。沙发、茶几、窗帘,是令人心平气和的淡蓝色。驾驶员朱文锋正闭着眼睛半躺在沙发上,很是惬意,他对记者说,“每次感到心里不舒服的时候,都会到这里缓解一下,的确很有用。”
为了帮助驾驶员提高心理承受能力,汽车二连建起了心理调适室,引进了“驾驶员适应性心理调试仪”。他们还借鉴国外的先进做法,为每个驾驶员绘制了生理节律图,由调度员根据司机的生理情况调控司机出车。当司机处于生理低潮期时,调度员就发给司机一个“红色行车证”,提醒他要加小心行车;当司机处于“临界期”时,调度员就要求司机立即休息,暂停出车。实行生理节律监控管理之后,由司机心理带来的行车隐患明显减少。
汽车二连把驾驶适应性检测、心理行为训练和与心理专家视频聊天等心理干预环节融合在一起,形成检测、干预、筛选“一条龙”调控,根据实际情况挑选体力、智力、情绪状态最佳的驾驶员执行任务。
信息化保障安全
根据任务需要,汽车二连有时穿梭于繁华闹市,有时行驶于边境小路。为了应对多样的任务,他们引入了不少高科技装备,帮助司机保障行车安全。
司机刘明刚归队,连队管理人员就把车上的监控仪与电脑相连,一系列行车数据立即映入眼帘:6号驾驶员刘明,外出时间78分钟,平均时速63公里,最高时速116公里,急刹车3次……在这一被官兵誉为“黑匣子”的汽车安全监控仪上,从驾驶员姓名、出车时间、车况等基本情况,到行车过程中的里程、速度、刹车等动态信息一目了然。有了它,连队就能全过程、全要素、全时段掌握行车状况,把安全管理延伸到各个末梢。
现在,汽车二连的车辆全部实现车辆信息化管理,建设了信息化车场,安装了车辆进出场安全管理控制系统、车辆安全行车行驶监测记录仪等信息化管理设备。在连队的车场值班室,打开电脑,所有在编车辆的型号、性能参数、运行状况和所处位置一目了然。这些高科技设备,明显提高了连队的行车安全效益。
让安全每天归零
58年,始终保持行车安全无事故,靠的不仅仅是科技设备与心理干预,还有始终如一的安全意识和艰苦训练。
采访中,正巧赶上连队完成了一批重大直达配送任务。连长刘恒对记者说,今天是安全的了,但从现在开始“归零”,明天又是一个新的开始,又会有新的挑战。因为,“昨天无事故不代表明天不发生事故。”
仲秋,粤西某地崎岖的山路上,汽车二连的车队正在疾驰,一阵枪炮声突然响起,“道路毁坏!”“车辆受损!”二连车队马上实施了紧急疏散,随后迅速开始隐蔽伪装、调整路线、自救互救……这是汽车二连组织的一次野战条件下抢救抢修训练。
几十年来,连队官兵始终认为,安全不是“保”出来的,练就过硬的素质和打赢的本领,才能真正安全。为此,他们以运代训,使驾驶员熟练掌握野战生存、警戒、车辆隐蔽伪装等基本防卫技能;熟悉车辆急救、故障排除的方法,并提高驾驶员战场适应能力。通过艰苦的训练,连队快速机动能力和综合保障能力明显提高,多次圆满完成军事训练、抢险救灾等急难险重运输保障任务,先后有150多人次被上级评为“训练标兵”,80%的官兵达到“红旗车驾驶员”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