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组织开展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的通知

发布时间:2024-06-18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挑战杯”全国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包含全国赛、省赛、校赛三级赛事。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省赛)预计将于20253月征集作品。为选拔优秀作品代表我校参加省赛,经研究决定举办我校第十八届“挑战杯”广东大学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校赛。具体事宜通知如下:

一、竞赛时间

20246月——20253

二、竞赛宗旨

崇尚科学、追求真知、勤奋学习、锐意进取、迎接挑战。

三、组织机构

本次竞赛由校团委、教务部、科学技术部共同组织,并成立竞赛组织委员会和评审委员会。组委会由学校分管领导、组织部门负责人组成,组委会办公室设在学校团委。评审委员会由在学术上有较深造诣的校内外专家学者组成,评审委员会秘书处设在学校团委。

四、参赛资格与作品申报

(一)参赛资格

在我校正式注册的全日制非成人教育学生均可参加。

(二)作品要求

1.挑战杯主体赛

竞赛作品分为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哲学社会科学类(含哲学、经济、社会、法律、教育、管理等)社会调查报告、科技发明制作三大类。所有作品均要以学生为主,设计、制作、撰写都已完成,可参加展示,并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以论文形式提交的作品必须严格遵守相关原则和格式。

2.挑战杯“红色专项赛”

要求在校学生通过开展红色实践活动(包括但不限于开展红色理论宣讲、红色培训教学;重走红色足迹、追溯红色记忆、访谈红色人物、挖掘红色故事、体悟红色文化;返回家乡看变化、重走故地看新颜、深入乡村看振兴),形成短视频、调研报告(整体为一件作品)参赛。大赛组委会聘请专家评定出红色教育意义强,创新性、学术性、感染力、传播力好的优秀作品,并给予奖励。具体要求如下:

1)短视频:应避免简单性叙述实践过程,着意于对新时代发展成就的理解、实践过程的收获以及对党的情感认同,致力于引起同龄人共鸣,共同教育、共同成长,鼓励围绕发展故事、典型人物深度挖掘,形成有温度、易传播的视频。时长 5 分钟以内,MP4 格式,视频分辨率:1280*720 1920*1080

2)调研报告:既有事实叙述,也有观点论述,符合真实性、思想性、简洁性的特征要求。能体现实践过程和成长体会,充分展示实践成果。字数在 5000 10000 字之间。

3.作品完成时间

申报参赛的作品必须是距全国竞赛终审决赛当年61日前两年内完成的学生课外学术科技或者社会实践活动成果。

4.参赛作品可分为个人作品和集体作品

申报个人作品的,申报者必须承担申报作品60%以上的研究工作,作品鉴定证书、专利证书及发表的有关作品上的署名均应为第一作者,合作者必须是学生且不超过两人;凡作者超过两人及以上且无法区分第一作者的项目,均须申报集体作品。集体作品的作者必须均为学生。凡有集体作品,均按学历最高的作者进行申报,并划分至本科生、硕士研究生类别进行评审。

5.毕业设计和课程设计(论文)、学年论文和学位论文、国际竞赛中获奖的作品、获国家级奖励成果等均不在申报范围之列。

6.我校获2023年度、2024年度广东大学生科技创新培育专项立项资助项目必须参加竞赛。

7.质量较高的2023年、2024年“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可以参赛。

(三)评审奖励

1.评审方式

根据“挑战杯”竞赛对参赛作品要求,参赛作品必须具有一定的科学性、先进性、理论性和现实意义。其中,自然科学类学术论文侧重考核基础学科学术探索的前沿性和学术性,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侧重考核与经济社会发展热点难点问题的结合程度和前瞻意义,科技发明制作侧重考核作品的应用价值和转化前景。各学院按照这一评审标准对上报作品进行预审,组委会办公室负责作品的资格审查,评审委员会进行书面复审和终审答辩,并提出奖励名单。

2.奖励方式

1主体赛按三大类作品分别设一等奖(100/项)1项、二等奖(70/项)2项、三等奖(40/项)3项、优秀等奖(20/项)若干项,发给荣誉证书。

“红色专项赛”分别设一等奖(100/项)1项、二等奖(70/项)2项、三等奖(40/项)3项、优秀等奖(20/项)若干项,发给荣誉证书。

以参赛学院为单位计算团体总分,设“挑战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一名的学院;设“优胜杯”授予团体总分第二至第四名的学院。

2)获奖作品的学生和指导教师按《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各类工作补助及奖励标准》等文件给予团队奖励。

(四)“挑战杯”主体赛竞赛步骤与进程

1.各学院组织作品申报阶段(20246-9月)

1)下发竞赛预通知。

2)各学院在教师和学生中进行广泛的宣传发动,结合“百千万工程”突击队、暑期社会实践等工作进行综合部署。

3)各学院对参赛作品进行酝酿、选拔和预审。

4)学校成立组委会和专家评审委员会。

2.学院初审阶段(20249-10月)

920日开放“学工系统学术科技项目申报模块”校赛作

品收集,各学院组织参赛团队按照作品类别进行申报(研究报告、作品说明书、调研报告、学术论文以及相关支撑材料等),学院需于1020日前完成“学院审核”工作,并将作品提交到学校审核(如有变动另行通知)。

纸质材料报送:《作品汇总表》和《作品申报书》(一式一份)于1020日前送至竞赛组委会办公室(校团委)。

3.初赛及展示准备阶段(202410-11月)

1)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书面评审并评出终审决赛名单。

2)发布终审决赛通知及作品答辩、展览、演示等有关要求。由各学院按组委会要求做好参评、参展的各项物资技术准备和组队工作。

3)各参赛作品认真按专家书面评审意见优化完善。

4.校赛终审阶段(202412月)

1)由评审委员会对作品进行终审,举办竞赛作品展示,公开答辩。

2)公布校赛获奖名单,制作奖杯、证书。

3)根据省赛名额分配情况和各类别作品校赛获奖名次,确定推荐参加省赛作品名单。

4) 省赛参赛作品再次按校赛终审专家意见进一步优化完善。

5.打磨提升、备战省赛阶段(202412-20253月)

1)邀请校外专家对省赛参赛作品进行一对一深度辅导和打磨。

2)校团委、各二级学院团委统筹优秀学生骨干,对各省赛参赛团队人员进行优化重组,在演讲、财务、技术等方面全面补强原团队构成,为省赛决赛做充分准备。

6.“挑战杯”红色专项赛步骤与进程

预计2025年暑假前,团省委将下发红色专项赛通知。届时校团委将根据最新通知要求收集汇总作品(短视频及社会调查报告),并评审、报送。

五、工作要求

(一)高度重视,加强领导。“挑战杯”竞赛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提高学生科研能力的重要手段和促进良好校风学风建设、营造浓厚校园学术氛围的有效载体,各学院要高度重视该项活动,积极做好宣传发动,要动员优秀教师提前储备项目;要组建优秀团队集体备赛;要大力会同校企合作企等外部资源挖掘潜力项目;要做到集中式“有组织参赛”。

(二)广泛宣传,扩大影响。各学院要对“挑战杯”竞赛的宗旨和参赛内容进行积极的宣传,扩大“挑战杯”竞赛的影响,使“挑战杯”深入人心;要坚持“挑战杯”竞赛的导向性、示范性和群众性原则,加强对学生进行科学知识、科学方法、科学思想、科学精神的教育,全面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三)精心组织,夯实基础。各学院要充分调动学生的参与积极性,积极争取专家学者的支持和指导,充分整合资源,形成合力;要主动向参赛学生提供必要的物质和技术支持;要严格按照竞赛要求进行资格及形式审查,并认真组织好本单位申报作品的选拔和评审工作,以此为契机进一步夯实“挑战杯”竞赛活动的群众基础,营造浓厚的校园科研学术氛围。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校团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