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引导广大青年学生深刻感悟党的创新理论在南粤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近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组织青年学生利用暑期积极投身社会实践,通过所见所闻在南粤大地上感悟思想伟力。
夏末秋初,南粤大地依然炽热。一群青年师生怀揣赤子之心,踏上清远英德这片浸润红色记忆的粤北土地,8月21—26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尖兵实践团师生,走进英德市横石塘镇龙华村,开展为期五天的“一线四同・研习南粤”实践调研活动。他们用脚步丈量历史,用心灵感悟精神,用镜头记录文化振兴,真正让思政课从课堂走向田野、从理论走向实践。

深入乡土,倾听民声
师生团队抵达龙华村后,第一时间与村委干部、老党员和村民代表开展座谈,深入了解村史和现状,发展进展与困难挑战。团队通过入户走访、问卷调查、田野观察等形式,聚焦产业发展、教育医疗、人居环境等关键议题,收集了大量一手资料。同学们在调研中不仅提升了社会调查能力,更真切体会到基层治理的复杂性与乡村振兴的迫切性。


重走革命遗址:触摸历史,感悟精神
龙华村(旧称竹桥洞、李板迳)位于英德市横石塘镇南面,是一片有着光荣革命传统的红色热土。在这里,历史不只是书本上的文字,更是可触可感的民族记忆,是直抵人心的精神洗礼。实践团师生先后走访了龙华革命斗争史展示中心、工村洞炮楼旧址、澄清学校旧址等地。在展馆中,一件件革命文物、一幅幅历史图片,无声地讲述着那段烽火岁月。师生们在遗址前驻足凝望,聆听老党员动情讲述当年的斗争故事。


大学生讲思政课:青年说给青年听
“如果信仰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在龙华村革命旧址和革命斗争史展示中心,实践团的学生代表围绕“红色龙华与青年使命”主题,与龙华村当地创业青年朋友一起学习了一堂别开生面的“微思政课”。他们用青年的语言讲述革命历史,用身边的故事阐释理论内涵,将“大道理”转化为“小叙事”,让思政课更有亲和力、感染力。这种用“青言青语·理响乡村”的方式,是思政教育形式的一次生动实践创新。



助力“百千万工程”:拍摄红色文旅宣传片
为助力龙华村红色文旅资源推广,实践团发挥新媒体专业优势,策划并拍摄制作了一部《红色龙华·青春同行》主题宣传片。同学们亲自担任编导、摄像、解说,用镜头记录龙华美丽的自然风光、红色遗址和人文故事,通过短视频平台传播,吸引更多年轻人关注龙华、走进龙华、助力龙华。

打造“百千万”实践示范基地:持续赋能乡村振兴
本次调研不仅是短期学习,更是长期实践的起点。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红色尖兵实践团与龙华村正共建“百千万工程”实践示范基地,推动大学生常态化开展红色研学、技术帮扶、文化服务等活动。未来,将有更多青年学子在这里接受教育、增长才干、回报乡村,真正实现“思政育人与乡村振兴”同频共振。

研习活动转瞬即逝,但红色的种子已深深埋进每一位师生的心田。离开龙华村的那天,夕阳洒在村口的石碑上,照亮“革命老区”四个大字。有同学轻声说:“我们还会回来的。”
图文来源: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通讯员:范天露 邓雅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