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自查报告

发布时间:2023-08-14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1. 项目建设基本情况

验收要点

治理结构、运行机构、资源共享、服务能力

自评综述

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集团“以高素质为目标、以高技术技能为核心、以高质量就业为导向,政校行企全方位融合”的内涵发展办学理念,深化专业、课程和教材改革,提高人才培养实效性。以粤港澳大湾区就业市场需求为根本导向,以产教融合、工学结合为基本办学模式,以“设计的工程”“制造的工程”“服务的工程”为专业设置主脉,以综合性实践能力为人才培养核心,成为粤港澳大湾区“工程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

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2021年被评为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以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为牵头单位,牵头单位被评为省域“双高”建设单位,是省示范性高职院校、第一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专本对接应用型人才培养试点高职院校、全国大学生创业示范基地建设单位、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建立职教集团章程,制定理事单位加入与退出办法。集团成员包括迅达电梯有限公司、长隆集团有限公司、京东集团、华为技术有限公司等在内250个国内省内知名企业。在集团框架内展开人才培养、课程建设、实训建设、社会服务与成果转化等方面展开合作。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电梯共建全国首家电梯产业学院,与全球通信巨头华为共建ICT学院,与世界民族品牌企业长隆集团共建首家长隆产业学院,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共建京东物流产业学院等6家特色产业学院,建立1家省示范性电梯产业学院,共同开展校企协同育人。依托专业集群成立了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开展技术创新与服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校属企业“广东工职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制订了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

紧扣产业发展需求,校企共建实训基地。立足“人才培养”与“技术服务”两个核心,以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为龙头,强化专业群之间的协同创新,发挥专业群集群优势,一体化打造了“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的“制造+”专业集群,开设了工科类专业46个,新增3个省域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建设2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6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培养了工程类复合型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数万人。以服务于粤港澳大湾区先进制造业转型升级为主体,“引企驻校”建设校企共同投入,集教学、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为一体化高水平实训基地。建有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 个,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4项,为高质量育人提供了保障。

立足工程技术应用,建成产学研一体化创新平台。坚持产业需求与人才培养相统一,实体化运作职业教育集团,建成省级智能建造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等,高质量服务产业技术升级。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67个,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项,合作企业累计申请16项知识产权,横向科研项目立项32个,近三年到账经费翻倍增长。

立足广东,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依托省职教城、广州双校区办学格局,“政校行企”多元化主体,打造先进制造业和高端服务业的开放式培训平台,依托新西兰、白俄罗斯等合作办学项目、柬埔寨“海外分校”,打造工程技术类人才培训基地。

 

 

2. 建设目标实现情况

验收要点

治理结构、运行机构、资源共享、服务能力

自评综述

根据《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组织开展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项目检查工作的通知》有关要求,对照省示范职业教育集团建设任务指标、项目完成情况与完成质量、建设成效、资金到位和使用情况等,共4个建设任务,27个具体任务,完成率100%

第一,规范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对接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基地、制造业创新集聚地、制造业开放合作先行地、制造业发展环境高地的发展定位,修订《职业教育集团章程》《校企合作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研究所系列管理办法》等一系列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运行保障机制,优化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职能。新增3家行业协会单位和1家科技园区管理单位参与集团建设发展,增强行业、科技园区在集团中的作用,调动行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能动性。为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产教融合研究院高校理事单位、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首批单位、中国基本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理事单位。荣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第二,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建立集团成员加入与退出机制,制定理事单位加入与退出办法,健全民主决策和成员单位动态调整机制,保障职业教育集团可持续发展。推动集团建设以相关各方“利益链”为纽带,建设8个智慧制造、智能检测、数字基地群,提升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饮用纯净水生产实训基地的功能。由迅达电梯公司累计投资2000多万元,具有电梯职业技能鉴定站、迅达电梯培训中心。长隆集团累计投入600万元与学校共建长隆产业学院。目前建有央财支持实训基地2个,省级校内实训基地10个,省级公共实训中心1 个。推动实习就业基地一体化建设,与广日物流等企业共建专业校外实训基地,其中省级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依托实训基地建立统一的资源共享平台,整合优势教学资源,为教学研提供有直接有效的信息支持。学校立项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9门,主编国家规划教材3部,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3项,为高质量育人提供了保障。建立2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及建设软件技术特色的共享性远程智能交互实训基地,为集团成员开放共享生产实训和技术创新提供必要的保障。建有技能大师工作室,吸纳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集团建设,优化“中高本”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结合牵头院校清远校区建设,与清远地区中职学校共同建设高职专业学院,深化招生就业、专业建设、课程开发、资源共享、学校管理等合作,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第三,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通过健全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打造技能大师工作室12个,完善集团内兼职高端智库1个,建设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龙头的高水平专业集群、校企合作开发课程、以活页立体教材为主体模式建设18本校企合作教材,推动集团内专业共建共享、师资共培共享、课程和教材共享、实训基地共享等。实施数字化发展,升级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促进集校企联合研发中心、培训中心、推广中心的集团数据中心的建设,支撑数字化人才市场的发展。建有纵向科研项目立项267个,其中教育部项目4项、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于大数据技术的BI系统研发》1项、省厅重点平台项目《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项、省厅重点领域专项《微结构精密铣削加工关键技术研究》等省部级以上科研项目90项,共获经费资助537.25万元。承担的《射频识别芯片模组研发项目》《一种感烟探测器功能试验器改良》等技术服务项目为企业创造销售额超过5000万元,合作企业累计申请16项知识产权,包括发明专利6项、实用新型5项、软件著作权5项,产品累计销售额4157.96万元。横向科研项目立项32个,到账经费翻倍增长。培育省级产教融合型企业数6家,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家,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推进集团成员之间各类资源共建共享。

第四,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校企共建广东工程特色产业学院,以现代学徒制、1+X证书的形式,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以归谷科技园依托的产教融合协同中心、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并入选教育部产教融合典型案例3项。推进红色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利用新西兰合作项目拓展与白俄罗斯、柬埔寨等国家合作办学项目,提升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整合集团资源,实现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学校领导参与访企拓岗企业达100余家,毕业生初次落实率超过97%,专业对口率89.53%,普通专升本深造人数1154人,升学率16.36%;2022届毕业生签约率72.76%,较上一届提升15.17%。定期召开社会培训工作,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26406人次,社会服务进账约1500万元。累计报到退役士兵2544人,农民工199人,社会人员872人,新型职业农民8人,合计3623人。推进“岗课”对接,以“岗”定“课”,共为社会培育毕业生近17000人,84门课程融入X证书技能点。承办专业技能竞赛5G全网建设技术、建筑工程识图等赛项,并累计获得学生专业技能竞赛国家级奖项4项,省级奖项277项。

3. 各建设任务完成情况和成效

31规范职业教育集团治理结构

3.1.1健全集团组织架构,完善决策、执行、协商、考核、监督等集团日常工作开展

验收要点

1、理事会和常务理事会决议;

2、修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管理细则。

自评综述

修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制定《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系列制度》《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9项;修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评分细则》《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管理细则》及《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教育投资有限公司财务管理制度》《培训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订单班”建设管理办法(试行)》等。

一、健全集团组织架构情况

完善制度建设,学校修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制定《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系列制度》《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等规章制度,形成三级运行机制。制定《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评分细则(修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管理细则》《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在引进企业资金、设备,进行各类技术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创新中心、实训基地等平台建设,校企联合招生培养、产业学院,校企合作共建产教融合型企业、成功向企业实现成果转化等方面给予鼓励和奖励。依托专业集群成立了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开展技术创新与服务。成立了具有独立法人的校属企业“广东工职院教育投资有限公司”,开展继续教育与社会培训。

二、健全集团组织架构成效情况

修订各项规章制度,各二级学院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和规范学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相关工作,发挥企业在我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构建了“产业学院+研究所”校企协同育人平台。研究所秉承“事业单位法人登记、企业化运作”独特机制体制,以服务产业升级为己任,坚持创新驱动、服务为宗、协同开放的发展原则,从事国家引导行业相关技术研究,取得突出成效。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与华南理工大学联合研发并取得成功产品的广谱多功能复合纳米银喷剂开始投放市场,杀菌和杀病毒都达到99.9%以上,具有安全及长效性能,有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之用,并且获得准入欧洲市场的许可。

佐证材料

3.1.1-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管理办法(2022年修订)(粤工程职院发〔2022〕83号)

3.1.1-2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粤工程职院发〔2022〕141号)

3.1.1-3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系列制度(粤工程职院发〔2022〕135号)

3.1.1-4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系列制度(粤工程职院发〔2022〕87号)

3.1.1-5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二级学院校企合作委员会章程(粤工程职院发〔2019〕59 号)

3.1.1-6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企合作工作评分细则(修订)

3.1.1-7二级学院校企合作管理细则

3.1.1-8复合纳米银喷剂产品微生物检测报告

3.1.2增强行业、科技园区在集团中的作用,调动行业参与集团化办学能动性

验收要点

1、常务理事会会议资料;

2、新增1家行业协会和1家园区管理单位为常务理事单位名单。

自评综述

理事会新增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清远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2个,广州归谷科技园区1个管理单位,为广东省职教城(清远)产教融合研究院高校理事单位;参与集团建设发展,发挥研究院、行业协会和科技园区在集团化办学的作用。

一、牵头成立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新增行业协会,科技园区

经清远市人民政府批准成立,实行理事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理事单位囊括政府部门、院校及企业的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第一轮值单位,助力清远市获评为省级产教融合型城市。

3.1.2-1 广东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在我校成立

广东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正式挂牌,是学校与清远市政府共同聚焦人才交流合作、产学研合作、毕业生就业创业合作、校企合作等内容,充分发挥学校在科技、人才、智力方面的综合优势,全力推动政校企多方开展对接合作的成果。发挥区域联盟效应,扩大延伸校企合作广度。与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清远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广州归谷科技园签订校企合作协议,进一步推动产教深度融合,完善学校校企合作高质量发展。

二、研究院、行业协会和科技园区在集团化办学的作用

推动校企合作主体多元延伸,充分利用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对内建立内部互动交流机制,主动拓展合作领域,使合作范围从“校企”到“学校企业行业”再到“学校企业行业政府”的合作,为校企合作、产教融合搭建了全方位沟通与合作平台。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多元化办学,进一步深化了职教集团“政府—学校—行业协会—企业”多元主体参与协同参与运作的机制,有效推进学校依托产业办专业、办好专业促产业,形成院校与企业之间的良性互动,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使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推动广东工程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3.1.2-2 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挂牌成立

3.1.2-3产教融合研究院参与宴会定制师新国标制定

 

佐证材料

3.1.2-1广东省职教城产教融合研究院正式挂牌

3.1.2-2清远市高新技术产业协会合作协议

3.1.2-3归谷科技园校企合作协议

3.1.2-4清远市金属行业商会合作协议

3.1.3做强社会服务,优化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保证共建共享

验收要点

1.企业参与论证教材建设作证材料;

2.企业参与论证实训基地建设作证材料。

自评综述

修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

一、修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学术委员会章程

优化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职能,加强专家治学,充分发挥教学指导委员会、学术委员会作用,进一步规范学术、专业建设和教学管理工作,实现共建共享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联盟。

二、加强民主管理、民主监督

做强社会服务,优化校企合作委员会和专业指导委员会的工作机制,保证共建共享。进一步规范学术、专业建设、教学管理工作;充分发挥“双代会”作用,增强教职工参与学校治理的意识和能力,充分行使民主监督权;健全校务、党务信息公开制度,充分保障广大师生知情权和监督权;开展师生与职能管理部门、校领导开放式交流沟通平台,形成具有学校特色的民主管理文化。

佐证材料

3.1.3-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学指导委员会章程

3.1.3-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术委员会章程(2022年修订)

32健全职业教育集团化办学运行机制

3.2.1健全民主决策和成员单位动态调整机制

验收要点

1.理事大会会议资料

2.年度加入理事会和退出理事会名单。

自评综述

学校组建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推进实体化运作,获批广东省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教育部第二批示范性职教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建立职教集团章程,制定理事单位加入与退出办法。

一、发布职教集团章程,制定理事单位加入与退出办法

加强职教体制运转,发布《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职教集团理事会章程》,健全职教集团组织架构,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共建职教集团,实现共建共享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等职教联盟。结合国家级示范性职教集团的培育,健全职教集团组织架构,鼓励多元主体多种模式共建职教集团,规范职教集团加入与退出机制。职教集团成员250个,涵盖企业、行业、研究所、中高职院校。积极推进学校与归谷科技园、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签订了共建共享数字化人才市场人工智能服务平台的协议。

、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加大校行企资源整合力度

截止目前第二届理事会常务理事单位49家和第二届理事会理事单位201家,规范职教集团加入与退出机制。学校积极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依托校属幼教品牌,发展幼教产业。学校结合婴幼儿托育与管理专业发展需要,政、校、企共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黄埔区泓贝贝幼儿园。在园幼儿保持600人以上,已建成区一级幼儿园,打造了广东工程“泓贝贝”幼儿教育品牌,开展幼教职业培训、人力资源应用和幼儿素质教育,发展幼教产业。推动学校和企业共同发展,使学校与企业互利双赢,推动广东工程职业教育协调可持续发展。

3.2.1-1 职教集团召开年会为年度突出贡献单位颁发牌匾

3.2.2-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附属黄埔区泓贝贝幼儿园通过评审

 

佐证材料

3.2.1-1关于第二批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的公示_

3.2.1-2关于公布第二批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培育单位名单的通知

3.2.1-3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粤工程职教集团〔2020〕1号)

3.2.1-4理事单位加入与退出暂行办法

3.2.1-5职教集团成员单位

3.2.1-6泓贝贝幼儿园开园仪式

 

3.2.2建设集团开放共享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提升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饮用纯净水生产实训基地的功能

验收要点

1.项目验收报告;

2、付款证明

3、基地和平台使用的证明(如课表、使用记录、项目研究证明等)。

自评综述

完成8个智慧制造、智能检测、数字基地群和高端服务基地建设。提升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饮用纯净水生产实训基地的功能。立项2项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认定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校内实践教学场地项目36个。

一、政校行企合作共建各类实训基地等平台

强化教学资源平台建设,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专业群以“品牌智造、环境艺术设计、数字推广”为组群主线思路。现已建成精雕智能设计实训室1个,工业机器人系统实训室1个,全矩阵数字内容制作与运营工作坊1个,软件产品数据可视化培训中心暨学生实践创新中心1个,新一代信息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1个,5G技术系统集成实践基地1个,无线与软件定义网络(SDN)实训室1个、智能检测与控制实训室1个,提升集生产、教学和研发等功能于一体的饮用纯净水生产实训基地的功能。

二、实践教学场地建设

2022年认定省级产教融合实训基地2个,分别为新一代信息技术产教融合实训基地和快消品网店运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认定省级校外实践教学基地2个,分别为广东万讯网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商务管理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和广州红迅软件有限公司软件技术专业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建设校内实践教学场地项目36个,合计金额为3134.0888万元。

3.2.2-1 学校2022年实践教学场地立项建设汇总表

序号

立项单位

项目名称

项目负责人

预算金额  (万元)

1

信息工程学院

云网融合虚拟仿真实训室(一期)

梁小鸥

213.61

2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施工安全教育体验馆

王洪波

53.8

3

建筑工程学院

建筑施工工艺实训室

黄国荣

151.2412

4

建筑工程学院

装配式建筑产教融合实训基地

肖成安

125.6

5

人工智能学院

物联网工程综合实训基地

何芳

149.8485

6

人工智能学院

虚拟现实创新应用实训基地

黄富亮

149.8612

7

机电工程学院

电梯部件安全实训室

钟陈石

16.5

8

机电工程学院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实训室

陈学文、李沅时

56.8

9

机电工程学院

特种作业低压电工实训室

张卿、刘志芳

139

10

机电工程学院

饮用纯净水生产实训室

闻真珍

50

11

机电工程学院

卓越技术技能训练基地

曹立生

324.5

12

机电工程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教室门禁和监控系统安装

杨晓彬

47.52

13

机电工程学院

供电技术实训室

黎迪斯

115.4

14

财经学院

沙盘实训室搬迁项目

李跃辉

4.958

15

财经学院

会计综合实训室搬迁项目

欧阳洲

4.97

16

马克思主义学院

“链上红谷”:数字人民币校园-
乡村振兴融合场景创业创新实训室

黎惠生、李豆

20.1

17

马克思主义学院

“马上学习”学风传承示范基地

郭春林

6.7

18

马克思主义学院

思政课自学习空间

李嘉琛

4.86

19

国际教育学院

跨国(境)教学智慧课室

邱志远

72.14

20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计算机辅助设计实训室

曹毅樟

129.792

21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精品录播室及微课制作室建设 (广州校区)

许志聪

113.457428

22

现代教育技术中心

精品录播室及微课制作室建设(省职教校区)

陈科桦

102.291972

23

酒店管理学院

酒店管理数字化运营虚拟仿真综合实训室

麦晓冬

156.63

24

商务学院

1+X网店运营推广实训中心(二期)

李丽红

20

25

商务学院

商务管理专业综合实训室

胡延华

62.685

26

商务学院

互联网+国际贸易综合技能实训与竞赛平台

林寿

17.8

27

商务学院

快消品网店运营产教融合实训基地智能化升级

黄秋端

12

28

艺术设计学院

姚淼仕品牌环境艺术设计大师工作室

姚淼仕

10

29

艺术设计学院

郑进辉产品原型制作技能大师工作室

邓兆虎

10

30

艺术设计学院

产品艺术设计实训室升级改造项目

肖飞

18.3136

31

艺术设计学院

新零售创意设计虚拟仿真中心

徐谌榕

218.2952

32

艺术设计学院

新零售品牌创意设计孵化基地

刘一星

275.027

33

公共服务学院

外语协同创新中心(同声传译实训室)

吴海彬

98.3099

34

公共服务学院

旅游数字化协同创新中心

黎惠忠

109.91

35

教务部

标准化考场升级建设项目

邓大辉

72.1678

36

机电工程学院

汽车模拟驾驶实训室(校企共建,由企业出资)

曹伟忠

21.365

合计金额

3134.0888

 

 

佐证材料

3.2.2-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职函〔2022〕23号)

3.2.2-2实践教学场地建设佐证材料

3.2.2-3建设期间实训基地建设一览表

3.2.3增设“中高本”衔接工作,吸纳应用型本科院校参与集团建设,优化“中高本”衔接的人才成长“立交桥”建设

验收要点

1“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方案;

2、年度新增1家本科院校加入集团。

自评综述

增设“中高本”衔接工作,开展本科人才培养。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联合申报了电气自动化技术、数控技术和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高本衔接人才培养创新班,经批准于当年9月开始招生,至今连续9年进行招生工作。2022年,继续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合作的基础上,增加2个专业试点,分别为与广州商学院、广州城市理工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建筑学开展三二分段衔接协同育人。

一、高职本科协同育人基本情况

2022年共计新增专本衔接计划人数为320人,实际报到人数280人。具体合作情况见表3.2.3-1。

3.2.3-1 2022年高本衔接申报立项情况表

序号

高职院校情况

对应本科高校情况

2021年是否已试点

试点高职专业重点专业类型

备注

高职院校名称

试点高职专业名称

专业代码

招生计划数

本科高校名称

对应本科试点专业名称

试点专业代码

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

510101

30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

电子信息工程

080701


已试点专业

2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工程技术

440301

50

广州华立学院

土木工程

081001

省示范性专业

已试点专业

3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应用技术

510201

50

广州华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省重点专业

广东省高水平软件技术专业群专业

4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环境艺术设计

550106

40

广州商学院

环境设计

130503

省重点专业

省第二批高水平专业群龙头专业、新增试点

5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软件技术

510203

50

广州商学院

软件工程

080902

省品牌专业

广东省高水平软件技术专业群专业

6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计算机网络技术

510202

50

广州商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080901

省品牌专业

新增试点院校

7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建筑设计

440101

50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

建筑学

082801

省重点专业

新增试点院校

二、共同开展高本衔接人才培养情况

(一)共同建立协同合作机制

根据高本衔接人才培养的需要,学校对教学管理、人事等制度进行了相应修订和完善,如在修订后的《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师工作量计算办法》中规定课程系数专科课程系数为 1,全日制本科班课程系数为 1.1”、“指导毕业设计专科3 学时/生,本科4 学时/生”等。为顺利推进和本科学校的协同育人,与相关合作院校共同制定了联合培养协议、试点实施方案、考核工作方案等多个文件,明确了职业教育专、本融合衔接,技术技能并举的人才培养新机制及管理体制,从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和培养目标等多方面进行了约定。

(二)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

根据高职和本科阶段衔接专业情况,分别对各阶段的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进行调整。各衔接专业在高职阶段的培养目标由面向就业为主调整为就业与深造相结合,均强化了英语课程、数学课程等专升本统考科目学习深度。专业课方面,以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对接的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为例,结合高职本科两个阶段所在学校的特点,高职阶段增加了大学物理、信号与系统等课程;本科阶段调整了模拟电子技术、数字电子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嵌入式技术及应用等课程,且共同商定了内容和深度衔接,确定了各阶段的课程标准。

3.2.3-1 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研讨高职本科协同育人项目

3.2.3-2 与岭南师范学院开展协同育人研讨

(三)共同进行人才培养

2022年我校高本衔接为“3+2”模式,学生前三年在我校就读,后两年在本科高校就读,即我校与合作本科院校分别负责前三年高职、后两年本科阶段学生的包含学费收缴、学籍管理、毕业证发放等在内的人才培养及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双方建立项目负责人联席例会制度,每半年举行一次联席例会,共同研究解决教育教学管理问题,促进教育教学质量的整体提高。日常配备职称高、评价高的教师担任本班课程,加强对学生的日常教育管理,抓紧抓好班风学风建设。

3.2.3-3 与广州华立学院共商装配式建筑实训基地建设

3.2.3-4 广州华立学院向我校衔接班学生宣讲转段事宜

(四)共同开展教育教学改革

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共同制定了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高职与本科协同育人一体化教学标准,完成了省教育厅质量工程“电子信息工程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协同育人专业标准研究与实践”等重点建设项目。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作为推荐单位的与我校合作《标准引领、四元协同:高本一体化培养电气类高级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获得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通过标准制定,明确人才培养目标和课程重构,建设了各专业高职本科一体化协同育人课程标准和实验实训室建设标准。

三、高职本科协同育人试点专业学生培养成效

学校与本科院校全方位做好协同培养工作,使高职学生的基本素质和专业素养都有了较大的提高,如2020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衔接班邓启乐等10人次在“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和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等全国竞赛中获奖,获省级学生专业技能大赛2人次,职业技能证书获取率100%;电子信息工程技术专业每年都派员参加了电子设计大赛和职业技能大赛,粤港澳大湾区IT技能大赛,成绩逐年上升,共获得2项二等奖和4项三等奖的成绩

3.2.3-5 专本衔接班学生获全国高校BIM应用毕业设计大赛三等奖

3.2.3-6专本衔接班学生获全国大学生结构设计信息技术大赛三等奖

佐证材料

3.2.3-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总结报告

3.2.3-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22年高职院校和本科高校协同育人试点工作的通知(我校7个专业)

3.2.3-3 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汇总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4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申请汇总表(广东工程)

3.2.3-5 广州商学院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申请汇总表_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6 广州华立学院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申请汇总表_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7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申请汇总表_建筑设计_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8 广州商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工作方案--环境设计专业

3.2.3-9 广州商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项目试点工作方案_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3.2.3-10 广州商学院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协同育人项目试点工作方案_软件工程专业

3.2.3-11 广州华立学院专业协同育人项目试点工作方案_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12 广州华立学院土木工程专业协同育人试点总结报告_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13 广州城市理工学院2022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实施方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2.3-14 广东技术师范大学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试点总结报告


3.2.4结合牵头院校清远校区建设,与粤西北地区中职学校共同建设高职专业学院,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验收要点

1.省教厅同意建设高职专业学院批复;

2、 高职专业学院招生简章;

3、部分高职专业学院学生名单。

自评综述

在粤西北地区开展高职专业学院建设,高职扩招高职专业学院学生和扩招专项行动招收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根据生源情况,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分层、分类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分层分类开展扩招专项人才培养

制定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业学院试点工作方案》、《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工作实施方案》。方案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核心,围绕试点过程中的困难和问题,统筹确定了授课教师和授课形式,与试点中职学校和校外教学点共同开展教学管理工作。

1.加强组织领导,做好人才培养分工与协作

成立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职专业学院工作领导小组和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工作领导小组。各中职学校成立高职专业学院工作小组,各校外教学点成立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工作小组,具体负责日常管理及教学组织工作。

牵头组建了专业教学团队,牵头开展教师专项培训。实行先培训、后上岗,按照高职人才培养要求,采取线上教学、现场授课、网络答疑、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对中职学校教师和校外教学点教师开展培训。

2.分层分类开展培养,多方协同监管到位

我校根据高职扩招专项行动工作要求,结合不同生源特点、培养模式,分类制订和完善针对性的教学管理制度。如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利用校外教学点的师资、场地等实训教学资源,由学院与各教学点联合开展教学,加强学校与教学点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合作共建;企业员工现代学徒制试点招生,按照现代学徒制要求实施“双元”育人。坚持在岗培养与学校培养相结合,集中教学和分散教学相结合,根据不同受教育群体实际,统筹采取线上教学、线下集中授课、网络答疑、专题讲座、教学研讨等多种方式,分类实施教学。实施“旺工淡学”错峰教学,探索“走读”教学,学生平时在岗学习,工作日晚上或节假日在教学点集中上课。

我校组织专门督查小组,对个教学点进行深入督查与指导,做到各教学点一一检查并合格。我校建立了教学巡查制度,完善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各教学点、合作企业同样安排专职教务和督察人员,负责教学组织、安排和检查。

3.2.4-1学校对高职扩招各校外教学点开展专项教学工作检查

二、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成效

高职扩招给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如我校学生黄俊聪等3位同学中职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广东华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学历和技能有了更高需求,通过高职扩招专项行动进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学习。自参加高职学习以来,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晋升机会,结合技能证考取等方面的努力,均已从实习岗、基础岗成长为市场经营事业部等部门的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

3.2.4-1 广东华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部分优秀学生情况表

序号

年级

姓名

成长事迹

1

2019

黄俊聪

中专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任实习项目员,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获得建构筑消防员中级技能资格证,已成长为市场经营事业部项目经理。

2

2019

邓政佳

2015年进入合作企业工作,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后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获得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证书、中国中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书,目前负责地基检测业务,被评为2022年优秀员工。

3

2019

尹邦凤

1975年出生的他于2017年进入合作企业工作,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后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2021年获得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检测鉴定培训合格证,被评为2022年优秀员工。

 

佐证材料

3.2.4-1 2019-2021年高职扩招分类招生情况一览表

3.2.4-2 2022年高职扩招学生分类招生培养情况报告

3.2.4-3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管理办法

3.2.4-4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3.2.4-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扩招专项)

 


3.3完善职业教育集团资源共建共享机制

3.3.1健全集团内职业院校专业设置随产业发展动态调整机制

验收要点

1.建设专业动态调整管理办法

2.年度专业调整表

自评综述

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和服务面向,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制订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2021〕57号文》《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21〕58号)》等。

一、建立健全专业动态调整和预警、退出机制情况

健全“培优汰劣”专业群建设动态调整机制,建设基于招生、培养、就业全过程的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机制。构建“分层次”的专业群阵列发展,按照高水平特色专业群、优势骨干专业群、复合成长型专业群三个层级国内一流、省内一流、省级培育、校级重点分层发展专业群及优化配置资源,三个层级专业群实行动态管理,使专业群实现可持续发展。围绕区域产业发展和行业需求进行专业调整和增设,可由校长提出、二级学院提出或按专业评估结果做出相应调整。

3.3.1-1 专业申报(退出)内控流程图

在专业退出方面,根据学校专业建设质量评价标准,对于评价“不合格”的专业给予全校通报且限制下一年度招生。连续两次评估不合格的专业,或连续两次专业评估排名最后两位的专业,试行专业退出机制,按照内控流程办理相关手续。

二、严格专业准入制度,优化调整专业结构

学校加强新专业评估,建立新专业准入制度。对新专业进行评估,通过制订《专业结构调整及优化专业评估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20〕110号)》,对办学条件达不到要求、教学质量差的专业,学校将给予预警,责令其限期整顿、调整,整改仍不合要求的,将予以退出。在新设专业首届学生进入毕业学年时,学校将组织开展对专业的检查评估,评价结论作为新设专业继续招生、暂停招生和调整专业招生计划的依据。2022年新增酒店管理学院和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8个专业,撤销光伏工程技术等3个专业如表2.1.5-1所示。通过专业设置的优化与调整,对接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构建了“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协同发展专业集群。同时我校工科特色专业占比超过60%,以工为主专业特色鲜明。

3.3.1-1 我校近三年新增和撤销专业一览表

序号

所在学院

专业大类名称

专业类名称

专业名称

开设年份

新增年份

撤销年份

1

公共服务学院

旅游大类

旅游类

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

2022-09

2022-09


2

公共服务学院

旅游大类

旅游类

会展策划与管理

2022-09

2022-09


3

机电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机械设计制造类

数字化设计与制造

2022-09

2022-09


4

机电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汽车制造类

智能网联汽车技术

2022-09

2022-09


5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人工智能技术应用

2022-09

2022-09


6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云计算技术应用

2022-09

2022-09


7

商务学院

财经商贸大类

电子商务类

移动商务

2022-09

2022-09


8

艺术设计学院

文化艺术大类

艺术设计类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

2022-09

2022-09


9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虚拟现实技术应用

2021-09

2021-09


10

公共服务学院

公共管理与服务大类

公共事业类

社会工作

2021-09

2021-09


11

公共服务学院

医药卫生大类

健康管理与促进类

婴幼儿托育服务与管理

2021-09

2021-09


12

财经学院

财经商贸大类

统计类

市场调查与统计分析

2021-09

2021-09


13

公共服务学院

旅游大类

旅游类

智慧旅游技术应用

2021-09

2021-09


14

管理工程学院

财经商贸大类

电子商务类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2020-09

2020-09


15

机电(电梯)工程学院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新能源发电工程类

光伏工程技术

2015-09


2022-09

16

机电(电梯)工程学院

装备制造大类

汽车制造类

汽车制造与试验技术

2014-09


2022-09

17

人工智能学院

电子与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动漫制作技术

2010-09


2022-09

18

人文艺术学院

文化艺术大类

表演艺术类

舞蹈表演

2019-09


2021-09

19

财经学院

财经商贸大类

经济贸易类

经济信息管理

2007-09


2021-09

20

机电工程技术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电力技术类

电源变换技术与应用

2015-09


2021-09

21

机电工程技术

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

非金属材料类

材料工程技术

2013-09


2020-09

22

信息工程学院

电子信息大类

计算机类

嵌入式技术与应用

2015-09


2020-09

三、加强专业诊断与改进,提升专业建设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对标省级高水平专业制定了专业建设目标与标准,建立了专业建设常态数据库。融入PDCA(Plan-Do-Check-Action),在“计划-执行-检查-处理”循环中,赋予不断提升的质量内涵。每循环一次,专业群内涵进一步强化。2022年,我校成功申报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1个,新增高本衔接专业7个。通过专业结构调整与优化,专业建设及人才培养与区域产业、行业需求匹配度进一步提高,学生就业落实率居全省同类院校前列,新增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全国三等奖2,省级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7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8项;获得“互联网+”大赛广东省分赛产业命题赛道银奖1项、“红旅”赛道铜奖2项、职教赛道铜奖1项;专业内涵建设取得了较大成效,新增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合作申报的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佐证材料

3.3.1-1 2022年专业结构调整优化报告

3.3.1-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建设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21〕57号)3.3.1-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预警与动态调整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21〕58号)

3.3.1-4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招生专业备案(撤销)流程

3.3.1-5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专业评估管理办法(修订)(粤工程职院发〔2020〕110号)

3.3.1-6 2022年我校专业动态调整——新增和撤销专业一览表

3.3.1-7 年度专业调整计划

3.3.2建设有软件技术特色的共享性远程智能交互实训基地

验收要点

1.项目验收报告

自评综述

申报建设软件技术特色的共享性远程智能交互实训基地。

一、建设软件技术特色的实训基地

对接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辐射电梯产业链,整合专业优质资源,构建专业群协同发展创新链,建成理念先进、中国特色、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专业群。专业群以普通高等专科为主,试点本科职业教育,建设中高本贯通一体化职业教育人才培养体系。动态培养从事软件与信息服务业,辐射电梯产业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助力中国制造转型升级、引领IT职业教育改革,最终实现技术积累、社会服务和文化传承能力的提升。

专业群以软件技术专业为核心,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四个专业为支撑,坚持“专业群与产业链对接、专业与主要就业岗位融合”的原则,围绕软件与信息服务产业,构建“软件技术专业对接智能产品系统的开发与信息服务;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对接智能产品辅助设计、AI设计,大数据分析、可视化呈现;数字媒体技术专业对接智能产品系统 UI 设计、产品数字展示、产品 VR/AR 应用;计算机网络技术专业对接智能产品系统云部署与运维、区块链技术应用、工业互联网管理运维、信息安全管理;现代通信技术专业对接智能产品系统的 5G 数据传输技术的部署、服务及应用”的专业群,实现专业群与产业链的高度吻合。

二、立足“人才培养”“技术服务”两个核心

立足广东省,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辐射全国和“一带一路”沿线,自觉对接国家“先进制造业”重大发展战略,服务广东省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和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紧扣软件与信息服务业,三位一体打造省内引领、国内一流的软件与信息服务人才培养与社会服务高地。致力解决:(1)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信息技术应用高端技术技能型人才支撑;(2)提供电梯产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所需的技术支持和应用研发;(3)满足社会人才对信息技术技能提升的培训需求,制定信息技术应用国产化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以及技能操作标准的修订和制定;(4)建设“IT海外人才培训基地”,形成服务中资企业“走出去”和“一带一路”发展中国家IT职业教育新模式。

三、 推进信息化治理支撑平台建设

“信息技术+智慧校园”为平台,启动全光网校园建设及无线网络覆盖、“工程云”、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提升1.0工程3项,获广东省教育厅认定为第三批“广东省绿色学校”。优化升级OA协同办公平台,建立主要业务、重点业务的信息化流程,将业务流程纳入办公平台,建成了一体化办事平台,实现了业务流程信息化全覆盖,全方位满足移动互联、多元办公需求,提升办公效能和效率,促进管理智慧化、精细化、便捷化发展;推进智慧校园建设,将教务系统、资产管理、图书管理、档案管理、科研系统、办公系统、财务系统、超星学习系统等28个子系统平台优化嵌入“网上办事大厅”,实现师生一站式服务,切实提升治理现代化水平。

佐证材料

3.3.2-1启动两校区全光网校园建设及无线网络覆盖

3.3.2-2启动“工程云”项目建设

3.3.2-3启动校园网络信息安全能力提升1.0工程

3.3.2-4建成广东省“绿色节能学校校园

3.3.3建设电梯人才培训中心

验收要点

迅达电梯公司提供建设方案、迅达电梯公司提供建设验收资料

自评综述

电梯产业学院获2021年省高职教育示范性产业学院立项。

一、发挥“职教集团”“产业学院”式校企深度融合办学优势

以学校省示范专业电梯工程技术为引领,整合数控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及物联网应用技术四个专业的优势资源,组建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专业群通过建立校企合作长效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课程体系和考评体系、改革教学方法、打造教学创新团队,建成专业特色鲜明、专业综合职业素养高、社会服务能力强的国内一流、国际知名专业群。

专业群建设以先进制造业的国内外标准为指引,对接电梯升级产业链上的数字化设计、智能制造、智能装调以及智能运维四大领域岗位需求,培养掌握机电产品设计与装调能力、高速精密制造能力、柔性智能加工能力、高端电梯安装调试和高端电梯物联组网能力等各方面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同时在育人实践基础上,全面提升专业群服务于行业及产业链的能力,协同学校内涵建设进程,致力提升学校在高端智能装备制造业的服务能力,以及在广东省及粤港澳大湾区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的人才引领及软实力支撑能力。着力将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打造成为电梯产业链急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供给者、大湾区高端装备技术技能创新不可或缺的参与者、先进制造业中国标准的传播者。

二、面向粤港澳大湾区,助力“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建设与发展

立足广东,依托省职教城人才基地优势,打造广东特色、国内一流的电梯产业的人才培养、培训及技术技能创新高地。服务于电梯数字化、智能化升级后产业链中的四大领域,致力解决:(1)数字化设计、电梯智能制造、智能装调以及智能运维领域相关企业的高端技术技能人才需求,以及社会人才技术技能提升的培训需求;(2)产业链中小微企业数字化、智能化升级的应用技术研发、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服务;(3)高端装备智能制造行业发展过程中的技术创新以及技能操作标准的修订和制定;(4)“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高端装备制造业智能化升级的人才需求和技术支持。

佐证材料

3.3.3-1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2021年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职函〔2020〕23号)

3.3.3-2电梯产业学院建设方案

3.3.4打造粤港澳大湾区技能大师集合中心

验收要点

1.技能大师工作室管理办法;

2.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文件;

3.技能大师工作室建设任务书。技能大师建设中期考核表

自评综述

专业群师资队伍建设始终秉承校企共融理念,依托双师工程、博士工程、名师工程、企业技能大师工程等人才建设项目,开展技术交流,加快高技能人才集聚,形成技术创新团队。

一、聘请行业企业精英人才,优化校内技能大师结构

建立一支技能大师队伍,发挥其行业(领域)内技能拔尖、技艺精湛、贡献突出、综合素质高、业内公认且在生产实践中能够起带头作用、具有创新能力和社会影响力的高技能人才,在带徒传技方面经验丰富,能够承担技能大师工作室日常工作

二、认定12个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

认定公共服务学院潘扮渠文旅策划技能大师工作室等 12个工作室为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立足企业,发挥技能人才团队优势,进行技术改造、技术攻关和技术创新,解决生产技术难题,推动企业产业升级和技术进步。以技能大师为带头人,通过传、帮、带,传授技艺,为企业和社会培养高技能人才,年均为企业或社会培养技术技能骨干;指导的学生获得较多荣誉和奖励,在国家或省级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挖掘传统工艺,开展新技术开发、试点推广和课题研究、设备研发,总结绝技绝活和技术技能创新成果,获得社会及业内认可。

佐证材料

3.3.4-1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名单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143号)

3.3.4-2关于2022年度校级技能大师工作室立项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3〕13号)

3.3.5建设完善集团内兼职教师库,实现师资共享

验收要点

1.企业兼职教师资源库。

自评综述

推动在集团内部聘请兼职教师,完善集团内兼职教师库,建设高端智库1个

一、建设高端智库

建设粤港澳湾区先进制造业高端智库,面向职业教育和产业发展,提供信息整合、决策咨询、学术交流和智库资源服务,开展相关研究活动,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服务地方社会和经济发展。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资深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组成建设团队,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展开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注册用户涵盖了在籍学生和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分布合理。用户使用频率高,广泛应用于社会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合作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备,建设目标能够清晰的反应资源库的预期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有较好的参考标准。在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较为规范。经费投入、团队管理、资源审核、更新及共建共享机制能够保障资源库的持续建设与应用。

二、鼓励教师跟岗实践

加强对兼职教师队伍的管理及培训,提升兼职教师队伍水平。建立以任务为导向、以激励为手段培训服务机制,制定二级教学单位开展培训任务指标,进一步提升二级学院社会服务活力。鼓励教师到到行业、企业顶岗实践( 挂职锻炼) 、从事产品研发和技术创新、进行现代学徒制学生和顶岗实习学生的蹲点指导与企业跟岗实践(挂职锻炼)、进行企业(社会)实地调研活动、通过产教融合形成的成果来认定企业(社会)实践时间等。

立项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进一步做好全国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工作,打造全国样板,提供岗位实践、设置科研攻关项目等,以企业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和新标准等,融入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在课程开发、课程标准制定、实践教学等方面取得成效。

佐证材料

3.3.5-1建设粤港澳湾区先进制造业高端智库

3.3.5-2立项第二批全国职业教育教师企业实践基地

3.3.5-3组织专业教师专题培训、跟岗实践提升专业技能和创新能力1500人次

3.3.6形成以理工科为主导的高水平专业集群

验收要点

1.校级专业群检查材料;

2.省级专业群检查材料。

自评综述

2022年进入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单位,新增3个省域高水平建设专业群,建设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开展6个校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

一、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概况

根据一带一路的发展战略、中国制造 2025 、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以及我校办学特色定位,结合区域经济和产业结构转型升级、企业对技术创新人才的需求,动态调整专业结构,对接广东省战略性支柱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布局,以省域共水平专业群和品牌专业、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核心,打造电梯工程技术、软件技术、环境艺术设计等3个省级高水平专业群及6个校级专业群建设(详表3.3.6-1、3.3.6-2)。

3.3.6-1 省级高水平专业群明细表

序号

专业群名称

覆盖专业

级别

立项

单位

立项

时间

立项文件名称(文号)

1

电梯工程技术

电梯工程技术、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工业机器人

省域高水平专业群

省教育厅

2022

关于公布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职函[2022]24号)

2

软件技术

软件技术、计算机网络技术、计算机应用技术、数字媒体应用技术、通信技术

省域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

3

环境艺术设计

环境艺术设计、视觉传达设计、产品艺术设计

省域高水平专业群、省级高水平专业群

省教育厅

2022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统筹做好第一批、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

3.3.6-2 校级高水平专业群明细表

序号

专业群名称

覆盖专业

级别

立项

时间

立项文件名称(文号)

1

电梯工程技术

电梯工程技术、数控技术、模具设计与制造、机电一体化技术

校级

202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44号)

2

建筑设计

建筑设计、建筑工程技术、建筑设备工程技术、工程造价、物业管理

校级

202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44号)

3

物联网应用技术

电子信息工程技术、工业机器人技术、应用电子技术、大数据技术与应用

校级

2019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_粤工程职院发[2019]134号

4

商务管理

商务管理、现代物流管理、电子商务、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

校级

2019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_粤工程职院发[2019]134号

5

大数据与会计

大数据与会计、大数据与财务管理、财富管理、金融服务与管理

校级

202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44号)

6

休闲服务与管理

休闲服务与管理、旅游英语、现代文秘、社会工作、婴幼儿托育服务与健康管理

校级

202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44号)

二、专业群建设具体举措

(一)紧密对接产业链,构建“智能制造”专业集群

构建“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协同发展专业集群。对接广东省先进制造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聚焦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转型升级,跨学院跨专业重构专业群。如图3.3.6-1所示。

3.3.6-1 构建“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高水平专业集群

以电梯工程技术等3个智能制造专业群为主体,以软件技术专业群为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实现“信息技术+”赋能、以环境艺术设计专业群为制造业的生产环境和产品体验实现“创意设计+”赋能,以商务管理等4个现代服务类专业群为制造业的精准营销实现“智慧服务+”赋能,构建“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格局的“3+2+4”高水平专业集群,培养“数字应用型、工程复合型、服务精准型”湾区先进制造紧缺人才,服务“广东智造”。

(二)校企深度融合,促进专业群聚合发展

以迅达电梯、腾讯云、长隆等产业学院为载体的深度产教融合,进一步实现专业集群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

专业集群:面向先进制造业,深化校企合作,跨学院重构专业群,构建“数字设计+智能制造+智慧服务”格局的“3+2+4”高水平专业集群,带动学校各专业聚合发展。

资源共建:启动了以专业群为单位的师资、设备、资金资源配置改革,跨学院重构专业群,引进校外行业、企业各类优质资源,促进专业群的整体改造与升级。如发挥专业群集群资源共建共享优势,长隆产业学院同时面向电梯工程技术、大数据与会计、休闲服务与管理等专业群共同开展订单人才培养,实现专业集群人才培养无缝对接,满足企业多专业用人需求

管理集约:建立以产业学院和多类型工作室、新一代信息技术协同创新中心等平台为核心的专业群治理组织形态和制度体系建设。

三、发挥专业集群优势,专业群建设成效显著

学校专业集群按照规划进行建设,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教学改革卓有成效。

专业群发展有成果,2022年,我校成功申报省域高水平职业院校高水平专业群3个,建设省级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2个,通过省级品牌专业验收1个。新增与广东技术师范大学合作申报的2022年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

人才培养改革有成效,2022年,新增高本衔接专业7个,新增中高职衔接专业15个,成功申报1+X证书试点51个,建设课证融通课程170门,涉及1+X试点的41个专业全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

学生职业技能竞赛获奖有突破2022年,我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获全国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三等奖2项,省级职业院校学生专业技能大赛一等奖8项,二等奖19项,三等奖47项。获第十二届“挑战杯”广东大学生创业大赛省二等奖1项,省三等奖8项;获得“互联网+”大赛广东省分赛产业命题赛道银奖1项、“红旅”赛道铜奖2项、职教赛道铜奖1项

佐证材料

3.3.6-1 2022年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报告  

3.3.6-2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校级以上高水平专业群明细表  

3.3.6-3 各专业群自评报告

3.3.6-4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19年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19〕134号)

3.3.6-5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公布2021年校级专业群建设项目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44号)

3.3.6-6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做好第一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粤教职函〔2021〕9号)

3.3.6-7 广东省教育厅关于统筹做好第一批、第二批省高职院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工作的通知

3.3.6-8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省域高水平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职函〔2022〕24号)

3.3.7建立以高水平专业群为基础的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教材,实现课程和教材共享

验收要点

年度建设校企合作教材、活页立体化教材18本。

自评综述

2023年度建设校企合作教材、活页立体化教材18本。教材教辅排查共658本教材,其中课程思政教材共排查431本教材;学校自查教材共718本。

学校统筹推进教师、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动校企“双元”合作开发教材。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中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等企业进行校企合作,吸收行业企业技术人员、能工巧匠等深度参与教材编写,开发工作手册式、活页式等校企合作教材13部,具体见表。

3.3.7-1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汇总表

序号

教材名称

合作企业

1

跨境电商运营实务

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2

Web前端开发》(初级)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3

Web前端开发》(中级)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4

Web前端开发》(高级)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5

汽车电气构造与维修

广州宗远丰田汽车销售服务有限公司

6

《品牌卖场策划设计》

广东俊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7

建筑工程制图 BULIDING TECHNICAL DRAWING (中英文对照)

中建四局第六建设有限公司

8

《电梯维保实战教程》

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

9

《平法识图与钢筋工程量计算》

广州易达科技有限公司

永道造价咨询公司

10

Web前端开发(初级)- HTML5+CSS3项目实战》

福州巨巨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1

《个人理财实务》

中国人寿、广东一川金融

12

《建筑材料》

广东智弘检测鉴定有限公司

13

《建筑设计》

中交建筑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14

《装配化装修收纳及家具部品设计与施工技术》

山东百库教育科技有限公司

15

《分析化学》

广州华鑫检测有限公司

16

《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

广州长隆集团

17

《酒店管理实务》

广州长隆集团

18

《景区服务与管理》

广州长隆集团

为切实推进学校省域高水平高职院校建设,进一步提升学校教材质量,根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和选用管理办法(修订)》(粤工程职院发〔2020〕79号),组织开展校本教材立项申报工作,拟立项25本教材,具体见表。

3.3.7-2 2022年拟立项校本教材汇总表

序号

教材名称

教材类型

主编

1

视觉文创设计

融媒体教材

宋萱

2

包装艺术设计

一般教材

唐韵

3

Photoshop图形图像处理

活页式教材

郑玲玲

4

中国音乐鉴赏

活页式教材

温洁芸

5

移动应用接口开发教程

一般教材

李伟林

6

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

工作手册式教材

胡延华

7

商务英语I

活页式教材

谢丽
宁静

8

市场营销与策划(中英文互译版)

活页式教材

林寿

9

信创服务器操作系统管理及应用(麒麟版)

活页式教材

林明方
何芳

10

机器视觉技术及应用

一般教材

胡蓉

11

装配式混凝土建筑施工

融媒体教材

鲁周静
赵学问

12

建筑工程概论

融媒体教材

赵学问
王洪波

13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

工作手册式教材

张芬
肖成安

14

新能源汽车电气技术

活页式教材

李维兴

15

电子技术基础

活页式教材

杨军

16

电梯英语

一般教材

邹娟娟

17

环境治理综合实训教程

工作手册式教材

闻真珍

18

高职院校24式太极拳课程思政教学指南

活页式教材

蔡翔飞

19

啦啦操教程

活页式教材

王瑞芳

20

现代服务英语

一般教材

董建霞
赖伟玲

21

证券投资实务

一般教材

符青林

22

岭南文化与国际营销

活页式教材

吴海彬

23

旅游市场调查与分析

融媒体教材

黎惠忠

24

Python模块化快速入门教程

融媒体教材

陆远蓉

25

通信电路检测及应用

活页式教材

王力

 

佐证材料

3.3.7-1 “1+X”证书试点佐证材料

3.3.7-2 教材建设佐证材料


3.3.8升级集技术研发、成果转化、创新创业、社会培训一体的数字化应用平台,促进集团数据中心的建设

验收要点

数字化平台使用的佐证材料

自评综述

打造数字化应用服务平台,支撑数字化人才市场。建立科研数字化平台1个,科研信息管理系统使用效率达到60%,实现数字化管理。修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1个,解决技术难题数量、专利申请数量和横向科研项目成果转化数量比上一年增加10%。

一、科学服务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创新,提高产教融合与社会服务水平

修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和《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关于对科研项目资助的指导性意见》,加大对科研成果奖励力度,提高教师科研积极性,注重科技成果转化,与广东省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合作,建立了高职院校第一家科技成果转化中心工作站。

二、积极搭建科研平台,提升科研到账经费翻倍增长

学校充分发挥科研研究团队力量,积极搭建科研平台,加大科研建设力度,改善科研条件,助力教师科研技术能力提升;加大绩效考核赋分奖励力度,提高教师科研与社会服务热情,提升科研服务区域产业和经济社会发展能力。以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和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等三个研究为基础培育高层次平台,通过专兼职教师和行业协会、企业牵线搭桥等措施促进科研平台建设和科研水平提升。2022年新增国家研究项目1个,省级科研团队2个、省部级科研平台 1 个(具体情况见下表3.3.8-13.3.8-3),文人科研荣誉奖励成果1项(具体情况见下表3.3.8-2 22个省级科研项目获批立项,共获取纵向科研经费225万元(具体情况见下表3.3.8-3

3.3.8-1 2022年新增的市厅级及以上科研平台一览表

序号

负责人

课题名称

课题类型

批准单位

立项批准文件及文号(或等级)

拨款金额(万)

1

王洪波

装配式建筑与智能建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工程技术中心(平台)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科函[2022]4号)

150

2

陈学文

轻量化结构件高性能铝合金材料

创新团队(自然)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科函[2022]4号)

10

3

尹一军

新零售品牌智造创新研究团队

创新团队(人文社科)

广东省教育厅

关于公布2022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教科函[2022]4号)

36

3.3.8-2 2022年新增省级文人科研荣誉奖励成果1项

序号

成果名称

作者

类型

时间

类别

1

人大重大事项决定权的法理剖析

万传华

人文研究成果

2022年12月

广东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研究会2022年度优秀研究成果

3.3.8-3 2022年新增的省级科研项目一览表

序号

项目负责人

课题名称

批准单位

立项时间

立项批准文件及文号(或等级)

金额(万)

1

万传华

香港青少年爱国主义教育叙事体系研究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办

2022.08

全国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2022年度课题(教科规办函[2022]08号)

5

2

王胜利

高职院校大数据财务分析实践教学研究

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发展中心

2022.07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教科发中心函[2022]10号)

10

3

朱珍、邓兆虎

基于网络的3d打印应用服务平台建设及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省科技厅

2015.12

广东省科学技术厅项目(粤科规财字[2015]87号)

30

4

邓中云

高职院校艺术设计专业构成设计课教学改革实践新思维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

5

赵学问

“岭南建筑文化+专思创”四融合的土建专业概论课建设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

6

李维兴

“一中心三聚焦五构建”汽车应用型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以新能源汽车专业群为例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领导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2

7

彭康华

基于机器学习与大数据算法的区块链股权系统关键技术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重点科研平台和项目立项课题(粤教科函[2022]4号)

7

8

倪小真

废弃一次性医用口罩在建筑砂浆中的改造和再利用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3

9

郭华生

新职教法背景下高职院校"德技并修"育人机制的探索与实践——以广省首批进入"双高"建设计划的5所高职院校为例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2

10

詹志

大数据背景下艺术品陈设设计互联网应用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2

11

焦英

建高职院校"一中心""三发力""四精准赋能"就业系统工程的创新应用研究与实践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2

12

林治

基于深度神经网络的农作物虫害识别方法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3

13

李沅时

一种空间位置测量平台及其关键问题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3

14

赵一丹

整体艺术"理论视下乡村振兴路径与对策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3

15

徐谌榕

乡村振兴视域下" I P赋能· 岭南农产品文创" 的品牌策略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厅2022年度普通高校认定类科研项目 (粤教科函[2022]5号)

2

16

郭华生

‘匠心青年说'微视频的创作与展播

中国科协

2022.06

中国科协技术学会立项通知(编号:XFCC2022ZZ001-025)

3

17

尹国胜

完善党对教育工作全面领导的体制机制研究

广东省教育厅

2022.09

广东省教育科学规划2022年度教育科学规划课题

1

18

邓中云

雷州石狗艺术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与创新探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1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号:GD22XYS35)

4

19

徐谌榕

数字技术驱动下岭南非遗文创的活化研究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

2022.11

广东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编号:GD22XYS36)

4

20

李锋

网络安全运营体系在智慧校园建设中的研究与应用

教育部科技发展中心

2022.12

中国高校产学研创新基金“新一代信息技术创新项目”立项及拨款通知(编号:2021ITA11012)

1

21

邝治全

校园科技普及宣传栏(高职院校新时代科普基地建设探索与实践)

广东省科学技术协会

2022.06

关于下达2022年度项目资助经费的通知(粤兴基金会[2022]29号)

5

22

马克思主义学院

2022年省级学校德育和劳动教育项目》(6个子项目)

广东省教育厅

2022

关于2022年省级学校德育和劳动教育专项资金分配方案的公示

83

 

佐证材料

3.3.8-1我校视频号荣登全国高等职业院校2021年度官方视频号综合影响力百强榜

3.3.8-2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2年度国有资产管理工作情况的通报

3.3.8-3广东省教育厅关于2021年度财务决算工作情况的通报(粤教财函〔2023〕8号)

3.3.8-4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项目和奖励汇总表  3.3.8-5省部级以上科研平台、项目佐证材料  3.3.8-6省部级以上科研奖励佐证材料

3.3.8-7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22〕85 号)

3.3.9培育8家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验收要点

申报表(含建设方案)

自评综述

参照省发改委产教融合型企业评选办法,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数6个,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4家。

一、积极推进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加大校行企资源整合力度

为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发挥企业在产教协同育人的重要主体作用,汇聚粤港澳大湾区一流先进制造企业资源,利用数字化方式扩充集团优势资源集聚,学校积极组织申报认证产教融合型企业。

二、校企协同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

助推广东智弘检测鉴定有限公司、广州万维视景科技有限公司、广汽本田汽车有限公司、广东宏太智慧谷科技企业孵化器有限公司、广州大洋教育科技有限公司、广州顺丰速运有限公司6家企业为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培育广州归谷科技园、ARM 中国有限公司合作、江苏汇博机器人技术有限公司、京东物流有限公司4家为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加快专业融入产业、教学融入企业,形成校企分工合作、联合培养、协同育人、共同发展的长效机制,进一步发挥产教融合型企业的示范带动效应。

佐证材料

3.3.9-1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名单(我校6家)

3.3.9-2关于开展我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培育申报工作的通知

3.3.9-3培育4家校级产教融合型企业

3. 3. 10行业协会根据行业人才需要,发布需求信息,提供行业规范,推进各类资源共建共享

验收要点

行业协会发布需求信息和行业规范性资料

自评综述

中国基本建设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常务理事单位、中国产学研促进会理事单位,获中国产学研促进会创新奖,加入“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与佳木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一、获中国产学研促进会促进奖

紧密结合地方经济与产业发展需求,坚持以服务求支持,以贡献求发展的办学思路,坚持走与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相结合的发展战略,大力推进产学研合作。荣获“2022年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有助于进一步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现教育链、人才链与创新链、产业链的有机衔接,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服务国家战略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二、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常务理事单位

2022年李丽校长当选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有利于利用研究会的资源优势,促进学校积极参与政府、学术界、实业界的高端对话,参与多领域、多学科学术交流,为学校专业建设和教学实施搭建良好的交流平台。

三、加入龙粤发展联盟积极参与协同发展

加入“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成为联盟首批常务理事成员单位。以黑龙江省、广东省对口合作结对职业院校为主要成员单位,促进两省职业教育在党建思政、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师资队伍、科技创新、内部治理等领域的合作,重点聚焦共建高水平专业(群)、共营教学竞赛环境、共享优质科研资源、共提学校治理水平、共育全面发展人才等,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更好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东北振兴等国家战略。并与佳木斯职业学院签订合作协议。

佐证材料

3.3.10-1中国产学研合作促进会理事单位证书

3.3.10-2我校荣获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3.3.10-3中国基本建设优化研究会第八届理事会常务理事证书

3.3.10-4加入“龙粤职业教育协同发展联盟”

34提升职业教育集团的综合服务能力

3.4.1推进办学模式、培养模式、教学模式、评价模式改革,促进产业链、岗位链、教学链深度融合

验收要点

1. 现代学徒制、1+X证书等相关协议书和批复文件

2.现代学徒制、1+X证书等的专业目录

3.现代学徒制学生名单和获得技能证书的学生名单

自评综述

申报1+X试点证书51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共计财务管理等41个专业,占我校2022年招生专业总数的76%,参与试点学生规模达到6345人,相比2021年增长94%;涉及1+X试点专业全部完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建设《个人理财》等课证融通课程170门,相比2021年增长102%;面向社会开展“1+X”培训量152人,相比2021年增长50%

一、申报考核站点,加快1+X试点步伐

逐步健全了1+X证书试点工作,由分管教学副校长直接监管,教务处负责统筹管理和协调,继续教育学院、人事处和财务处配合,二级学院相关专业具体组织实施,建立专项工作群,从学校层面协调各部门资源全力配合试点工作的顺利进行。2022年我校共成功申报了51个1+X试点证书(如表3.4.1-1所示)。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覆盖全校所有二级学院,共计41个专业,占我校2022年招生专业总数的76%,参与试点学生规模达到6345人。

3.4.1-1 2022年获批“1+X”证书试点统计表

序号

学院名称

证书数量

覆盖专业

参与试点学生数

获取证书学生数

面向社会培训人数

1

财经学院

8

6

670

482

2

2

商务学院

6

4

1496

1315

15

3

建筑工程学院

6

6

734

553

5

4

艺术设计学院

6

5

640

368

0

5

信息工程学院

9

6

900

449

7

6

机电工程学院

4

5

608

551

23

7

人工智能学院

4

5

216

93

99

8

公共服务学院

8

4

1081

621

1

合计

51

41

6345人

4432人

152人

(一)优化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统筹专业(群)资源,各试点专业(群)做好专业教学标准和职业技能等级标准的对接。按照“1+X”职业技能等级标准和专业教学标准要求,结合我校去年试点经验,邀请企业专家、学科专家共同研讨,融入“育训结合”理念,对本专业(群)职业面向、培养目标、培养规格、毕业要求等专业人才培养关键要素进行全面梳理、科学定位,重构“1”与“X”深度融合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二)开发融通课程

以试点工作为抓手、推进书证融通和“三教”改革,积极探索“1+X”书证融通新路径,着力解决人才培养与证书标准、培养过程与培训过程、专业考试与证书考核相脱节等问题,进一步整合课程体系,结合行业和技术的发展,对专业群的课程体系进行了优化,形成了满足专业职业技能培养需求的课程体系,专业课包括专业基础(平台)课、专业(拓展)课、实训实践课三大部分,把基于工作过程的教学、教法实施到课堂中,建设课证融通课程170门。具体如表3.4.1-2所示。

3.4.1-2  2022年各试点证书对应专业开设课证融通课程数量统计表

序号

学院名称

开设课证融通专业数量

涉及职业技能证书数量

融入课程数量

1

财经学院

5

7

18

2

公共服务学院

5

13

36

3

机电工程学院

8

8

11

4

建筑工程学院

6

8

16

5

酒店管理学院

2

2

6

6

人工智能学院

5

10

26

7

商务学院

6

8

18

8

信息工程学院

6

8

24

9

艺术设计学院

5

8

17

汇总

48

72

172

说明:课证融通专业和课程数量包括本年度未试点但开展相关建设的数量。

(三)强化师资队伍培育引领,主动投身1+X”标准制定

为了更好地开展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学校积极组织老师参加线上或线下举行的说明会、师资培训会等,累计 130 余人次通过考核获得培训师、考评员资格证书,建成了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的高素质专业化的集培训与考评于一体的教师队伍。引导多名教师参与“1+X”标准制定或配套资源开发,如商务学院专业负责人胡延华参与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修订已完成。该学院的商务管理专业2021开展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职业技能等级证书试点至今,试点总人数800其中795获取证书,通过率达到99.4%

3.4.1-1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二、启动现代学徒制岗位标准、专业标准和项目课程建设

学校于2013年通过自主招生开始探索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至今实施了10年招工招生一体化现代学徒制试点2015年被教育部审批为首批教育部现代学徒制试点院校,为广东省首批7所高职院校之一。2018年顺利通过教育部现代学徒制第一批试点验收(教职成司函〔2018〕187号)2022年组织申报新增省级现代学徒制试点5个(省教育厅已于20233月批复通过)。

(一)学校现代学徒制试点基本情况

根据教育部和教育厅有关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的部署,学校建筑工程技术等13个专业点与13家企业于开展高职教育现代学徒制试点,并招收了530(含计划)现代学徒制学生。

(二)完善管理体系,建立长效机制

1.健全组织架构,加强组织领导

学校成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以下简称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由校长担任,副组长由分管教学的副校长担任,成员由各二级学院教学院长及相关职能部门(包括教务部、人力资源部、财务部和学生工作部等)的负责人组成。主要职责是统筹指导试点工作,确定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原则和方向,制定相关的管理办法和激励机制,研究决策与协调试点过程中的重大事项。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工作办公室,工作办公室设在教务部。主要职责是编制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总体实施方案和运行工作等。

2.制订管理制度,完善管理机制

学校制订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19〕35号)等相关管理办法,加强校企合作工作,发挥企业在学校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搭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共同育人机制,提升学校服务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

3.签订学徒协议,明确“三方”职责

结合学生(徒)情况、专业特点、岗位情况,校企双方共同协商,签订学校与企业协议,企业与学生协议等双协议。学校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内学习所需的教学场所、教学设备,包括多媒体教室、实训室、图书阅览室、教学器材设备等;负责按照双方共同制订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表等教学文件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校内课程的教学组织与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企业负责提供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企业培养所需的工作场所、工作设备等;负责按照双方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课程标准、课程表等教学文件落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企业技能培训的组织与运行、教学质量保障与监控;负责对学生在企业学习期间的实验实训操作指导、岗位训练等工作。学生(徒)在企业实习期间,应结合企业需要,合理安排学习时间,课程可以采用企业培训、任务训练、岗位培养等方式实施。

3.4.1-2商务管理专业现代学徒制学生正式入企学习

4.招生招工一体,提高生源质量

根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现代学徒制教学管理办法》(粤工程职院发〔2019〕35号),为了提高“现代学徒制”生源质量,实现招生招工一体化,普高面试和中职职业技能考核的考官由学校专业教师和合作企业的资深管理人员共同组成,严把“现代学徒制”生源质量,一同筛选出一批责任心强、工作认真态度端正、积极好学有培养前途的学生(学徒)。实施招生招工一体化,进一步完善校企协同育人机制。

5.双元主体育人,确保岗位衔接

1)校企共同制定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每年上半年制定(或修订)下一届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经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和校长办公会批准后实施。现代学徒制课程体系基本内容包括公共基础课平台、专业大类平台、专业核心课程模块、专业拓展课程模块、劳动实践和创新创业教育模块等。其中,专业核心课程包括学徒制岗位所需的技术技能训练项目;拓展课程充分考虑学徒(学员)的个人发展需求,多样化设置,以利于学徒(学员)自身职业发展规划。

2)校企共同实施校内外双导师制

在企业在岗培养期间每个现代学徒制专业实行双导师制度,学校配备专业导师一名,企业根据实际情况配备企业导师。校内专业导师职责:负责学生选课指导、专业及相关课程开设答疑、学生各项学分获取情况通报及指导、校内外各项事务及时通告与辅导等所有与学业、专业相关的问题;企业导师职责:帮助学生尽快熟悉适应工作环境、端正职场态度、培养职业精神,做好职业规划和课业实践辅导,了解学生的诉求并提供帮助等。

3)校企共同构建学徒岗位能力相适应岗位标准

以企业为主,校企双方共同制定学徒岗位标准。规范岗位名称,描述岗位内容,确定岗位所需的知识和专项技能要求,明确核心能力和技术等级。双方共同制定岗位群轮岗实训标准,明确规定每一个具体岗位的实训时间、操作规范、技术要点、达标要求以及轮岗顺序。课程内容既要符合整个行业通用的专业理论知识和基本技术技能,也符合合作企业所需的岗位技能,积极开展与行业、企业的交流合作,促进和规范学校产教融合工作。

6.设立专项经费,强化经费保障

学校设立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建设专项经费,每个试点项目加入到专业群建设经费中,校级建设经费不少于10万元,省级建设经费不少于20万元。试点项目专项经费主要用于支持试点专业校企教师队伍建设、试点学生交通与生活补贴、校企双主体育人模式改革、教师到企业承担教学和学生管理任务、实践锻炼、技术服务、课程与教材的合作建设开发、实训耗材、企业指导教师课酬、支付企业联合培养经费等。

佐证材料

3.4.1-1 2022 年“1+X”证书制度试点工作报告

3.4.1-2 2022年“1+X”证书试点明细表(51个证书)

3.4.1-3 2022年“1+X”证书考核详情表(4432人)

3.4.1-4 2022年各试点证书对应专业开设课证融通课程统计表(170门)

3.4.1-5 我校教师获培训组织颁发的优秀培训教师奖示例

3.4.1-6 我校获培训组织颁发的考核成绩优胜学校奖示例

3.4.1-7 我校获培训组织颁发的优秀组织单位奖示例

3.4.1-8 我校获培训组织颁发的优秀试点院校奖示例

3.4.1-9 2022年度“面向社会考生”批量导出证书考核详情(152人日)

3.4.1-10 人力资源数字化管理职业技能等级标准

3.4.2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建设以归谷科技园依托的产教融合协同中心

验收要点

1.顺利成果转化案例;2、技术服务科技园的佐证材料;3合作协议

自评综述

建设以归谷科技园依托的产教融合协同中心1个,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提升服务区域发展服务能力。产教融合典型案例3项。

基于“资源协同”吸纳多方投入,共建共享,合作共生。积极建设以归谷科技园为依托的产教融合协同中心,进一步推进职教集团实体化运作工科优势明显,“制造+”专业集群已成集聚效应。以“校中厂”、“厂中校”等建设项目为载体,实现建设主体多元化、筹资渠道多样化。联合广州漫游计算机科技有限公司、腾讯云计算(北京)有限责任公司等行业龙头企业,共建“责任共担、利益共享”的产教融合基地,精准对接就业岗位,共同探讨人才培养模式,制定长效的合作运行机制。

按照“校内基地生产化、校外基地教学化”思路,与广东瑞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联合建立“TC云信创”工作室,与广东美晨通讯有限公司、广东软件园等联合建立“厂中校”实习实训基地,将教室搬进工厂,通过“课堂+项目组”“工程师+讲师”“学员+职员”“学习过程+工作过程”的深度融合,共享企业先进设备资源,确保学生顶岗实习、校外实训实习质量,保证企业生产需要,形成校企双方合作培养、共同考核的管理机制。

2021年,电梯工程技术专业群校企合作案例,入选教育部职业教育提质培优典型案例。建有智能建造BIM、CIM智慧城市建设产教融合创新平台,迅达电梯华南培训中心、电梯工程特种设备鉴定站、全国建筑工程“双师型”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华南地区BIM考证中心等。  

佐证材料

3.4.2-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广州归谷科技园有限公司共建协同发展中心协议书

3.4.2-2产教融合典型案例

3.4.3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红色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积极引导思政课教师和青年学生积极投身推动区域经济发展

验收要点

1.至少1次举办学术研讨会或教育培训班

2.开展校地结对实践育人活动,服务少数民族地区、边远山区、革命老区。

3.定期运营”马上学习“抖音号,引领青年学生积极服务粤港澳大湾区的区域经济发展

自评综述

通过组织开展社会实践研修、教育培训、运营新媒体,深化思政课改革创新,把思政小课堂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推进红色教育服务区域经济发展,提升学生管理体制机制建设与改革创新,打造三全育人新格局。

一是深化三全育人体制机制建设。推进“一院一式”学生社区建设;扎实做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特别是疫情防控期间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全方位推进资助育人“七彩阳光”工程,资助资金达4568万,资助超过4万人次;持续实施辅导员职业素质能力提升工程;2022年师生获省级及以上荣誉679项,学校获评“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

二是建设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项目1门,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6门;制定美育课程标准1份;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的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1个。

三是启动一河两岸生态环境育人园地建设,组织开展校园文体艺术节、科技学术节等内涵丰富、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师生科技和文体竞赛成绩喜人,获第十三届“挑战杯”银奖2项,铜奖8项,获2022年攀登计划省级立项6项;体育教育与活动成绩突出,荣获省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武术比赛金牌8项,银牌6项,铜牌1项,获全国健身气功锦标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2项等多个奖项,实现“校与河共生 人与水和谐”。

四是启动社区文化育人平台建设,校级立项建设“数字赋能、知识入户”社区学院1个,建设“传承爱国情,爱国主义教育”社区学院1个;2022年累计开展社区教育6023人。设立了广州市青年创新创业孵化基地、凤翔谷创新创业孵化基地等,大力推动学校双创教育与行业创新创业孵化的互联互通;获“互联网+”和挑战杯等创新创业大赛省级以上奖项近20项。学校第三次获评为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

佐证材料

3.4.3-1广东省国防教育特色学校(2021年)名单

3.4.3-2培育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或项目1门(省级培育)

3.4.3-3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15门

3.4.3-4制定美育课程标准

3.4.3-5建设“第二课堂成绩单”学生管理信息化平台

3.4.3-6启动一河两岸生态环境育人园地建设

3.4.3-7构建“校-省-国”三级竞赛机制

3.4.3-8举办校园文化艺术节等活动

3.4.3-9启动社区文化育人平台建设

3.4.3-10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公布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2-2025年)名单的通知(粤教毕函〔2022〕20号)

3.4.4服务国家“一带一路”战略,加强与跨国企业、国(境)外院校合作,实施国际化办学,提升我省职业教育国际影响力和产业国际竞争力

验收要点

1.同意国际化办学的批复;

2、年度招生简章;

3、学生名单

4、交流人员名单和国外师生来华资料

自评综述

一、引进国际优质职业教育资源

学校自2014年开始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联合开展“建筑工程技术(中外合作办学)”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合作年限已达9年,该合作办学项目的运行情况良好,截至20221231日,共有在校生 249人,累计培养毕业生315人。2022年该专业招收85名学生,新生报到率为84.7%。该专业毕业学生取得学校毕业证的比例为100%,全员落实就业、对口率超过93%

20227月,学校与西班牙哈恩大学、梅南德斯佩拉尤国际大学签订了合作备忘录签订。学校与哈恩大学、梅南德斯佩拉尤国际大学将在语言培训、学历提升等领域合作,探索出更多有深度、有成果的合作方案,为中国与西班牙之间的教育交流做出贡献。12月,与美国贝佛大学签署中外学分互认项目,促进高水平专业群国际化建设。学校将在计算机应用技术、视觉传达设计、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等专业与贝佛大学开展中外学分互认联合培养工作,学习借鉴国际先进的教育理念和办学经验,助力相关专业群国际化建设,提升人才培养国际化水平。

3.4.4-1学校与哈恩大学(西班牙)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3.4.4-2学校与贝佛大学(美国)签订“合作办学协议”

二、推动优质职业教育资源输出

学校积极推动职业教育标准“走出去”工作,2022年向世界教育组织联合会申报,获批为“电梯维修技术人员”(NTA5)和“软件工程技术员(NTA6)”两个职业标准的独立建设单位,参与开发非洲冈比亚国家职业标准开发项目工作。该项目建设将充分发挥学校高水平专业群的优势和特点,帮助冈比亚健全和完善国家相关行业职业标准的职业教育体系,指导冈比亚国家职业院校开展人才培养工作,彰显学校践行服务“一带一路”高质量发展的风采,提升学校职教标准国际化水平。

三、拓展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职业教育培训项目

学校以海外人才培训基地为依托,积极响应国家建设“一带一路”沿线地区的倡议,牵头与浩龙(柬埔寨)电梯工程有限公司共建“一带一路”人才培训基地;组织机电工程学院专业负责人、专任教师为该企业提供2期为期10天的电梯知识与技能培训,帮助该企业培训新入职员工的电梯工程基础、维保操作等技能知识,进一步探索了课程输出建设路径。

四、开展师资国际化建设

学校在2022年11月17日-12月2日期间,开展“职业院校国际化建设”专题培训,学校积极对接优质资源,发挥德国赋优(F+U)教育集团的平台优势,举行3期精彩纷呈的专题讲座,共吸引教职工289人次参加培训,拓宽了教职工的国际视野,调动了教职工投身国际化建设的积极性。

五、鼓励学生参加国际技能竞赛

学校鼓励各二级学院积极参加国际技能竞赛,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与地区等多国职业院校、企业的交流,不断提升专业技能国际化水平。组织财经学院12队学生、36人次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获得国家一等奖1项和三等奖2项;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参加“东盟-中国汽车应用技术竞赛”,9名学生分别获得二、三等奖。

3.4.4-3“职业院校国际化建设”专题培训

3.4.4-4 学生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发展与技术创新大赛获一等奖

 

佐证材料

3.4.4-1 2022年合作办学项目运行情况报告

3.4.4-2李丽校长代表学校与梅南德斯佩拉尤国际大学(西班牙)签订合作备忘录新闻

3.4.4-3吴志敏副校长代表学校与哈恩大学(西班牙)签订合作备忘录

3.4.4-4李丽校长代表学校与美国贝佛大学签订学分互认协议新闻

3.4.4-5广东省教育厅关于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与新西兰尼尔森马尔伯勒理工学院合作举办建筑工程技术专业高等专科教育项目的批复

3.4.4-6学校与浩龙(柬埔寨)电梯工程有限公司签订的合作备忘录

3.4.4-7学校组织开展“职业院校国际化建设”专题培训新闻

3.4.4-8学生参加“一带一路暨金砖国家技能大赛”获奖证书

 

3.4.5服务国家区域发展战略和主体功能区战略,推进产业学院建设,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

验收要点

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管理把法》;

2、年度企业参与产业学院建设和运行清单。

自评综述

成立长隆产业学院、电梯产业学院、精雕产业学院、新营造装配化装修产业学院、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和腾讯云产业学院等6家校级产业学院。省示范性产业学院1家。

一、深化完善产学研成果,打造特色产业学院

学校积极推进特色产业学院多种组建模式和运作机制,以校企互惠双赢、利益共同为前提,制定《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产业学院建设发展评价实施方案》,完善产业学院管理,凝练广东工程特色产业学院模式。产教融合推进有深度,2022年,已建成服务于软件技术专业群的“腾讯云产业学院”,服务于休闲服务与管理专业群的“长隆产业学院”,服务于物联网应用技术专业群的华为ICT学院等,基本实现了“一群一产业学院”的目标,建成了多个与大型知名企业、产业园区合作共建产业学院和多类型工作室。

二、打造校企协同育人平台,产教融合实现闭环发展

依托国家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培育单位、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的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坚持抓住产教融合“牛鼻子”,不断探索产教融合新路径,努力突破“融合”难点,加强促进教育链、人才链与产业链、创新链有机衔接,把校企合作、工学结合落到实处,从宏观中观微观三层面打造了“产教融合”闭环,擦亮工程智造人才培养的“金”字招牌,荣获广东省教育教学成果奖4项。学校先后与世界500强企业迅达电梯共建全国首家电梯产业学院,与全球通信巨头华为共建ICT学院,与世界民族品牌企业长隆集团共建首家长隆产业学院,与中国电商巨头京东集团共建京东物流产业学院等6家特色产业学院;依托专业集群成立了独立法人事业单位广东工程建筑设计研究所、广东工程环境净化技术研究所、广东工程节能减排技术研究所,构建了“产业学院+研究所”校企协同育人平台。

佐证材料

3.4.5-1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校级立项的通知(粤工程职院发〔2021〕148 号)

3.4.5-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建设与管理办法(试行)(粤工程职院发〔2023〕91号)

3.4.5-3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产业学院发展评价实施方案(试行)(粤工程职院发〔2023〕93 号)

3.4.6集团成员共享招生、就业信息,广泛开展委托培养、定向培养、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等,不断提高学生的就业率、创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验收要点

自评综述

多渠道开展就业创业工作,学校领导参与访企拓岗企业达100余家,毕业生初次落实率超过97%,专业对口率89.53%,普通专升本深造人数1154人,升学率16.36%;2022届毕业生签约率72.76%,较上一届提升15.17%。

有效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炼构建了“教学-实践-竞赛-实战-孵化”五层次递进的职业能力与创新能力融合培养体系,并于2022年第三次通过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复评。与广东微谷、清远市国家高新区、公共创业孵化基地等建立校内外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基地3个,立项入驻学生创业团队20个。举办了两次联席会议,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在全省高校中起到较好的示范引领作用。

不断完善创新创业教育梯级课程体系,科学构建了“意识培养+技能培养+实战孵化”三阶分步式创新创业课程教学体系。全年共组织60多名教师参加各类就业和创新创业教育学习培训。200多名教师获得就业创业职业指导资格,其中157名是高级职业指导师。聘请了30多名校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风险投资人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采购创新创业大数据和创新创业学分认定信息化管理系统,全面推进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工作的信息化建设

获省创新创业教指委立项创新创业教育教改项目3项,获教育部学生服务与素质发展中心立项全国高校就业创业教材课题1。建立了由大学生创新创业指导U工作站、校企“双导师制”和就业创业服务信息平台组成的“一站一师一平台”创新创业指导服务体系。参加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全校共6628个团队项目参赛,参赛学生24910人次,参赛项目和参赛人数居全省高校前列,最终获得省赛银奖1项,铜奖4项。在认真组织开展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同时,学校还积极参加各级各类“双创”竞赛,获得多项荣誉。

佐证材料

3.4.6-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教育自评报告

3.4.6-2 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2022-2025)

3.4.6-3粤工程职院发〔2022〕29号-关于印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管理办法》的通知

3.4.6-4粤工程职院发〔2022〕90号-关于印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导师管理办法》的通知

3.4.6-5 粤工程职院发〔2022〕91号-关于印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组织管理与奖励办法(试行)》的通知

3.4.6-6 第八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广东省分赛获奖情况(银奖1项,铜奖4项)

3.4.6-7 广东第三届女大学生创新创业邀请赛优秀组织奖

3.4.6-8 学校领导参与访企拓岗企业信息表

3.4.7面向职业教育集团内部企业员工开展继续教育,提升企业员工的技能水平和岗位适应能力

验收要点

1.年度创强考核报告。

2、集团企业培训资料

自评综述

定期召开社会培训工作,开展各类职业技能培训近26406人次,社会服务进账约1500万元。2023年面向职业教育集团内部员工开展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开展《瑞安市“十四五”第一期小学骨干班主任研修培训》、《永嘉县教师发展中心第三期小学骨干班主任培训》、《希音供应链订单班培训》、《浙江心怡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培训》与《履和商务数据分析培训》等培训项目,累计开展职教帮扶累计4300人日。制定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培训管理办法》,在整合校内外资源的基础上主动服务社会,鼓励二级学院大力开展技能鉴定培训、考前辅导等各类社会培训,累计实现非学历培训到账额7129871.63元。

2022年共开展121个非学历培训项目,培训了一批当地社会急需的应用型专业技术人才和管理人才,得到了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累计实现非学历培训175090.75人日,非学历培训人日数与全日制在校生数之比为8.321

佐证材料

3.4.7-1  2022年1-12月社会培训统计表

3.4.7-2  2022年非学历培训到账证明

3.4.7-3  社会服务等培训账务明细

3.4.7-4  2022年度非学历培训人日数汇总表

3.4.7-5 非学历培训项目佐证材料

3.4.8探索适合产业发展的人才培养途径,面向退役士兵等群体,广泛开展职业教育和培训

验收要点

1.参与退役军人学历提升计划和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

2、在校学生名单

自评综述

高职扩招学生包括:高职专业学院学生和扩招专项行动招收的退役军人、下岗失业人员、农民工和新型职业农民等社会人员,分类招生培养情况指的是:根据生源情况,制定和实施针对性、适应性和实效性强的人才培养方案,开展分层、分类培养,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不降低,促进区域间职业教育协调发展。

一、高职扩招专项招生工作完成情况

根据教育部等六部门《高职扩招专项工作实施方案》及省教育厅安排,我校2019-2021年期间在高职扩招专项行动中,3个年度累计报到退役士兵2544人,农民工199人,社会人员872人,新型职业农民8人,合计3623人。我校超额完成高职扩招任务,为国家培养了大批发展急需的各类技术技能人才。

二、针对性制定和实施扩招专项人才培养方案

我校按照省厅有关要求,各二级学院会同各教学点,对接国家教学标准,按照高职人才培养目标和要求,结合各试点中职学校和校外教学点实际和生源情况,合理设置课程体系,明确基本教学条件和师资要求,分别制定了各级《高职专业学院各试点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专项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现代学徒制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多类型多层次培养方案。上述人才培养方案通过了学校教学指导委员会审议,由校长办公会和党委会进行审定并执行,并在学校网站对社会公示,接受社会监督。

三、高职扩招人才培养成效

高职扩招给更多青年凭借一技之长实现人生价值,如我校学生黄俊聪等3位同学中职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广东华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对学历和技能有了更高需求,通过2019年高职扩招专项行动进入建筑设备工程技术专业学习。自参加高职学习以来,通过系统学习专业知识,让他们变得越来越自信,在工作中也得到了更多的锻炼和晋升机会,结合技能证考取等方面的努力,均已从实习岗、基础岗成长为市场经营事业部等部门的项目经理或技术骨干。

3.4.8-1 广东华标检测中心有限公司部分优秀学生情况表

序号

年级

姓名

成长事迹

1

2019

黄俊聪

中专毕业后进入合作企业任实习项目员,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结合专业课程学习获得建构筑消防员中级技能资格证,已成长为市场经营事业部项目经理。

2

2019

邓政佳

2015年进入合作企业工作,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后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分别于2021年和2022年获得无损检测人员技术资格证书、中国中检无损检测人员资格认证书,目前负责地基检测业务,被评为2022年优秀员工。

3

2019

尹邦凤

1975年出生的他于2017年进入合作企业工作,2019年通过高职扩招参加高职学习后极大地激发学习热情,2021年获得市政工程道路工程检测鉴定培训合格证,被评为2022年优秀员工。

 

佐证材料

3.4.8-1 2019-2021年高职扩招分类招生情况一览表

3.4.8-2 2022年高职扩招学生分类招生培养情况报告

3.4.8-3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提升计划管理办法

3.4.8-4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高技能人才学历提升计划专项工作实施方案

3.4.8-5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高职扩招专项)

3.4.9以健全课程衔接体系,推动人才培养中行业、校企全过程参与

验收要点

1.本年度修订的中高职三二分段衔接的人才培养方案;

2.行业、校企参与论证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会议及纪要;

3. 相关校企合作课程建设材料。

自评综述

学校与企业紧密合作,54个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经过行业企业专家的论证,已形成了专业标准或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了专业和教学标准24项,开发课程18门;参与国家级专业资源库建设4项,校级资源库8项,参与全国行指委专业标准制订1项,作为主要起草单位参加国家轻工行业标准1项。

与广州长隆集团合作成立长隆集团全国首家产业学院“长隆学院”,长隆集团与学校人才共育、过程共管、成果共享,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构建校企协作、优势互补、资源整合,并在实训场地建设、合作开发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建设等方面取得阶段性成果,其中校企合作课程3门。校企合作开发课程和课程标准见表3.4.9-1,表3.4.9-1。

3.4.9-1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汇总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合作企业

1

《岭南文化与旅游资源》

广州长隆集团

2

《酒店管理实务》

广州长隆集团

3

《景区服务与管理》

广州长隆集团

4

《移动应用开发》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5

Web前端开发技术》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6

《项目实践I》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7

《情绪管理》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8

《精密加工技术》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9

《电子商务网络技术应用及安全实务》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0

《网络编辑实务》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1

《消费者行为分析》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2

《网络营销》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3

《网店运营》II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4

《搜索优化实务》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5

《电商客服管理》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6

《图形图像处理》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7

《电子商务专业技能实训》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18

《国际贸易实务》

广州欧莱雅百库网络科技有限公司

3.4.9-2 校企合作开发课程标准汇总表

序号

课程名称

合作企业

1

机械元件与机械系统设计

广东鑫风风机有限公司

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2

工控组态软件及应用

广东鑫风风机有限公司

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

广东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3

精密加工技术(校企合作课程)

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4

数控考证培训(校企合作课程)

广州市美开实业有限责任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5

电子综合实训

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6

自动化技术综合实训周

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7

过程控制技术实训

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8

工业机械手控制及应用实训

深圳市诚亿智能装备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伯恩光学(惠州)有限公司

9

电扶梯维修保养技术

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

10

电扶梯维修保养实训

三洋电梯(珠海)有限公司

11

物流系统规划与设计

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菜鸟华南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中通云仓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12

集中实践(物流技术技能实训)

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菜鸟华南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中通云仓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13

集中实践(物流管理1+x证书考证)

广州希音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佛山分公司

菜鸟华南区供应链管理有限公司

中通云仓广州科技有限公司

14

旅行社及酒店实践

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广东天河城(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粤海喜来登酒店分公司

15

休闲服务岗位认知

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万豪国际管理公司(深圳彭年万丽酒店)

16

旅游岗位认知

珠海长隆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广州长隆集团有限公司

万豪国际管理公司(深圳彭年万丽酒店)

17

建筑电气

保利(佛山)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融创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18

物业经营管理

保利(佛山)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融创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19

物业承接查验及方案编制

保利(佛山)物业服务有限公司

保利物业服务股份有限公司广州分公司

融创物业服务集团有限公司深圳分公司

广州越秀物业发展有限公司

卓越商企服务集团有限公司

中海物业集团有限公司

20

移动应用开发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21

Web前端开发技术

荔峰科技(广州)有限公司

22

项目实践I

东软睿道教育信息技术有限公司

23

品牌卖场策划设计

广东俊禾装饰设计工程有限公司

24

精密加工技术

北京精雕东莞第二培训学校

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聘请企业一线专家、资深专业教师和学校管理者组成建设团队,按照“一体化设计、结构化课程、颗粒化资源”的建构逻辑展开资源库的建设。资源库注册用户涵盖了在籍学生和专业教师、兼职教师,分布合理。用户使用频率高,广泛应用于社会人员的培训与学习、合作企业员工的继续教育。资源库建设管理制度完备,建设目标能够清晰的反应资源库的预期产出和效果,绩效指标有较好的参考标准。在项目管理、绩效管理等方面较为规范。经费投入、团队管理、资源审核、更新及共建共享机制能够保障资源库的持续建设与应用。具体资源库如下表所示。

3.4.9-4  各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一)参与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4

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等课程模块参与“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

2.《商务英语口语(中级)》等课程模块参与“商务英语专业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

3.《高职生创新创业案例分析》等内容模块参与“职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

教育部

4. 国家职业教育广告艺术设计专业教学资源库

教育部

(二)校级教学资源库建设8个

1. 电梯工程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2. 数控技术专业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3. 基于实体零售产业链的高职智慧商务管理专业群教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4. 物流管理专业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5. 电子商务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6. 商务管理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7. 商务数据分析与应用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8. 建筑工程技术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学校组织骨干力量参与全国职业教育专业教学资源库《建筑钢结构工程技术》《商务英语》《创新创业》建设。陈淳慧老师参与全国旅游行指委高职教育《酒店管理与数字化运营》标准制订,谢新芳老师参加国家行业标准《制酒饮料机械产品型号编制方法》的起草工作。

佐证材料

3.4.9-1 校企合作共同开发标准与资源情况报告

3.4.9-2  校企合作“订单班”资源建设工作方案

3.4.9-2-1 校企合作“订单班”校长办公会议纪要(2022年第12期,总第101期)

3.4.9-2-2 校企合作“订单班”党委会议纪要(2022年第14期)

3.4.9-3  校企合作-课程标准汇总表

3.4.9-3-1校企合作课程标准(样例)

3.4.9-4  2021-2022年校企合作开发教材汇总表

3.4.9-5 关于公布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教材建设项目立项名单的通知(粤工程职院〔2021〕145号)

3.4.9-6 高等职业教育新商科系列教材(校企合作教材样例)

3.4.9-7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荐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情况

3.4.9-7-1 粤工程职院发[2018]68号 关于公布学校2018年校级质量工程项目立项的通知

3.4.9-7-2 关于公布学校2019校级专业教学资源库和精品在线开放课程项目立项的通知

3.4.10建设学分积累与转换制度

验收要点

1.研究学分积累与转换方案及相关资料;

2.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转换办法。

自评综述

建立健全选课制、实行弹性学制、导师制、学分计量制、补考重修制、学分互认制等,开展学分管理制度改革,完善学分银行实施方案、建立健全跨专业选课、跨级别选课等学分制试点,实践效果好

一、积极实施学分互认制,灵活转换学习成果

依据《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免修、免听、缓考、补考、重(补)修和学习成果转换与学分互认实施细则(修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转换办法(修订)》《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方案(试行)》,学分认定范围已扩大化,从单一考证到网络课程、技能大赛、创新创业学分、素质拓展、职业经历等多样化形式;学分互认的运用已呈现多样化,如在校生的课程认定、订单班学分互认、退役军人政策性学分认定、高职扩招学生如是企业在职员工,工作经历可作学分互认等,采取灵活审批流程,转换学习成果。

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转换办法既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又鼓励学生通过社会实践、发明创造或参加科技、竞赛活动获取创新实践学分,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学分制的改革要求

二、参与学分银行建设,助力终身学习体系构建

2022年统筹各教学部门建立制订学习成果的认证、积累、转换制度和管理规则,细化课程学分认定的具体办法、职业技能证书学分认定和转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和转换规则等。目前已基于建筑钢结构技术专业等国家级教学资源库建设,参建专业建立了与兄弟院校之间的学分互认机制;与广东终身教育学分银行管理中心,沟通确认学分认证、转换制度,后续将组织学生登陆平台,创建个人学分银行,进行学分积累、认定和转换,实现学历教育之间、学历教育与各类非学历教育之间相互融通,助力建设全名终身学习通道。2022年《IT领域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试点项目》和《终身教育学分银行实践应用试点项目》获省级继续教育质量提升工程立项

佐证材料

3.4.10-1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分制管理制度的改革报告

3.4.10-2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免修、免听、缓考、补考、重(补)修和学习成果转换与学分互认实施细则(修订)

3.4.10-3关于印发《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创新创业学分认定转换办法(修订)》的通知

3.4.10-4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大学生素质拓展学分认定实施方案

3.4.10-5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分银行实施方案

4.建设经费到位和使用管理情况

验收要点

治理结构、运行机构、资源共享、服务能力

自评综述

学校设立集团化办学专项经费,每年配套集团化办学管理运行经费、行业企业捐赠等多渠道、多途径增加收入来源。按照“共建共享”,择急、择需、择优的原则合理安排资金,规范合理、科学高效地使用;提高保障能力和服务质量,为“示范职教集团”建设提供有力支撑。行业企业预算总投入265万元,其中:治理结构2万元、资源共享263万元。集团自筹预算总投入1070万元,其中:治理结构12万元、运行机构981万元、资源共享63万元、服务能力14万元。

截止20236月,集团行业企业实际已到位698万元,其中:治理结构2万元、资源共享696万元。集团自筹实际已到位1635万元,其中:治理结构13万元、运行机构1514万元、资源共享93万元、服务能力15万元。资金实际到位率100%。

集团行业企业实际支出698万元,其中:治理结构2万元、资源共享696万元。集团自筹实际支出1635万元,其中:治理结构13万元、运行机构1514万元、资源共享93万元、服务能力15万元。资金实际支出率100%

佐证材料

4.1项目资金到位和支出情况表

5.存在的主要问题与下一步的措施

验收要点

治理结构、运行机构、资源共享、服务能力

自评综述

一、清远职教城产教联合体推进困境。在新阶段深化职业教育改革“一体、两翼、五重点”系列重大举措中,市域产教联合体的基础性功能和平台性价值尤为突出,清远职教城事实上就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基本单元。发展职业教育的主责在地方,区域竞争态势下技术技能人才在市域发展中的要素支撑功能越发凸显,但因牵涉利益主体众多,其复杂性也不言而喻。【措施】坚持系统思维,政府搭台和机制保障,提出建设清远职教城产教联合体和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的制度设计,将职业教育与行业进步、产业转型、区域发展捆绑在一起,充分发挥各自优势,创新良性互动机制,破解人才培养供给侧与产业需求侧匹配度不高等问题。

二、产业学院机制体制运行难,理事会主导作用难以落实,对产业学院建设重视度不够,院长、副院长等均是兼职,难形成合力。产业学院目前没有注册 “民非”或“股份公司”,以产业学院+园区为主,与学校各职能部门交集较多,业务流程较长,混合所有制的路径不明确。以订单班或现代学徒的模式进行人才培养,联合协同产业订单班的形式难以落实,多家企事业需求不同,校企混编师资团队不能同时满足一学期的教学任务,校内各职能部门认可度不高。【措施】探索建立多元合作主体共建产业学院利益转化激励机制,以投资换机制,带动地方投资和社会投资,产业学院开展真实生产和市场化运营,对产业学院投资主体给予场地租赁、设备运维、培训服务等优惠性补偿政策,充分激活合作主体参与办学的活力和动力。

三、职教集团等平台实体化运作能力不足,行业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动力不足。【措施】新组建的产教融合共同体更加注重由行业龙头企业把握产教融合的主导权,构建以教促产、以产助教生态圈。精准组建集团专业委员会、产业学院、产教融合实训基地、科技协同创新平台等实体化服务平台,鼓励支持地方和重点行业结合自身特点和优势,在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改革上先行先试、率先突破、示范引领。

四、职业教育功能定位决不是单纯的就业教育。【措施】职业教育的定位由“谋业”转向“人本”,建立健全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 可持续发展的梯度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推动职普融通、突破不同教育层次和类型之间的壁垒,构建多形式衔接、多通道成长相互融通,让不同禀赋和需要的学生能够多次选择、多样化成才。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