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教代会”的工作机制

发布时间:2015-04-02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陈纪锋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工会 广东广州 510520)

摘 要:高校"教代会"是广大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教代会"的工作机制经过三十四年的发展,已日益完善。《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正式颁布,是我们建立和完善"教代会"的工作机制的最根本的依据。本文主要探讨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涵,并结合我校"教代会"工作实际,提出了若干改进建议。

关键词:社会学;教代会;工作机制;组织原则;组织规则

中图分类号:D412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1977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会议第35届会议总报告书指出:"教育民主化是全世界所有国家和所有与教育有关的人最关心的问题。"在世界范围内是如此,在中国则更是如此,因为中国"教育"历来所受到的国民关注度是最高的。

在我国,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是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简称"教代会")。"教代会"与另一代表大会---"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简称"工代会")共同构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双代会",这是目前高校普遍采取的将两会合并召开的形式。建立和完善高校"双代会"的工作机制,并付诸实施,是开好高校"双代会"的关键因素之一。由于"工代会"与"教代会"在会议的性质、任务和职权、工作制度、代表资格既有区别又有联系,比如代表资格,"工代会"要求既是本单位的职工,又必须是工会会员,但"教代会"的代表资格则是本单位的职工即可,显然"教代会"的代表资格具有更广泛的群众性,所以,"教代会"所研究和处理的问题具有更普遍的意义。本文将主要探讨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历史沿革和基本内涵。

1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历史沿革

什么是工作机制?工作机制是工作程序、规则的有机联系和有效运转。工作机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于工作的各个环节。要了解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现状,就必须了解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历史发展。

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是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启动而建立,伴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而发展,至今已有三十四年的历史,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1.1启动试点阶段(1979年春至1985年1月)

这一阶段主要是借鉴企业职代会的形式和经验,结合高校特点,启动教代会制度建设。1979年,全国教育工会参照企业实行职工代表大会制度的经验,在辽宁、上海等地的一些大、中、小学开展建立教代会的试点工作,到1980年4月,己有12个省市的8所高等学校、4所中专、159所中小学试点建立了教代会制度。1981年1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召开"教工代表大会试点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对教工代表大会的性质、职权、代表、工作机构等问题进行了广泛探讨;1983年7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联合召开"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座谈会"。此次座谈会决定起草《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

1.2全面发展阶段(1985年1月至1996年10月)

1985年1月,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条例》共六章二十条,对高校教代会的性质、职权、代表、组织制度、工作机构等作了明确规定。该《条例》是新中国教育史上第一次制定有关教代会的专门的法律制度,使我国教代会制度有了国家意义上的法制保障,此后,教代会制度进入全面发展阶段,各高校纷纷建立教代会制度。据1996年10月统计,全国90%以上的高校已建立教代会,在落实教职工主人翁地位,完善学校重大决策,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这一阶段最明显的特征是教代会制度建设的政策化和法律化。1993年颁布的《教师法》第七条规定教师享有"通过教职工代表大会或者其他形式参与学校民主管理"的权利。1995年颁布的《教育法》第三十条规定:"学校及其他教育机构应按照国家有关规定,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1998年8月29日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高等教育法》第四十三条规定:"高等学校通过以教师为主体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等组织形式,依法保障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和监督,维护教职工合法权利"。这些政策条例和法律法规为教代会制度建设提供了政策依据和法律保障。

1.3提高质量阶段(1985年1月至今)

1996年10月,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发布《关于开展教代会评估工作的意见》,指出:"当前有必要在继续普及教代会制度的同时,把工作重点转移到提高教代会质量上来,大力推进教代会的制度化和规范化建设"。此后,教代会制度建设转入着重解决"制度不够健全、职权不够落实、作用发挥不够赵凤娟: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三十年演进与展望充分等问题"的提高质量阶段。这一阶段的主要特征是教代会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除了高校层面在上述四个方面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外,许多省市根据当地高校教代会工作实际,对教代会的工作规范和标准作了具体规定,如《浙江省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基本标准》、《北京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工作规程》等,这些规定的出台大大推动了教代会建设的制度化和规范化进程。

2011年12月8日,教育部第32号令正式颁布了《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 (以下简称《规定》),于2012年1月1日起实行,与此同时,1985年1月印发的《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废止。《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共分六章十条,对《规定》的适用范围和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地位、指导思想、领导体制、组织原则、职权、代表的产生以及组织规则、工作机构等作出了较为全面系统的规定。《规定》的制定和颁布,是完善学校治理结构、推动学校民主管理和促进学校法制建设的重大举措。就高校来说,《规定》的颁行必将大大推进现代大学制度的建设进程。

2高校"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基本内涵

2.1"教代会"的基本任务

要明确"教代会"工作机制,首先就要明确"教代会"的基本任务,即:坚持党的基本路线,贯彻党的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正确处理国家、集体和教职工个人三者利益关系;维护教职工合法权益,保障教职工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和民主监督的权利;团结和动员教职工投身教育改革,完成教育教学、科研、管理、服务等各项任务,群策群力,办好学校。简而言之,上述基本任务的关键词就是:依法合规、兼顾利益、维护权益、保障权利、齐心建校。

围绕上述基本任务,"教代会"的工作机制的总原则是:"党委领导,行政支持,工会运作,教职工参与"。这个总原则是以党纪国法作为充分的法律法令依据的:

党委领导:《中国共产党普通高等学校基层组织工作条例》规定:"高等学校党的委员会领导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正确行使职权,在参与学校的民主管理、民主监督、维护教职工的合法权益等方面发挥作用"。《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第十六条规定:"教职工代表大会在中国共产党学校基层组织的领导下开展工作。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行政支持:《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第十六条规定:"学校应当遵守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规则,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活动。"

工会运作:《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第二十五条规定:"学校工会为教职工代表大会的工作机构。"

教职工参与:《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第三条规定"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以下简称教职工代表大会)是教职工依法参与学校民主管理和监督的基本形式"。

只有不断完善"教代会"的工作机制,才能使我校的"教代会"(双代会)建设思想上高度重视、政治上把握好方向、制度上保障有力、组织上充分落实、行动上科学规范。

2.2"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基本内涵

结合我校"教代会"的工作实际,探索"教代会"工作机制的基本内涵,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2.2.1组织原则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原则是民主集中制,主要体现在:

自下而上和自上而下。教代会的议题、决议或决定的形成,各类候选人的产生等,要充分发动教职工群众参与,自下而上广泛听取各方面的意见。决议或决定一经通过,自上而下各方面应当严格执行,任何人或组织不经教代会规定程序,无权擅自修改或否定。

少数服从多数。教代会的如何表决或选举,应根据需要或采取举手方式,或采用无记名投票方式。到会代表(2/3以上)、赞成票(1/2以上)均须达到法定人数。任何人或组织应当尊重表决或选举结果。

平等的权利和义务。教职工代表在教代会上都是平等的,享受应有的权利,履行规定的义务。代表可以就学校工作或教代会工作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任何人不应加以限制;代表应该在教代会职权范围内活动,没有也不应该有特殊代表。

2.2.2组织规则和工作程序

在实行民主集中制组织原则的大框架下,《规定》制订了学校的"教代会"10条组织规则(第十五条至第二十四条),具体条文如下:

"第十五条 有教职工80人以上的学校,应当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不足80人的学校,建立由全体教职工直接参加的教职工大会制度。

第十六条 学校应当遵守教职工代表大会的组织规则,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支持教职工代表大会的活动。

第十七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每学年至少召开一次。遇有重大事项,经学校、学校工会或1/3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提议,可以临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

第十八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每3年或5年为一届。期满应当进行换届选举。

第十九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须有2/3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出席。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需要可以邀请离退休教职工等非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作为特邀或列席代表参加会议。特邀或列席代表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上不具有选举权、被选举权和表决权。

第二十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议题,应当根据学校的中心工作、教职工的普遍要求,由学校工会提交学校研究确定,并提请教职工代表大会表决通过。

第二十一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和表决,须经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总数半数以上通过方为有效。

第二十二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推选人员,组成主席团主持会议。主席团应当由学校各方面人员组成,其中包括学校、学校工会主要领导,教师代表应占多数。

第二十三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可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工作小组),完成教职工代表大会交办的有关任务。专门委员会(工作小组)对教职工代表大会负责。

第二十四条 教职工代表大会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可以在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中选举产生执行委员会。执行委员会中,教师代表应占多数。教职工代表大会闭会期间,遇有急需解决的重要问题,可由执行委员会联系有关专门委员会(工作小组)与学校有关机构协商处理。其结果向下一次教职工代表大会报告。"

由上可见,"教代会"的组织规则主要包括学校应建立何种大会制度、会期、届期、出席代表法定人数、大会议题、选举和表决法定人数、大会主席团的组成、专门委员会的设立以及执行委员会的产生等多方面的内容。这是"教代会"工作机制的核心内容。

我校在"教代会"《条例》颁布之后、《规定》颁布之前就实施了"教代会"工作机制,总的来说,我校的"教代会"组织规则与《规定》的组织规则大体上是相符的,具体表现在:

我校早已超过80人,按《规定》应当建立教职工代表大会制度,实际上我校已于2003年建立了"教代会"制度;

我校于2003年召开第一届"教代会"以来,一直按期召开"教代会"("双代会"),并在遇有重大事项时,按规则临时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学校一贯支持"教代会"的活动;

我校"教代会"以5年为一届,今年为第二届期满,年底前拟进行换届选举;

我校每次开"教代会"都超过2/3以上教职工代表大会代表出席,并邀请离退休教职工等非"教代会"代表,作为特邀或列席代表参会;

我校召开"教代会"("双代会"),主要议题包括对学校发展规划、教职工队伍建设、教育教学改革、校园建设、人事分配制度改革以及其他重大改革和重大问题解决方案;

我校在每次"教代会"前都先在代表中推选人员组成主席团;

我校的教职工代表大会的选举和表决,一直符合法定原则。

我校"教代会"的工作程序是:

---由"教代会"("双代会")的工作机构工会向学校党委会和省科协工会提出召开"教代会"("双代会")的正式申请,批准后即开始大会的筹备工作;

---建立"教代会"("双代会")筹备工作小组,开始筹备大会的议题、议程、代表选举、提案收集、会议资料制备等项工作;

---确定与会正式代表和特邀代表人选,年会一般沿用本届常任代表,根据个别代表调离本校的实际情况予以增选;换届会议必须根据法定原则重新选举代表;

---确定大会主席团人选;

---确定各代表团的团长和代表分团名单;

---正式开会:听取报告,讨论议题,表决议案,选举等。

当然,我校"教代会"的组织规则和工作程序也有需要完善的地方,主要对《规定》的第二十三条及第二十四条做得不够到位,未能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设立若干专门委员会(比如提案审查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等)和"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在实施《规定》的组织规则过程中,因为对组织规则认识不深、准备不够充分等各种原因,审议议题的时间有时较为仓促,造成结果还有不尽如人意的地方。

我们必须下大力气改进和完善我校"教代会"的工作机制,建议采取如下措施:

首先,对会期作更具体的规定,比如每年的年会应在年初就确定具体的召开月份,以便提前做好开会的充分准备;

其次,重要议题上会前,应拟订征求意见稿,及早发给全校教职员工自下而上征求意见,必要时反复多次,并在大会期间安排专门讨论时间给代表们充分发表意见,使"教代会"("双代会")的决策具有更坚实的群众基础;

再次,随着学校的办学规模越来越大,根据实际情况和需要在"教代会"上设立提案审查委员会、代表资格审查委员会、经费审查委员会等;"教代会"("双代会")闭会期间,设立"教代会"执行委员会,协同工会委员会一起执行"教代会"("双代会")的决策。

3结语

因为"教代会"工作机制是一个相辅相成的整体,贯穿于"教代会"工作的各个环节中,因此,不但要求每一个工作环节本身必须做到严密、规范,而且每个工作环节之间的转接关系要也要做到严谨、流畅,惟其如此,"教代会"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为学校的建设和发展作出应有的贡献。

[参考文献]

[1]教育部和中国教育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发:高等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暂行条例[N].1985.

[2]教育部第32号令: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N].2011.

[3]赵凤娟.我国高校教代会制度三十年演进与展望[J].工会论坛,2010.16(2)

[4]王其军,苑来学,李萍.学习贯彻落实《学校教职工代表大会规定》的思考[J].工会论坛,2013.19(1).

A Discuss of the Mechanism of the ‘Organization of Representative Staff' in College

Chen Jifeng

(Labor Union of Guangdong Engineering Polytechnic, Guangdong, Guangzhou,510520)

Abstract:‘Organization of Representative Staff' in College is the basic form of organization which broad masses of college staffs legally participate in the democratic activities of management and supervision of the college. After taking a thirty-four-year development, mechanism of ORS has been increasingly grown. The ‘Provisions of Organization of Representative Staff in College' is the fundamental criterion to establish and perfect mechanism of ORS for us which was officially published. This paper is about to study and discuss historical revolution and basic content of mechanism of ORS, and is giving several advices to improve it by considering the practical need of ORS of our college.

Key words:Sociology ;Organization of Representative Staff; mechanism;organizing principle;organizational routines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工 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