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生物机电职院利用藤本植物治理湘西石漠化
2012年8月15日 来源:中国教育报
■本报记者章仙踪通讯员汤源罗倩
湖南省桑植县郭家台村占地500余亩的四个山头,半年前还是童山秃岭,遍布岩石沟壑,是该县石漠化最为严重的区域。如今,它们已全部覆盖绿色,长出茂盛的扶芳藤、常春油麻藤、络石、凌霄、爬山虎等藤本植物群。
石漠化被称为“地球的癌症”,总是和贫困相伴而生。中国石漠化地区占国土面积的10%以上,湖南石漠化和潜在石漠化土地达4000万亩。若能利用科学技术综合治理,即便是改变很小一部分,也能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2009年冬天,湖南生物机电职业技术学院提出利用藤本植物治理石漠化的构想,得到省发改委的认可,随后由该学院开展研究与实践。
采集藤本植物是一项基础工作。学院利用农业、林业、生物等方面的科技优势,开辟了60亩地的藤本植物种质资源圃,里面有各种功能的组培楼、智能温室、植物快速繁殖系统等。此外,学院还派出多支小分队,采集藤本植物样本移植到资源圃。先本地、本省,再外地、外省,师生们的足迹遍布南中国各个省区的典型山岭。
藤本植物研究所所长陶抵辉带着小分队前往湖南省平江县幕阜山,第一次就采集到14种数十株藤本植物,大家非常高兴。然而由于经验不足,处置不当,到第二年春天,移植过来的样品95%都死了。后来,大家带上塑料袋、保鲜膜、吸水能力强的卫生纸等,多包些营养土,提高了样品成活率。
学院还动员学生捐献藤本植物。学生刘坤发现了一种叶似含羞草、种子和种荚合起来有小拇指大小,可生长到10多米长的植物。经了解,这棵藤本植物原来是“老虎刺”。他将“老虎刺”带到学院,种在藤本植物园里。因为扩充了园内的新品,他还获得了学校的奖励。
在大家的不懈努力下,学院寻找、汇集、移植成活256种藤本植物样本,另有未定名的藤本植物20多种,建成了一个可观的藤本植物园。
2009年年底,湖南省发改委确定在张家界市桑植县郭家台村实施治理石漠化项目。桑植县是国家石漠化综合治理重点县,石漠化面积有120万亩。郭家台项目包括四个石漠化极端严重的山头,面积达500余亩。学院根据当地地理环境、气候、海拔、日照面等特点搭配、组合、筛选,确定了包括扶芳藤、常春油麻藤、络石、凌霄、爬山虎、薜荔等组合的藤本植物群。今年二三月份,在专家指导下,当地完成了25万株藤本植物苗土的移栽或扦插。
为确保试验顺利,学院技术组为项目提供了99%以上的营养袋,以及就地育苗补种的种子,使藤本植物成活率达到90%以上。这些常绿植物落叶的同时又生新叶,耐旱耐寒,冬天不怕冷、夏天又耐旱,让千年秃山变成了绿色。
桑植县林业局局长熊恩国将郭家台项目视若掌上明珠,无论工作多忙,他都每半个月到现场查看一次、了解藤本植物生长情况,一边做笔记,一边向技术人员提出意见建议。
当地林业局营林站站长向延才与学院专家们连续多日“泡”在基地里。看到往日的裸山已经一片郁郁葱葱,与附近的石漠化山岭形成鲜明对比,他欣慰地说,是学院专家的技术支持和悉心服务,给我们山区的石漠化地貌带来了改变与生机。
学院党委书记王宇说,从课题研究到资源圃建设,从藤本植物苗木采集到试验项目组藤本植物的移栽、修剪、播种、装运,3年多来,学院有1300多名师生参与其中,享受着用专业技术服务农林业生产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