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类列表

当前位置: 部门首页 >> 热点追踪 >> 正文

生死关头义无反顾

发布时间:2012-08-18

 

——记广州军区某部指导员王志攀
2012年8月18日 来源:经济日报
盛夏的8月,广州军区某装甲团指导员王志攀躺在解放军303医院病床上,他的半截小肠依然露在体外。5个月前,在桂中旺岭投弹训练场上,当一枚哧哧冒着白烟的手榴弹滑落在战士唐民政脚下时,王志攀毫不犹豫扑了上去,一把将小唐推进避弹壕,自己却因躲避不及倒在血泊中。救护车上,团政委吴小飞不停地呼唤着王志攀:“挺住,坚持!”他知道,这是王志攀鼓励战士时喊出的话。王志攀挺住了,抢救手术中,取出27块弹片,缝线53针,输血6000毫升。
“要挺住,要坚持!”
一年多前,硕士毕业的军械股助理员王志攀主动要求到基层连队带兵。他深知:要给别人一杯水,自己先得有一桶水。针对自身“短板”,他苦练军事技能,攻读军事理论,不断总结基层工作特点规律,终于在干部集训队中脱颖而出。
“挺住,坚持!”这是知兵善用的指导员王志攀经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
刚到连队时,王志攀发现上等兵小赵喜欢读书、记日记,就鼓励他练笔投稿。然而两个月过去,小赵所投稿件每每如泥牛入海。正当小赵心灰意冷时,王志攀找来军事新闻辅导丛书和他一起研究学习,帮助他找出“屡战屡败”的症结。后来,小赵投出的稿件陆续在全军政工网和报刊发表,年底被评上了“理论学习之星”。去年9月,部队野外驻训地突发山火,连队组织突击队上山灭火。人称“稀拉兵”的小王主动请缨,却遭到战友质疑,担心他关键时刻掉链子。在王志攀的支持下,小王参加了突击队,不负重望冲在最前面,还指挥大伙顺着风势“土攻”。山火扑灭了,小王的实力和能力得到展现,找回了自信。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王志攀不但自己细化职责,还要求班长骨干甚至每名战士都要有岗位职责和集体职责意识。他制定了人手一册的“岗位职责”,记录每个人每天该干的工作和落实情况。从此,全连人人有目标,尽职履责不再是一句空话。
去年7月全团军人大会,连队两名战士因打瞌睡被点名。部队解散后,王志攀将两名战士留下来,让他俩坐在树荫下,而自己则端坐在火辣辣的太阳下。从集体荣誉到军人养成,从责任担当到控制能力,王志攀以独特方式开始了批评教育,两名战士无地自容。
下士袁翼告诉记者,指导员刚上任时有130多斤,操心劳神的事情多了,今年年初瘦的只剩下100来斤,战士们看着都揪心。但指导员有个绝活,上任不到半个月就可以不带花名册点名,对连队每名官兵的个人经历、优缺点和家庭情况了如指掌,大家打心底敬佩指导员。
“我依然会义无反顾”
住院养伤的日子,王志攀也不“安分”,经常打电话到连队,叮嘱干部骨干多留意小唐,不要让他有思想包袱;部队在外驻训,多提醒战士防蛇虫叮咬、雷电山洪,要注意安全……
“每每接到指导员电话,我内心就会涌起阵阵波涛,久久不能平静。指导员一条腿都不能动弹了,半截肠子还露在外边,今后的日子还不知道怎么过,但他从来没有考虑过自己的伤痛和未来,心中始终惦记着连队和战士,有着操不完的心。”在野外驻训的排长赵力从电话中告诉笔者。
据师政委王洪斌介绍,80后的硕士指导员王志攀熟悉年轻人的爱好,了解年轻人的特点。他针对新时期战士求知、求进、求新等的特点,根据每个人的文化基础和个人意愿,因人而异帮助他们制定成长“路线图”。王志攀制作的一本“知兵录”里,连队官兵信息一应俱全,一目了然。每次给战士们授课前,王志攀总要做足了“功课”,了解需求,设计内容,制作课件,打磨语言,他喜欢用身边故事、寓言故事、名人故事讲道理,让战士们入脑入心。“亲,要写心得体会哦!我要逐个批阅的哦!”上等兵赵鑫回忆说,“授课完毕,指导员的幽默结束语,总是逗得大家笑出声来。”在王志攀的帮助下,连队87%的战士报名参加了自考、函授,学历层次不断提升。
在303医院,参与救治的医生和护士都说:“我们救过那么多人,没有哪个人像他这样不要命,没有哪个像他这样爱别人胜过爱自己”。在他养伤的日子里,每天都有人在局域网上留言送上祝福,连队官兵叠了108只纸鹤送到病房,上面写着“愿最美指导员平安吉祥”。
王志攀的身体仍然虚弱,但说出的话却掷地有声:“我只不过是做了一件应该做的事,部队却给了我这么多的荣誉,战友们给予我这么都关怀。在那种情况下,任何一个干部都会挺身而出。如果下次再碰到这种情况,我依然会义无反顾!”(本报通讯员 李华敏 付文武 邢 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