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大思政课”的重要指示批示精神,学习交流互鉴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举办、全国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参与的“大思政课”建设典型案例和先进经验,5月13日,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教师前往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18号楼三楼会议厅参加“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训活动。此次研训活动中,全国17个省市区43所高校的100余名专家学者、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负责人和思政课骨干教师受邀参加。
本次活动由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和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共同主办,北京数字思政研究院、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浙江省高职院校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中心承办,浙江高校红色场馆联盟协办。活动聚焦“大思政课”建设中的若干问题,包括基地授牌、主旨报告、示范课程、主题交流、参观研学等环节。活动开幕式由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宏主持。
我校马克思主义学院代表教师参观了 “大思政课”实践教学研训基地授牌仪式,彭庆红代表全国高校数字马院联盟为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谱系展示馆”授牌。授牌仪式由北京数字思政研究院院长盛卉主持。

在专家主旨报告环节,彭庆红作题为《“大思政课” 要破立并举》的专题报告。他以“‘大思政课’如何破题?如何看待?如何落实?”为问题牵引,强调“大思政课”是一个革命性突破,必须用好“破”与“立”的辩证法,重塑思政育人的模式、方法、途径、评价标准等,遵循点线面逐步推广、量力而行逐步推进、结合实际逐步加深的原则,绵绵用力、久久为功推动“大思政课”建设高质量推进。
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副院长代玉启教授作题为《“大思政课”建设:何谓与何为》的主旨报告。他从“何谓‘大思政课’”和“‘大思政课’何为”两个维度,将理论剖析和案例支撑相结合,集理论的高度、视野的广度和现实的温度于一体,深刻阐释了“大思政课”建设的基本内涵和实践路径,让与会教师对“大思政课”的建设定位、要素、机制和常见误区有了更清晰的认知和更深层的把握。
浙江省高校红色场馆联盟理事长、浙江理工大学红色文化研究院院长渠长根教授作了题为《红色文化视角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实务三论》的专题报告。他提出“大思政课”建设守正是根本、创新是原则、抓手是特色的理念,从教育规律、文件规定、课程体系等角度系统论述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的本质内涵和建设要求,并重点分享了以红色文化为抓手做实做优一体化的具体做法和实际成效,深刻的学理性、显著的实践性让与会教师深受启发。
在思政课获奖教师示范课与交流环节,第六届全国高校青年教师教学竞赛思政组一等奖第一名、浙江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教师赵坤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课程为例,作了《如何整体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的展示分享。通过设计“马克思主义的创立是为了解决什么时代问题?马克思主义对时代问题的诊断结论是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诊断时代问题的科学方法是什么?”这一问题链式的教学设计,在抽丝剥茧中深刻揭示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伟力。他以“有效的问题引导、厚重的学理支撑、动人的情感输出”三维一体打造了一堂有魅力的思政课,引起了与会教师的热烈反响。
在主题交流环节,广州番禺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曹群教授,杭州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邹宏秋教授,浙江机电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查广云教授,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马克思主义学院院长张国宏教授分别以《主动适应职业教育系统再造“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关于“大思政课”的思考与实践》《筑牢“红色根脉” 场馆赋能“大思政课”的三重逻辑》《立足校本红色场馆 着力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探索》为主题进行了经验交流,通过分享各自学校推进“大思政课”建设的创新理念、实践路径、运行机制和特色做法,引发了与会嘉宾们结合校本和教学实际对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建好“大师资”的深入思考,为探索全面推进“大思政课”建设提供了经验和借鉴。
我校研训人员参与了本次活动的实践研修环节,走进了浙江商业职业技术学院的“精神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展示馆”,第二站到达了杭州国家版本馆,在讲解员的引领下沿着“潮起之江”、“文献之邦”、“盛世浙学”、“千古风流”的线索,深刻了解了积淀丰厚的浙江人文历史,感受了源远流长的江南版本文化,领略了“八八战略”在浙江大地的生动实践和巨大成就,开启了一堂行走的大思政课。最后一站前往了“五四宪法”历史资料陈列馆参观学习,在西子湖畔回顾了新中国法治建设起步的难忘历程。


(马克思主义学院 文/图: 张嘉伟/林明鹏 审核:郭华生 霍仙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