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搭建公众与艺术创作者对话的桥梁,图书馆于 4 月 23 日在广州校区报告厅举办 “我与导演面对面” 系列活动。本期特邀国内知名纪录片导演海金星作客,以 “用影像讲故事——发现传统文化之美” 为主题,带领现场师生读者开启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文化寻根之旅。本次活动由图书馆谢新芳副馆长主持,讲座吸引了众多师生前来聆听,现场气氛热烈,座无虚席。
以影为舟:穿梭古今的文化对话
海金星导演以独特的视角,为在场师生解读影像与传统文化的深度联结。他强调,纪录片影像的美感主要源于唯美的镜头,纪录片往往以意境取胜。在分享过程中,海金星导演以《行囊里的中国》为切入点,深入剖析其中 “一物一旅程” 的叙事逻辑。他生动地阐释道,从一把承载着江南烟雨的油纸伞,到一方浸润着文人墨香的砚台,这些传统器物不仅是历史的载体,更是打开当代人情感共鸣之门的钥匙,通过对这些文化符号的提炼,让观众得以窥见背后深厚的文化底蕴。

当大屏幕播放《味道中原》里匠人手工捶打牛肉丸的镜头时,海金星导演笑着说:“食物是最亲切的文化语言。” 他还揭秘了拍摄背后的故事,为了真实记录非遗老字号的制作工艺,拍摄团队曾连续七天在凌晨三点就蹲守厨房,只为捕捉最鲜活、最本真的画面。在谈及《千古风流人物》中苏轼、李清照、王维、孟浩然、刘禹锡等历史人物的塑造时,他着重强调 “用烟火气消解距离感”。团队通过展现诗人采药、酿酒等充满生活气息的细节,打破了历史与现实的隔阂,让千年文脉变得 “可触摸、可感知”,仿佛历史人物就在眼前。
在场叙事:用烟火气唤醒千年文脉
为激发同学们对传统文化的创新表达,展现 “新媒体时代传统文化纪录片的破圈之道”,海金星导演以《千古风流人物》为例,详细剖析了创作的全流程。他介绍道,创作团队先是从浩如烟海的史籍中,挖掘出苏轼岭南酿酒、李清照泛舟争渡等充满生活情趣的 “生活褶皱”;在实地采风时,更是有意外收获,发现刘禹锡手植的古井至今仍在滋养连州百姓。“我们刻意避开宏大的历史叙事,转而捕捉诗人鞋履上的尘土、酒坛边的蟋蟀。” 海金星导演解释道,“正是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细节,让诗词从典籍中‘活’了过来,让传统文化真正走进了观众的内心。”

在整个讲座过程中,海金星导演还分享了诸多实用的影像叙事技巧。他会结合具体案例,讲述如何运用光影的变化营造氛围,如何通过镜头的切换引导观众情绪,让现场同学们不仅领略到传统文化之美,还学到了用影像讲故事的方法。
本次活动涉及的影像资料均收录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数据库,师生读者可以通过访问该数据库在线观看,随时重温这场文化盛宴。
讲座最后,邓中云馆长致辞,对海金星导演的精彩讲座表示由衷的感谢,他说,此次讲座为不仅让师生们对传统文化纪录片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为大家提供了一个近距离感受艺术魅力、学习影像叙事的宝贵机会。邓中云馆长还介绍了图书馆读书活动月开展的一系列阅读推广活动,希望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来活跃校园文化氛围,发挥图书馆以美育人、以文化人的职能,为师生读者提供便利知识获取途径,营造良好的阅读环境。

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热情高涨,纷纷请海导演签名留念,并就纪录片创作、传统文化传播等问题与海金星导演进行深入交流。

(供稿:徐红 审校:谢新芳 审核:邓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