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30个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广州校区图书馆于2025年4月23日上午10时在报告厅举办“师生共读一本好书”主题活动。师生们齐聚一堂,以心理学经典《自卑与超越》为媒介,展开了一场关于自我认知与精神成长的深度对话。
汲取榜样力量,共筑书香校园
活动在邓中云馆长的动员讲话中正式拉开帷幕。邓馆长援引周恩来总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箴言,指出现代人读书应突破古人“书中自有黄金屋”的功利局限,将阅读升华为塑造健全人格、传承灿烂文明的精神追求。他强调,在求知的道路上,我们要善于汲取榜样的力量,从苏秦 “悬梁刺股” 的治学精神,到毛泽东手不释卷的阅读习惯;从拿破仑随军携带流动书箱的佳话,到培根“读书足以怡情、足以博采、足以长才”的经典论断,这些都彰显着阅读对个人成长与发展的深远影响。邓馆长还通过具体数据指出,犹太人年均阅读量高达 64 本,与之相比,我国公民的年均阅读量仅为 0.7 本,这一差距凸显出我们在阅读推广方面存在着巨大的提升空间。他呼吁大家以世界读书日为契机,制定读书计划,开启阅读之旅,让书香弥漫校园。
经典共读,开启哲思之旅
在导读启思环节,谢新芳副馆长以“跨越百年的心灵对话”为主题,向师生推荐《自卑与超越》。谢新芳副馆长结合《自卑与超越》的核心理念指出:“阿德勒告诉我们,自卑感可以成为生命的跳板。而阅读正是我们直面内心、实现超越的阶梯——每一本好书都是一面镜子,照见我们的局限,也照亮蜕变的可能。”他呼吁师生通过持续阅读,“在经典中汲取直面挑战的勇气,在共读中寻找共鸣与启迪,让书籍成为塑造更好自我的精神燃料”。
沉浸共读,唤醒哲思
随后的导读启思环节,在图书馆徐红老师的引导下,师生们通过“导读-共读”的两段式对话,深入经典文本内核。
段落一:自卑感的本质与意义
(徐红老师导读)“阿德勒在书中开宗明义:人类的行为皆源于自卑感,以及对自卑感的克服。但自卑并非弱点,而是推动我们追求卓越的起点。”
(师生齐声诵读)“自卑感本身并不是病态的,它是人类处境改善的动力之源……一个人如果对自己所处的环境感到不满,自然会用所有可能的方法去摆脱这种状态。假使他没有目标,只是怀疑自己能力不足,那么他依旧无法真正进步。”
段落二:职业选择与自我价值实现
(徐红老师导读)“阿德勒认为,职业不仅是谋生手段,更是与社会联结、实现超越的桥梁。这对即将走向职场的高职学生尤为重要。”
(师生齐声诵读)“一个人若想真正解决职业问题,就必须先处理好与人类合作的关系……我们训练自己、培养兴趣,并非为了超越他人,而是为了在分工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并相信这种贡献对整体生活有意义。那些抱怨‘找不到方向’的年轻人,往往并非缺乏能力,而是尚未学会将个人目标融入社会的普遍需求。真正的成功,是让自己的工作成为他人幸福的基石。”
段落三:合作精神与社会兴趣
(徐红老师导读)“如何将自卑转化为动力?阿德勒给出的答案是——培养‘社会兴趣’。”
(师生齐声诵读)“一个人只有意识到自己是人类大家庭的一员,并愿意通过合作而非竞争来面对生活,才能真正克服自卑感……教育的终极目标,正是教会人们如何通过合作理解生命的真谛。”
诵读声落,现场响起热烈掌声。
多维联动,打造阅读新生态
本次活动通展现了图书馆作为文化枢纽的创新活力。活动尾声,谢新芳副馆长向在场同学们发出倡议:“正如《自卑与超越》中所言,个体的价值在于与社会的联结。当我们在书海中遨游时,读到的不仅是文字,更是自我超越的勇气和协作共生的智慧。愿每位同学都能在图书馆找到属于自己的‘精神坐标系’,让阅读成为照亮人生航向的灯塔。”
附:《自卑与超越》馆藏信息
索取号:B848/79、B848/66、B848/78、B848/74(各版本内容一致,欢迎借阅)
(供稿:徐红 校对:谢新芳 审核:邓中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