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一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按照发展新质生产力要求,畅通教育、科技、人才的良性循环。随着以人工智能为标志的新一轮科技革命迅猛发展,数字技术赋能外语教育改革,成为促进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引擎。在此背景下,职业教育外语教学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数字智能技术为职业教育提供了新的工具和方法。如何在职业教育外语教学中发挥其作用,以应对机遇与挑战,则需要不断探索和尝试。

2024年11月1日—3日,由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中国外语教材与教法研究中心和中国高校外语教师发展研究院联合举办的2024年职业教育外语教师技能提升研讨会在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省职教城校区举行。本次研讨会主题为教育革新 数字赋能,同时作为南粤外语名师大讲堂第44期的活动,旨在为职业教育外语教师提供一个交流经验、分享成果、探讨问题的平台,共同推动职业教育外语教学事业的发展。广东省职业本科、高职院校负责外语教学相关院系领导、学科负责人、一线骨干教师等50余人参加了研讨会。

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吴志敏副校长和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南大区副总经理朱义志分别致开幕词。吴志敏副校长表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非常荣幸能够承办本次2024年职业教育外语教师技能提升研讨会,对与会嘉宾的莅临表示热烈欢迎,介绍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近年来的高质量发展,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方面的发展特色。外语教学在职业本科、高职教育中具有重要地位,学校始终致力于提升外语教学质量,紧跟时代步伐,创新教学方法,培养具有创新技术技能人才。吴志敏表示,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将继续不断推动外语教学改革,为职业教育外语人才培养注入新的活力与动力。

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华南大区副总经理朱义志表示,举办此次研讨会旨在助力职业高职院校把握办学定位,明确育人目标,希望各院校积极探索、深入交流职业高职外语教学育人方法、资源建设、教师培养等重要议题。

开幕式后,本次研讨会的报告内容丰富多样,涉及AI时代下外语教育的选择:生存和发展、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产教融合与高职外语生态圈进化论的观点、职业高职外语教学实施与规划等多个议题。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南国商学院曾用强副校长发表了题为《AI时代下外语教育的选择:生存和发展》的主旨报告,深入探讨了现代科技对外语教育的影响和未来发展方向。他认为AI的发展对外语教育是威胁同时也是赋能,要利用好AI赋能外语教育,如在语音识别、口语(或写作)自动评分、知识图谱自动生成、学习辅导等领域加强合作与发展,在平常教学中赋予AI新技术的应用和实践。

华南理工大学韩金龙教授带来了题为《“两翼互补”、“三精并进” 大学英语课程思政育人体系探索与实践》的主旨报告,重点分享了大学英语教育与课程思政教育如何更好更高效地有机相结合,最终形成一种新模式。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章国军教授带来了《语通中外 言融产教 —— 广东轻工职业技术大学职业本科外语教学实践与规划》的主旨报告。章国军教授从职业本科公外教学和职业本科国际交流两个方面展开报告,报告聚焦大学英语课程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评价、赋能性举措等内容,深入解析职业本科英语课程总体设计架构,详细阐述基于教学实际进行分类教学。大学英语课程不仅是提升语言应用能力的工具,更是培养人文素养和跨文化沟通技巧的重要载体,课程改革需进一步与产教融合进一步有机结合。

广州工程技术职业学院吴寒教授带来了《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的主旨报告。他从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必由之路、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职和校行企关务人才培养实践三个方面展开报告,重点阐述如何有效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践,创新对接产业链、人才链,设计模块化、递进式专业群课程体系。

广东省外语艺术职业学院副校长袁洪教授带来了《职业院校外语教学数智化实践与思考》的主旨报告,他认为加强数字化教学可以通过多媒体、互动性强的学习资源等方式,提供更加丰富、灵活的学习环境,通过大数据分析等手段,深入研究学习者的学习行为和学习效果,为教育研究提供更加客观、全面的数据支持。

其余议程中,行业专家和参与嘉宾一起进一步探讨了外语教师学术论文写作与项目申报、外语类实证论文写作与发表等主题。此外,专家们也就职业院校外语教学的数字化发展、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商务英语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实践探索、人工智能在外语教学全流程中的应用等实践经验进行了分享。
研讨会期间,参会嘉宾还参观了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长隆学院,深入了解产教融合发展的最新成果和实践经验,大家纷纷表示,长隆学院办得好,是产教融合发展的典范。

本次研讨会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参会嘉宾通过会议研讨和参观,促进了职业院校教师同仁的交流互鉴,提升了教学技能,获取了创新教学思路,为推动职业教育外语教学的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文:梁浩宇 图:陈晓莹(学生) 校对:董建霞 审核:吴海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