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9月15日上午,智能工程学院在广州校区图书馆报告厅举行2025级新生见面会暨书记院长“开学第一课”。学院党委书记吴丽清、院长麦晓冬等学院班子成员、专业负责人、教师代表、全体辅导员、新生班主任与2025级全体新生共同参与这一庄严而温馨的仪式,会议特别邀请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优秀校友林少文先生返校作专题分享。本次活动由学院党委副书记曾婉玲主持。
启新程:仪式与认同的双重洗礼
活动以“携手智信路,共赴能创途”为主题,通过多元环节设计,帮助新生明晰大学目标、感知学院文化、树立专业自信,开启在智能工程学院的崭新旅程。大会在庄严的国歌声中正式启幕。学校叶忠明书记、李丽校长的新生寄语,学院宣传片迅速拉近了新生与学院的距离,呈现出一幅生动而充满活力的智能工程画卷,现场氛围庄重而热烈。
铸新魂:榜样与校徽的交相辉映
在“铸新魂”环节,教师代表吴小玲老师以“智信为基、能创为魂”为主题,寄语新生主动拥抱人工智能时代的机遇与挑战。她强调,学院将持续推进产教融合,引入企业真实项目,与优必选、轩辕网络等企业深度合作,帮助同学们“学真技术、练真本领”。
2023级计算机应用技术B班陈宇豪同学作为在校生代表,分享了他从一名普通新生成长为校院“双料”学生会主席、第十二届校园“十大自强之星”和中共预备党员的历程。他以“在奋斗中定义无限可能”鼓励学弟学妹勇敢尝试、坚持所爱、担当责任,书写属于自己的广东工程故事。
大会为2025级新生奖学金获得者颁发荣誉证书,表彰其优异表现。获奖学生代表发言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与决心。温馨的“生日祝福”环节中,与学校同一天生日的新生为学校送上了真挚的祝福,进一步增强了新生归属感。全体老师为新生佩戴校徽,标志着他们正式成为智能工程学院新青年。


书记、院长“第一课”:指明方向、寄托厚望
学院党委书记吴丽清以《争当复兴栋梁 强国先锋》为题,为全体新生带来了一堂深刻而富有感召力的“第一课”。她指出,“智信”不仅是智能工程学子应具备的专业能力,更是一种融入血脉的品格修养。她鼓励同学们要坚定理想信念,积极向党组织靠拢,将个人成长与国家智能制造、数字经济发展战略紧密结合,努力成为有信仰、有责任、有担当的时代新人,在实现民族复兴的伟大征程中勇当栋梁、争做先锋。
院长麦晓冬勉励同学们要站在学院建设发展的深厚基础和专业优势上,争当“领跑智能新时代”的新青年。他介绍,学院从2000年计算机技术系出发,到现在的智能工程学院,经过20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孕育出国家级骨干专业、国家级创新教育教师团队等多个国家级成果,这些成果为同学们在今后以人工智能技术为代表的前沿技术领域的学习提供更多更丰富的平台与实践机会。


校友分享:从广东工程走向行业前沿
2011届软件工程专业优秀校友林少文先生重返母校,为新生带来题为《从大学生到工程师:我的智能之路》的分享。他以十个关键词为主线,串联起个人从母校起步、走向行业前沿的成长历程,也传递出通往事业与幸福的人生智慧。从“常坚守,莫放弃”的毅力,到“奔选择”的果敢;从“勤读书”的沉淀,到“强认识”的升华——他强调,“学历与学习提升是永不贬值的投资”,专科只是起点而非终点,“起点没有错,错的是提前画上句点”。他鼓励学弟学妹:“把‘不行’改为‘我试试’”,用行动代替逃避;“把‘玩游戏’改为‘做项目’”,将兴趣转化为创造力,做自己未来的建筑师。

谱新篇:携手同心,共赴新程
会议在热烈融洽的氛围中步入尾声。会议指出,学院将始终坚持以“产教融合、项目驱动”为核心的教学特色,持续优化人才培养体系,助力每一位学子实现从“步行者”到“奔跑者”的跨越。她鼓励同学们主动融入智能科技的澎湃浪潮,在实践中锤炼本领,在创新中突破自我,真正成长为具有家国情怀、专业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时代新人。
本次新生见面会采用线上线下结合方式,与会同学们认真听、细致记,一张张朝气蓬勃的脸庞,写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与决心。2025级新生的加入,为智能工程学院注入新的活力与希望。在他们身上,不仅是个体大学的起点,更是学院“智信能创”精神的延续与发扬。


( 图文:林莹 胡朝红 校对:曾婉玲 审核:吴丽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