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学笃信】薪火相传,智教同行——智能工程学院新老教师共研课堂新篇

来源: 时间:2025-11-04

为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夯实高效课堂基础,11月3日,智能工程学院组织了四场教学公开课活动,此次活动不仅为教师们提供了一个展示教学风采的平台,也促进了新老教师之间的交流与学习,营造了浓厚的教学研讨氛围。活动当天,教务部朱珍部长、教学质量监测与评估中心高亚凡教授莅临指导,学院领导及当日无教学任务的教师均到场观摩学习。

第一场公开课于当天上午第2节在科技楼203开展,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C语言)》,由软件技术专业丁家驹老师主讲。丁老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循序渐进的教学方式,带领学生深入理解循环结构及其应用。

第二场公开课于当天上午第3节在实训1号楼1603举行,课程为《生成式人工智能素养》,由人工智能素养教研室李文刚老师主讲。李老师通过案例剖析与项目实战相结合的方式,有效提升学生设置与优化AI提示词的能力,同步培养其创新思维与社会责任感。

第三场公开课于当天下午第6节在科技楼604举行,课程为《前端框架技术》,由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陆晓梅老师主讲。陆老师通过实现博客文章传值功能,详细讲解了Vue组件通信的核心技术,注重培养学生的规范化编码习惯和工程化思维。

第四场公开课于当天下午第7节在实训1号楼1503举行,课程为《高级语言程序设计(Python)》,由大数据技术专业刘玲媛老师主讲。刘老师围绕流程控制语句,通过项目驱动法,帮助学生掌握while循环的语法与应用,并在教学中融入课程思政元素,强化学生严谨的编程态度。

课后,学院组织了评课活动,活动由徐丽新副院长主持。会上,徐丽新副院长指出,教师需巧妙设置“思维留白”,以前置问题点燃学生思考;课堂更应植入“能力锚点”,凭借项目式教学让知识在实践的土壤中茏壮成长。麦晓冬院长表示,在智能教学优化路径的探索中,我们不仅要关注理念的创新,更要注重实践的落地,后续我们将加强专业研讨和交流,助力教师们更好地掌握智能教学技巧,提升教学质量。

为了进一步提升教学质量、优化教学环节,朱珍部长与高亚凡教授针对此次公开课及后续教学改进提出了宝贵意见。朱部长强调应将教学能力比赛教案模板融入日常教学,推动教学模式统一化、PPT设计精致化,落实“项目+模块+任务”教学结构,促进AI功能与智能体软硬件融合。她特别指出,智慧课堂应强化师生互动,通过提问、交流与练习,增强课堂活力,适应市场发展,提升教学实效。高亚凡教授对整体教学效果予以肯定,并强调课程剧本设计、教学方法选择与课程系统架构的重要性,要求教案内容逻辑严密,确保教学流程的连贯性与系统性。

本次公开课不仅彰显了智能工程学院教师深厚的教学功底与创新活力,为青年教师成长注入了新动力,学院将秉持“智学笃信”理念,持续探索高效教学与智慧课堂,为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贡献力量。

(图:朱坤庭  文:徐丽群  校对:徐丽新 审核:麦晓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