凝心聚力担使命 砥砺奋进新征程
——2020年学校工作总结
2020年,是学校实施“十三五”规划的收官之年,是“十四五”规划的谋篇布局之年。学校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总书记出席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和视察广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紧扣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学校教育事业工作两不误,围绕“扩容、提质、增效”总目标,坚持扩容发展与内涵发展,在党的建设、疫情防控、清远校区建设、综合治理等各方面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绩。
一、聚焦主业,推进党的建设全面过硬
1.强化思想宣传工作。学校开展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会、《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集中专题学习以及党委第一议题学习等99次,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对疫情防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重要指示批示精神,有关疫情防控研讨与学习150多次。学校不断加强思想文化网络阵地建设,升级改版学校网站,在学习强国、省教育厅网站、南方号等对外宣传平台发布新闻稿件380多篇,其中相关防控宣传稿近百篇,编撰出版《校友访谈录》,有效宣传学校亮点工作,真正讲好“工程故事”,发出“工程好声音”,展现“工程新风貌”,大大提升了学校影响力。
2.扎实推进组织建设。抓实疫情防控期间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线上过”与“硬要求”相结合,确保“开学不返校、组织生活不停顿”;做好党员发展培训工作,发展党员共317名,累计培训入党积极分子755人,发展对象417人,党务骨干45余人次。学校党委承担的“高校党委落实从严治党主体责任研究”获省党建研究会2020年度重点课题立项,马克思主义学院党支部通过了省、教育部样板党支部培育建设项目的结项验收,财经学院党总支获广东高校第三批新时代高校党建示范创建和质量创优工作“党建工作标杆院系”培育创建单位。
3.加强干部队伍建设。坚持选优配强干部,一年来提拔中层干部8人,其中正职1人,副职7人;规范干部队伍管理,开展领导干部个人有关事项报告工作和专项整治工作,严格干部因私出入境管理;加强干部队伍培养,提升干部履职尽责能力,选送干部参加广东省中青班科级干部培训班、广东省2020年第二期中青年女干部培训班共2人次,组织学校领导参加第24期高校领导干部暑期读书班及广东省干部网络培训学院远程教育。
4.坚持全面从严治党。严格落实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修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考核办法》,并组织签订党风廉政建设责任书;组织开展纪律教育学习活动,加强廉政教育,进一步激发全校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内生动力,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开展非教学单位制度执行情况监督执纪专项检查工作,监督检查推进制度建设,推动全面从严治党向纵深发展。
二、科学部署,切实保障师生生命安全和校园教育教学秩序
5.严格落实疫情防控责任,疫情防控取得阶段性成果。学校坚决落实党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关于疫情防控决策部署,主动作为,精准施策,严格落实学校主体责任,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两不误”。坚持形成了专班会议制度、每日健康监测制度、校区网格化管理制度、信息报告制度“四个常态化” 防控机制,严格校园管理,切实维护了校园安全稳定;强化科技“硬核”抗疫,在校门和宿舍出入口安装63套人脸识别体温检测一体机,把控好师生身体状况,利用“今日校园”晨午晚检和定位打卡,加强学生出行审批管控,全方位掌握师生健康情况和行踪动态,启用企业微信来访系统,杜绝无关人员进入校园,筑牢校园疫情防控网络;科学研判疫情形势,敢于担当作为,统筹制定学生返校、常态化疫情防控和教学组织工作方案,上半年,开设线上课程2471门,占比98.21%,6月份符合返校条件的1.1万名学生全部返校,约占当时全省高职院校返校人数的十分之一;10月份,清远校区学校率先迎接2020级新生报到,成为职教城五所高校中第一所迎新的高校,学校疫情防控工作得到省教育厅、属地管理部门、师生、家长的一致肯定,省疫情防控指挥部办公室学生返校工作专班简报共有7期报道了学校统筹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学工作动态。
三、凝心聚力,持续推动扩容谋发展
6.在校生规模实现新突破。学校集中力量,协调各方全力推进清远校区二期工程建设,2020年10月二期工程先行部分率先建设完成。广州校区不断完善基础设施改造,启动新建学生宿舍建设工作。学校从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入手,不断挖掘办学潜力,积极落实高职扩招任务,2020年各类型招生录取9334人,在校生规模突破2万人,比去年同期净增6000人。学校清远校区普高录取共4272人,新生报到率近91%,比上一年高5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7.师资队伍建设进一步加强。推动人事制度改革持续深入,强化绩效考核,突出多劳多得、优劳优酬的指挥效用,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工作积极性;加强学校思政教师、辅导员队伍建设,优化各专业专任教师结构,2020年共启动三次公开招聘,共招聘到岗66人,其中专职辅导员30人;加强师资队伍培养,组织外聘教师网络培训3场,开展线上教师素质能力提升专题培训班、新入职教师培训班,共计培训近500人次;积极推动高层次人才引进工作,不断加大高层次人才引进力度,决定2021年引进10名紧缺专业教授、博士。
8.两校区运行管理机制进一步完善。按照“学校统筹、管建分离、延伸管理、归口负责”的原则,调整了清远校区管理委员会,进一步厘清了职责;优化了常驻清远人员的绩效分配,进一步调动了教职工的积极性;形成了“学校领导周驻校值班值守制度”“例会制度”“台账管理”等特色工作举措,做到两校区同规划、同部署、同实施,延伸做好了校区各项工作,有效确保了校区的平稳发展。
9.科学谋划学校“十四五”规划。全面总结学校“十三五”期间发展成果,组织编制学校“十四五”规划。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组织召开了6场专题调研会议,组织拟定“十四五”规划方案,完成了规划方案的两上两下工作。
四、深化管理,内涵建设取得新进展
10.“创新强校工程”深入推进。以“创新强校”工程为重要抓手,教学成果建设显成效,技能竞赛获佳绩。2020年学校创强考核成绩为70.63分,位列全省A类院校第17名,分数及排名创历年新高。2020年获得省级教学成果奖共3项,其中一等奖1项(参与),二等奖2项。全年组织学生参加51项广东省职业院校技能大赛(高职组),获得奖项32项,其中省一等奖1项,二等奖9项,三等奖22项。获全国性技能竞赛二等奖2项,三等奖2项。
11.专业建设优化发展。学校深入研究、统筹做好两校区的专业布局,2021年建筑设计等34个专业在清远校区招生,软件技术等14个专业在天河校区招生;优化调整专业群,编制9个面向广东省产业省级重点产业的专业群调整与建设方案,按照每个专业群设置5门平台课标准,着力打造专业平台课程;软件技术专业群获得第一批省高职院校专业群建设立项。建筑工程技术联合广东工业大学华立学院、软件技术专业联合岭南师范学院开展2020年三二分段专升本协同育人项目;成功申报2020年职业院校中高职贯通培养三二分段试点,申报大数据技术与应用等15个专业为中高职贯通培养专业,对接汕头市林百欣科学技术中等专业学校等10所中职学校;全面启动1+X证书试点工作,2020年共获批17个全国1+X证书制度试点,涉及23个专业,顺利承办“华为智能计算平台应用开发(初级)华南区域1+X师资培训班。
12.校企合作上新水平。学校与华为共建ICT(华为信息与网络学院),与北京京邦达贸易有限公司成立了“京东智慧物流产业学院”,与迅达(中国)电梯有限公司共建迅达培训中心(清远校区);与陈文卫教育、东莞莞绿环保工程有限公司、清远星谷产业园、清远日报社等多家单位开展校企合作,促进产教融合;广东工程职业教育集团核准为第二批广东省示范性职业教育集团(联盟)建设单位。
13.教科研和社会服务能力进一步加强。本年度学校各项科研指标均创新高,省级以上课题立项27个,省级以上课题立项数同比增长58.9%;纵向科研课题到账经费218.25万元,同比增长172%;横向课题到账经费26.75万元,同比增长105.8%;2020年科研投入99.5万元;全校师生申报各级各类知识产权43项,同比增长87%。不断提高继续教育与社会服务能力,开展合作办学清远校区“沟通班”新专业业务;激发二级学院社会服务活力,二级学院组织培训业务有良好的开端;2020年继续教育服务应进账约1290万元;校内2020年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专业课培训共370人次。
14.深入推进信息化建设。建设校园远程视频会议系统以及远程教学平台,有效保障了疫情期间线上办公、线上教学;完成智慧校园数据中心项目建设,建立了学校统一数据中心平台以及网上办事大厅,形成了统一的数据标准与执行标准;清远校区率先实现“无卡化校园”建设,让师生真正做到“一机在手,校园我有”的新一代校园生活模式,在全省乃至全国高校均处于先进行列;两校区实现“万兆全光纤网络”校园及异地同网工程建设,7月正式启用了我省高校规范的网站标识,升级学校“网络名片”,提升学校“网络形象”。
五、立德树人,切实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15.思政工作亮点纷呈。学校坚持把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摆在首位,承办广东省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教学展示活动,同步现场直播活动点击量达52万次,在广大师生群体中引起巨大反响;承办广东省高职院校“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骨干教师培训班,为促进广东省新时代思政课教师思想政治素质和教育教学能力的提升发挥了积极作用;积极开展校地结对,与连山壮族瑶族自治县联合举办连山教育系统党委《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读书班暨思想政治教育培训班,送教送培助力教育促发展;扎实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制定《广东工程职业技术学院“课程思政”教育教学改革实施方案》并逐步推进建设;推出抗疫思政第一课系列课程,线上课程当日点击量超过2.8万,受到师生一致好评。学校被省教育厅确立为“八个相统一”高校思政课建设示范点培育单位,学校首个教育部高校马克思主义学院和优秀教学团队建设项目——“职业院校思政课实践教学研究”成功结项。
16.学生教育品牌进一步彰显。强化学工队伍品牌建设,不断提升辅导员专业化素质,成立了2个辅导员骨干工作室,1名辅导员参加广东省辅导员职业技能大赛获三等奖。学校高度重视学生管理教育,6项学生事务精品项目项纳入校级科研课题管理;加强征兵宣传教育工作,将爱国主义教育和征兵入伍政策有机结合,2020年全校共123名学生入伍,人数创历年新高,学校荣获2020年广东省征兵工作先进单位。
17.扎实推进“三全”育人工作。学校获批为广东省三全育人机制体制建设试点单位。学校易班发展中心荣获“十佳”“十佳进步”易班发展中心,易班发展中心站长获“十佳易班工作站站长”。学校加大奖助资金投入,突出奖助育人功能,学生勤工助学薪酬标准提高至20.3元/时,2020年认定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共计2820人,累计资助2.6万人次,资助金额1126.6万元。开展朋辈互助计划,编印《身边榜样前行力量》优秀学子事迹集,通过资助诚信教育主题系列活动、主题班会等多种形式,教育引导学生自立自强成长成才,1名学生荣获全国自强之星,2名学生分别获得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提名奖、年度人物入围奖。
18.学生志愿服务精神进一步突显。学校积极开展志愿服务,学生党员等60余人志愿参加社区防疫抗疫工作,展现了青年学生的作为和担当。学校与广州市团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合作共建广州市团校广东工程分校、广州志愿者学院广东工程分院。组织师生无偿献血,活动受到媒体的高度评价,清远日报、学习强国及新华网进行了报道。学校被评为2020年广东省大中专学生志愿者暑期“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优秀单位”。“绿舟计划”实践育人项目成功入选“灯塔工程”广东青年大学生思想引领精品项目。
19. 就业创业工作取得新成果。全校上下联动,扎实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组织了3场次全校性大型毕业生网络招聘活动,多角度全方面帮助毕业生求职,2020届毕业生3633人,初次就业率97.05%,位居全省前列,排名全省普通高校第九名,获得省教育厅表扬。积极组织师生参加创新创业大赛,第六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职教赛道获三等奖1项,“红旅”赛道获三等奖1项;广东省挑战杯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全国移动互联创新大赛获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学校荣获优秀组织奖;首届广东巾帼创新创业大赛获创业组二等奖(第一名)1项、三等奖1项;清远市首届“职教城杯”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获二等奖1项、优秀奖1项。
20.校园文体活动丰富开展。开展“青年大学习”网上主题团课学习、青年抗“疫”显担当、网络安全共担当、万“粽”飘香过端午、国庆中秋师生同乐、校运动会、篮球赛等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组织师生参加各项文体竞赛,在2020年广东省“525”心理健康月系列活动中获一等奖三项、二等奖三项、三等奖三项,1名学生漫画作品入选广东省第八届原生艺术暨心理公益展;全球太极拳网络大赛分站赛中(广东站)获一等奖2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3项; 广东省高等院校健身气功比赛获集体项目一等奖2项、单人项目第一名3项、第二名1项。
六、依法治校,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21.内部控制建设进一步深入。全面梳理完善学校规章制度,共召开15次规章制度审查会议,共审查134个制度,已完成修订103项制度;近三年修订印发的制度共162项,初步形成制度建设成果,有效促进学校规章制度体系建设;制定《学校2020年校内各部门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目标任务》,为各部门内控建设提供了指引;组织召开内部控制专题会36次,新增业务流程59项,已累计业务流程191项;开展学校内部控制评价工作,组织抽检行政、教辅18个部门的内控流程。内蒙古呼和浩特职业学院把我校列为其内控建设的全国对标建设单位。
22.办公效能进一步提升。学校开展财务、采购、办公服务、党建业务等培训,提升干部业务办事能力;不断优化OA协同管理平台建设,梳理形成了150条办事流程,将财务、采购、合同、差旅、请假、印章等较为普遍的70条流程纳入OA办公平台,实现流程信息化,实现了办事“网上跑”、最多“跑一次”;修订公务用车管理办法,进一步解决“用车难”;优化办公用品管理,新措施实现“零库存”;持续推进OA优化升级,将真正实现“随时办”,办事环境进一步优化,办事效率、办公效能进一步提升。
23.学校保障能力不断增强。2020年财政专项资金支出进度实现100%目标;强化预算,开源节流,试行项目库管理,优化学校资金资源的配置;上线了预算查询系统和工资查询系统,实现收费全面信息化;进一步加强财务工作内控体系建设,优化财务业务流程,明确费用支出的审批机制,完善财务业务流程信息化。2020年预算3.365亿元,比2019年2.113亿元增长了1.25亿元,增长了59%,学校财务保障能力大大增强;在广东省教育厅2019年度部门决算工作评中评为“表扬单位”。挖掘各种渠道补充图书,通过社会、师生捐赠,共接收捐赠图书74738册;学校大力推进诊断与改进体系建设,质量监控得到进一步保障;学校资产管理进入良性运转,全年新增固定资产6590台件,价值近1300万元,报废处置资产1296台件,价值近605万元。
24.扎实推进学校民主管理。组织召开第三届教职工代表大会暨第七届工会会员代表大会第二次会议,审议并通过了校长工作报告、工会工作报告、2020年财务预算报告、马克思主义理论类别(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高、中、初级职称评审标准(试行)、人事分配制度改革系列文件(修订)。修订完善了教职工申诉处理办法,成立教职工申诉处理委员会,进一步保障全体教职工的切身利益和合法权利。
25.校园综合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加强人防建设,启动校园“安稳工程”,实行学校领导带班24小时值班巡查,聘请校区所属地警官为校园安全督导;按照疫情防控工作要求,严格校园管理,执行进入校园测温登记制度,成立省职教城首个应急安全特勤队,打造警校联动工作平台,特勤队被清远市政法委、公安局、民政局评为“突出群防群治组织”并通报表扬。加强医疗服务,提升食品安全检查力度,不断完善校园配套设施建设,两校区建设校园快递交付中心,改进物业管理服务方式方法,提高物业保修维修服务效率,有效改善了师生学习、生活条件。规范开展招标采购、强化档案建设,获得2020年广东省教育系统政府采购工作“先进集体”和“管理创新奖”荣誉称号,获评为“2020年广东省高校档案工作先进集体”,两个奖项均是获得当次表彰的全省两所高职院校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