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学校工作总结

发布时间:2023-12-3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2023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建设中国式现代化的开局之年。过去一年,学校党委高举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伟大旗帜,锚定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目标,全力推进“双高”建设任务。经过全体师生员工共同努力,2023年全校任务点完成率99.05%,绩效完成率97.04%,标志性成果完成率96.29%,其中国家级标志性成果10项,特别是在国家级教师创新团队、“挑战杯”竞赛、省级课程思政示范校、国家规划教材等领域取得了重大突破。根据职业教育信息数据平台测算,学校66个办学核心指标中,有61个指标优于全国中位数,56个指标优于全省中位数,33个指标优于或相当于国“双高”校中位数,38个指标优于或相当于省“双高”校中位数。这充分说明,过去一年学校综合实力明显提高,管党治党、办学治校水平明显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明显提高,开创了学校改革发展稳定的新局面。过去一年我们以下工作,卓有成效:

 一、党组织建设更坚强有力

 扎实开展主题教育。学校不断强化理论武装,扎实开展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深入基层调研并推动调研成果转化32项,完成问题整改23项,入选省委教育工委主题教育成果汇编3项,经验做法被简报刊载5次,在省级以上媒体平台宣传报道13次,主题教育综合评价获“好”的等次。

 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学校深入落实党建三年行动计划,调整设立10个二级学院党委,健全党组织书记抓党建工作述职评议考核等10项制度,党建工作体系日渐完善;加强党建“双创”工作,获省级样板党支部立项2个、省高校党建优秀创新案例2个,1个省级标杆院系通过验收;发展党员386人,开展党的二十大精神轮训、党建工作专题培训等10余批次,实现党员培训全覆盖。

 不断提升舆论宣传。开展办学65周年成果宣传系列活动,全面展现学校65年办学新变化新成果;在人民网、学习强国、广州日报、省教育厅网站等宣传平台发表稿件400多篇,学校官微在省教育厅高职类官微排名持续保持前30名,持续讲好工程故事,学校声誉度不断提升。

 牢牢掌握意识形态主动权。严格落实意识形态安全工作责任制,坚持落实政治安全和意识形态形势分析研判工作机制,完善制度建设,落实六项责任管理,坚决维护好校园安全稳定。

 推进全面从严治党。开展纪检干部队伍教育整顿,提升干部队伍素质;围绕学校中心工作,扎实开展“双高”建设责任落实专项执纪监督检查、校园服务保障专项监督检查,为学校事业发展保驾护航。

 二、三全育人取得新成效

 思政工作亮点纷呈。学校“三全育人”体制机制试点项目顺利结项,构建了新时代育人新体系;获评省级课程思政示范高职院校,省级课程思政示范计划项目立项6个;校地融合推进“大思政课”建设,与从化区人大常委会、良口镇人大共建“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加强网络思政教育,获评全国优秀易班共建高校;全年入伍学生291名,超额完成征兵任务,获评2022-2023年度国防教育工作先进集体;获省国旗护卫队展示交流比赛团体二等奖。

 素质教育成效显著。组织大学生艺术展演,两个项目参加省教育厅“百歌颂中华”比赛;学生获体育竞赛国家级奖项50项,省级奖项62项,其中斩获20个全国冠军;入选团中央七彩假期志愿服务示范团队。

 三、内涵建设取得新发展

 专业建设持续加强。以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为引领 ,辐射带动各专业协调发展,1个专业资源库通过省级遴选,新增现代学徒制项目5个,获专本衔接试点专业7个;申报全国1+X证书58项,获得奖补资金276万元;教材建设取得新突破,获国家“十四五”规划教材5本,出版教材13部;获评省级高等职业教育“课堂革命”典型案例3项、省级校外实践教学示范基地7个。

 技能竞赛成果丰硕。137支参赛队伍参加国家或省职业技能竞赛,获国家级一等奖1项、三等奖1项,省级一等奖13项、二等奖44项、三等奖63项,获奖总数位列全省高职院校第6位;在“挑战杯”竞赛中取得历史性突破,荣获国赛一等奖1项,省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5项;获“绿美广东”专项赛特等奖1项;获“一带一路”金砖国家技能比赛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

 产教融合不断深化。推进产业学院优化升级,新增产业学院3个,2个产业学院获评为省级示范性产业学院;加强校企合作,校企共建实践基地,企业向学校捐赠总额约3013万元;学校入选全国“机器人+”产教融合基地首批培育建设单位,获年度中国产学研合作创新奖。

 师资结构持续优化。深入落实办学条件师资队伍达标工程,新招聘教师166人;师资质量不断提升,1个教学团队获评为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建设单位;获省级产业导师2个、产业导师团队2个;省教学能力比赛一等奖4项、二等奖1项、三等奖4项;省青年教师教学大赛一等奖3项、二等奖3项和三等奖9项;教师获体育竞赛省级以上奖项17项;1名老师荣获2023年清远“最美科技工作者”称号,1名辅导员提名“广东省高校辅导员年度人物”。

科研水平持续提升。纵向课题立项90项,其中省级课题37项;省级高校产教融合创新平台1项、省级高校技术创新团队1项;全校累计建设技术创新中心19个、科技成果转化中心1个、博士团队工作站1个,服务中小微企业逾280家;横向课题到账经费大幅提升,到账额近500万元;组织申报专利92项,获批发明专利授权5项、受理17项,其中国际专利授权2项,其他知识产权授权36项、受理34项;组织科技成果转化31项。

 社会服务能力持续增强。开展非学历社会培训120多项,培训学员6万多人次,社会培训进账总额2200多万元;1个学历继续教育项目通过省级遴选推荐申报教育部项目;清远校区培训楼投入使用,解决了制约学校开展非学历教育培训住宿的瓶颈问题。

 招生就业持续向好。生源质量稳步提升,招生排位与2022年相比,历史类提前了11429位次,物理类提前了1474位次,学生报到率超93%,再创历史新高;大力开拓市场化就业渠道,校领导访企拓岗269家,2023届毕业生去向落实率达93.45%;获批教育部第二期供需对接就业育人项目13项。

 创新创业取得新进展。获第九届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省赛银奖1项,铜奖6项;第十三届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创新、创意及创业”挑战赛省赛二等奖3项,三等奖2项;深入推进双创课程与实践基地建设,立项入驻学生创业团队20个;以广东省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校建设为引领,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影响力和知名度进一步提高,获聘为粤港澳大湾区青年创新中心(创新创业联盟)常务理事单位和全国高等职业学校校长联席会议双创教育专委会首批委员单位。

 国际化办学范围进一步扩大。开展跨国(境)合作12项;开发国际职业标准2个,招收合作办学新生171人;优化国际教育教学环境,启动建设“国际教育与交流中心”。

 四、内部治理水平不断提升

 综合治理有成效。学校修订了章程,新增修订制度55项,学校“1+3+N”制度图谱更为完善,以较好成绩通过了省厅组织的法治测评;提高行政办公效率,文山会海整治效果明显,下半年精简会议约40%;资产管理工作水平不断提高,连续第四年获评为省教育厅国有资产管理工作优秀单位;严格财务管理,在省教育厅2023年财务决算工作评比中获优秀单位;高质量完成质量年报,工作成效获上级表扬,在《中国教育报》发布的《2023中国职业教育年度报告》中,学校入选东部地区高职院校50强,排名38

校园信息化建设有成果。学校成为首批全国职业院校数字校园建设试点院校、教育部首批职业教育信息化标杆学校立项建设单位、全国网络空间安全行业产教融合共同体理事单位。

 综合保障服务不断增强。扎实开展食品安全、消防安全监督检查,强化反诈防诈宣传教育,全方位筑牢校园安全屏障;加快推进广州校区学生宿舍项目建设,持续提升物业维修服务水平、医疗服务水平;推进图书馆智慧化建设,优化阅读环境,切实提升师生校园生活安全感、幸福感;学校获评为广东省无烟单位、清远市园林式单位、省职教城高校无偿献血先进单位。

 民主管理稳步发展。组织召开“双代会”,切实提高教职工参与民主管理积极性;建设“职工之家”,开展教职工趣味运动会、游园活动等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丰富教职工业余生活,促进教职工身心健康;切实做好帮扶慰问困难教职工工作,不断提升教职工的归属感与获得感。

 五、落实“双百行动”取得实效

 学校将“双百行动”与乡村振兴、基础教育帮扶有机融合,一体推进,选派3名干部驻点帮扶,2名教师入选地方智库;投入50余万元建设美丽乡村;开展基层干部、骨干教师、商户等培训220余人次;成立3支省级百千万突击队,助力乡村振兴产业发展。学校结对帮扶的蓝屋村被认定为潮州市文化和旅游特色村,第六批中国传统村落,村集体收入从每年3000元增加到10.08万元。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王方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