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建设

党史学习教育

弘扬伟大建党精神,汇聚磅礴青春力量——马克思主义学院第六期“青春之问”思政课午餐会成功举办

编辑:张凌桥 发布日期:2021-12-08 浏览次数:

百年铸党魂,畅聊青春梦。11月25日中午,由马克思主义学院主办、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学习践行社协办的第六期“青春之问”思政课午餐会在职教城校区新食堂三楼顺利开展。本期思政课午餐会主题是“弘扬伟大建党精神 汇聚磅礴青春力量”,本期嘉宾由马克思主义学院李嘉琛老师、何雨歆老师担任,参加午餐会的还有10名来自不同学院的在校学生。

首先,何雨歆老师对同学们参加午餐会表示热烈欢迎,然后以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重要讲话作为主题切入,并结合“伟大建党精神”的丰富内涵,引导同学们畅所欲言,交流学习的心得体会,正确认识个人理想与社会、国家发展前途之间的关系。

陈桂潮、朱东阳同学就“坚持真理、坚守理想”这一内涵谈了自己的理解。他们认为,从党诞生起,坚持真理追求真理便镌刻在党旗上,成为中国共产党人成就伟大事业的思想准则和精神支柱。一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中国人民进行的一切奋斗、一切牺牲、一切创造,归结起来就是一个主题: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为了这个理想,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不畏强敌、不惧风险、敢于斗争、勇于胜利。

李宇珽、曾锦航和黄靖婷同学就“践行初心、担当使命”这一内涵谈了自己的认识。他们认为,中国共产党走过百年,依然屹立不倒,并且愈发强大,就是因为始终坚持人民立场,践行初心,在第二个百年奋斗的赶考路上,继续为实现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青年学子应当肩负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使命,要有新气象、新作为。要做“实干家”不做“佛系青年”。

林泽坤、吴汝恒和罗熠同学就“不怕牺牲、英勇斗争”这一内涵谈到:无论是战火纷飞的战争年代,还是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时期,不怕牺牲、英勇斗争都是我们党领导人民夺取胜利的先锋所指和突破所在。有了它,我们才能在敌强我弱时逆转、从重重困境中突围,才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才能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创造一个又一个令世人瞩目的奇迹。

李奕华、张嘉恩同学就“对党忠诚、不负人民”这一内涵谈了自己的想法。他们认为,党的百年历史,就是一部党与人民心连心、同呼吸、共命运的历史。无数中国共产党人把对党和人民的忠诚与热爱牢记在心中、落实在行动上,为党和人民奉献了自己的一切乃至生命。中国共产党人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最密切的联系,实现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壮大,团结带领人民,根本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程命运。

听完同学们的发言,李嘉琛老师对同学们的正确认识表示充分的肯定,并与同学分享:“100年前,中共一大召开时,参会的13名共产党代表平均年龄不到28岁。他们意气风发、胸怀壮志。从此,在国家救亡图存的浴血征程上,一批又一批青年人前赴后继、舍生取义。当下,我们虽然已经远离了血与火的战乱年代,但是我们仍然面临着发展过程中的种种问题与挑战。我们作为新时代的新青年,应当传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满怀热情的迎接挑战。回首百年,历史和实践反复验证了一个颠扑不破的真理:青年一代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国家就有前途,民族就有希望。”

随后,同学们各自畅聊了自身成长的欢乐与烦恼、感悟与梦想,何老师和李老师结合自己的人生经历和身边案例,解疑释惑,鼓励大家珍惜校园时光,多学习多实践,做好时间管理及职业生涯规划,不负青春韶华,努力成为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最后,李嘉琛老师对此次思政课午餐会进行了点评总结,希望大家今后要认真学习,特别是多读党史、学好思政课,把树立远大理想和脚踏实地统一起来,把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发展、民族复兴的历史大潮中,用奋斗与拼搏描绘出最动人的青春画卷。

(马克思主义学院 何雨歆 李嘉琛 霍仙丽撰稿 陈泽民供图 张建德 复核 郭华生审批)

思政课午餐会现场

ink快速链接
校内
导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