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以善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开展教研活动

发布时间:2025-03-29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为深化教育教学改革,推进教研活动规范化管理及新教材编写工作,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于2025年3月28日开展本学期首次教研活动。学工部部长吴华长,学工部副部长李家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研室全体成员及任课教师共16人参加活动,活动由教研室主任郭凯娟主持。

会上吴华长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明确提出四点要求:一是深化责任意识。心理健康教育,是学生塑造健全人格、培育良好心态的关键一环,在学生的成长过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每一位任课教师,都要深刻领悟课程价值。在教学实践中,让心理课真正成为学生解决困惑、获取力量的港湾,切实提升育人成效。二是强化问题意识。教研室要时刻保持敏锐的问题意识,建立健全教学教研规范,推动教案标准化建设。集体备课和评课活动务必常态化开展,为教师搭建交流平台,通过共同探讨教学方法、优化教学环节,整合众人智慧,提升教学质量。通过集体评课及时发现问题、调整策略,持续提升教师教学水平。三是强化质量意识。为了提升学生对心理课的喜爱度和参与度,教师要不断创新教学方法,激发学生主动参与课堂的热情,打造生动有趣的课堂氛围,让学生真正喜欢上心理课。 四是提升精品意识。教研室要有打造精品课程的意识,努力提升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竞争力。瞄准课程资源库的建设,为教师教学提供便利。同时,鼓励教师积极开展教学研究,通过课题研究、教学竞赛等活动,总结教学经验,形成高质量的教学成果,提升学校在心理教育领域的影响力。校本教材编写要突出学校特色,彰显学校在心理教育方面的独特优势 。

学工部副部长李家标通过参与课程授课的亲身经历,鼓励任课教师加强责任意识,共同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建设成一门学生好评的金课。教研室主任郭凯娟作从规章制度完善、教研活动实施、赛事组织计划等方面总结了近期工作。在教材编写研讨环节,教师代表分享了编写过程中的心得,同时提出“跨学科资源整合不足”“教学案例库亟需扩充”等实际困难。自由讨论环节中,多位教师建议增设教研资源共享平台、以研促教等呼吁,现场研讨氛围热烈。

本次会议通过总结反思、共商对策,进一步明确了教学教研工作的方向。下一步,教研室将以规范化要求和新教材编写为突破口,推动教研活动提质增效,助力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再上新台阶。

撰稿:查嫣芸  校对:李家标  审核:吴华长

广州校区会议现场

清远校区会议现场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施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