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3日,由南方都市报主办的年度大型原创音乐项目“岭南新民谣·第三季”在广州白鹅潭大湾区艺术中心启动。我院艺术设计学院讲师、知名潮州歌谣音乐唱作人郑皓丹(潮州阿舍),作为主办方特邀嘉宾,出席了启动仪式并参与圆桌论坛环节,其关于方言音乐传承与创新的前瞻性观点在论坛现场备受关注,相关见解被主办方南方都市报(N视频)在活动报道中重点呈现。
本次启动发布会汇聚了政府部门、文化机构、高等院校、行业协会及音乐界代表。在主办方精心策划的圆桌论坛上,围绕“岭南在地文化的音乐创新表达”主题,郑皓丹作为深耕潮州文化的实践者,结合其创作潮语童谣歌曲的初心与经验,分享了融合传统与现代的音乐破局思路,观点鲜明,金句频出。
论坛聚焦:郑皓丹畅谈方言音乐的“破茧”与“破圈”
作为主办方特邀的专家代表,郑皓丹在论坛上阐述的核心观点成为现场焦点,并在南都活动报道中被重点引用:
童谣流行化,激活代际传承:提出现在“童谣不只属于儿童”,主张通过“流行音乐化”改编吸引80、90后父母群体,使童谣成为亲子文化纽带,解决代际断层问题。
超越“自爽”,寻求广泛共鸣:犀利指出“文化自信不能只是‘自爽’”,呼吁创作者突破乡愁与族群歌颂的局限,挖掘能引发跨地域共鸣的集体记忆题材。
方言表达精准化,创作与时俱进:强调创作者需“先搞懂语言,再搞曲”,严格避免方言“倒字”现象以赢得本地认同;同时倡导对传统歌谣中不合时宜的内容进行符合现代价值观的“二次创作”。
逆向破圈策略:提出“由外至内”传播路径,建议借力大型平台推广方言歌曲,借鉴“英歌舞”“鸭屎香”现象的成功经验,以外部热度激发本土文化自豪感。
献策项目:发挥高校优势,激活经典生命力
郑皓丹结合高校教育者身份,为主办方新一季项目提出建设性意见,相关建议亦被纳入活动报道:
力推高校赛道,深化美育实践:高度认同本季首设高校原创歌曲征集赛道的创新之举。建议依托高校资源推进“美育浸润”,鼓励学生通过“文化互换”演唱多元方言歌曲,为项目注入青年创造力。
增设翻唱赛道,扩大传播半径:提议开辟“翻唱赛道”,鼓励大众重新演绎前两季佳作,通过多维度传播提升“岭南新民谣”品牌传唱度与经典化进程。
学院回响:深耕本土文化,贡献湾区建设
郑皓丹作为我院教师代表,受主办方南方都市报特邀参与此次高规格文化论坛,其富有洞见的发言彰显了三个维度价值:
个人专业影响力: 展现了在方言音乐保护与创新领域的深厚造诣;
学院育人理念实践:体现了我院鼓励教师立足本土文化、推动“产教融合”服务社会的教育导向;
湾区文化共建参与度: 凸显了学院积极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人文建设的主动作为。
学院将持续支持教师参与此类高水平文化实践,将艺术设计教育与岭南文化传承创新深度结合,为推动人文湾区发展持续输送“工程智慧”。(艺术设计学院 供稿 校对:陈菁晖 审核:吴文丰)

南都报道


圆桌论坛现场